鑒恆:傳統文化在韓國海難中彰顯亮點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2014年04月25日訊】三面環海美麗的半島韓國,從戰爭的廢墟起飛,通過經濟迅猛發輾轉變成為世界第11大經濟體。舉世公認,韓國以30年的快步趕上了歷經一個多世紀完成現代化的歐美國家,創造了漢江奇蹟。

然而正如月有陰晴圓缺,世事或難盡在人的預料之中。4月16日,韓國仁川前往濟州的「歲月號」客輪遭遇海難2個多小時之內完全沉沒,滿載乘客459人中,300多人是正值青春豆蔻年華赴濟州島修學旅行的高中生,一瞬間好「歲月」如花開花落,春之旅變成了春之殤,令全球人揪心,令白髮父母情何以堪。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稱此次災難為「全世界最致命海難」;德國新聞電視台稱,這是「韓國的黑色一天」。

在客船發出求救信號30分鐘後,第一艘海警救援船就趕到現場,總統樸槿惠也下令全力搜救,海陸空三軍聯合展開大救援,但這一切並沒有使慘劇輕免。8天過去了,沒有發現一名生還者,相反遇難人數飆至159。全世界的目光理所當然投放到事故的原因。從多方報導看,這是一起人為責任導致的災難,也就是不折不扣的人禍。

各類專家分析已經大致勾勒出了事故的全貌。從中,我們意外看到的是一個與現代化發達國家之稱不相配的韓國,一套繁榮經濟表面下的混亂、無條理、脆弱、束手無策的應對機制。追求利潤超載;大霧天不明就里的改變航道;船長在最危險的水域區間把崗位讓給無經驗的三級女舵手而擅自休息;船體傾斜後指令失誤,要求乘客原地不動,貽誤了逃生時間;46個救生船應該像安全氣囊一樣自動彈出,然而這個功能原因不明沒有啟動…..

雖然這一切不堪而令人扼腕,雖然這一重創使韓國跌入黑暗,然而正如黑暗中總有一道閃亮,在這場災難中湧現的大量悲壯故事還彰顯出韓國另外一面,人禍中男女老幼互助的一面,傳統美德的一面。使我們看到,雖然韓國在經濟快速騰飛中也有部份凌亂粗糙的環節,但是傳統文化對國民性的影響力深遠,災難面前文化底蘊的彰顯,不容小覷。

一 儒家精神的「孝悌」、「仁義」體現

在乘客驚慌失措未能脫逃的情況下,「歲月」號的1名船長、2名一級航海師、1名二級航海師、1名三級航海師、水手長、3名舵手、1名輪機長等在事故發生後先於乘客逃生,受到強烈指責。特別是船長棄幾百條生命不顧妄自逃命,這一行為引發千夫指,這一最大敗落刺痛了無數人的心。在此背景下,樸智英是唯一一位未能生還的乘務員,為贍養寡母和妹妹臨時休學打工的22歲的她,與受過長期職業培訓的船長和其他資深船員相比,危難中「比船長更像船長」,她鎮靜地組織救援,把自己的救生衣讓給學生,一直在堅持引導船內乘客逃生,最後不幸殉職。

樸智英以一份微薄的工資支起貧困的家庭,然而船難中冰冷的大海吞沒了她年輕俊美的面龐。一個卑微的臨時工,危難時詮釋出人格的重量遠遠大於船長們高薪職位上應有的職責與擔當。船長,職員的職業倫理,技術研習靠的是公司培育,考量,而人格的操守,又豈是一朝一夕人為的培養而能蹴就的?

樸智英的父親兩年前去世,身為長女,她輟學養家,符合傳統文化中的「孝悌」。做為人最起碼的「孝」是儒家核心「仁義」的基礎。如果說,船長們棄船逃生也出自人類求生的本能,那麼樸智英捨身取義的行為是在生死關頭的義無反顧,而非經過哪怕一秒鐘的利益權衡,她用生命詮釋人間大愛,超越了家庭血緣關係「孝道」的範疇。那份靈魂中靠道德的教化,一點一滴沉澱出的厚重,無可比擬,使得關鍵時刻,儒學之美德不再是抽像的文化體,而是已凝聚成靈魂深處強大的張力。

原來風靡的韓劇中為人們稱道的草根精神、趨善避惡、進取敬業、儒家仁義,這些文化自信並非單純的藝術誇張。在海難中,還有六歲的哥哥努力給妹妹穿上救生衣後失聯的事跡,還有堅持疏導學生而殉職的英語老師南韻哲,他們的捨己救人都見證了韓國的傳統美德在危難時呈現出的人性光輝。

沉沒過程中,幾名高中女生不顧自己的安危,竭盡全力首先救助老人的義行,也被傳為佳話。「仁者愛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韓國社會尊重長者,不單表現在尊卑有序,使用敬語這些行為方式,危難時分救助老人,也是受傳統文化的影響產生的義舉。

尊老愛幼本來是中華文明的傳統,但是近年來中國大陸拜金主義盛行,傳統文化被破壞殆盡,整個社會失范,才出現了小悅悅被車輾過而路人無視、老人跌倒路邊無人敢扶之類的可悲現象。

二 知恥近乎勇

如果說船長逃跑把責任隨意拋撒不顧,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輕,為人不齒,與其相對照,姜敏圭副校長的自盡,重叩了世人的心扉。強烈的自責,巨大的負罪感壓垮了他–這次修學旅行的策劃者,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使他寧可化為灰燼也要與那些 正值鮮花季節的學生在陰間再續師生情。慘烈,但有擔當;不忍苟活,以道德的勇氣赴死以求解脫不堪之恥,「一死謝天下」。姜副校長自盡並不可取,但知恥之心難能可貴。

一個人知恥,可以成就孟子之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的境界;一個國家知恥,還不算跌進了完全的黑暗,姜敏圭付出生命的代價挽回了一絲被逃跑船長損害的民族尊嚴。反觀中國是官員自殺大國,但是品性相去甚遠,那些因畏罪而自殺,因為他人收錢消災而自殺,因情婦出賣而自殺,因無法償還貪污公款而自殺的官員值不值得一聲唏噓呢?

而那些荒淫糜爛甚至雙手沾滿人民鮮血的中共黨魁,還口口聲聲宣揚為人民服務,真可謂厚顏無恥,面對滔天的反人類罪惡,他們首先想到的可不是自殺,而是或狗急跳牆或魚死網破,通過種種不可告人的幕後交易,不惜讓大批百姓在血案連連中橫屍街頭,以達到洗脫自己的卑鄙目的。

三 反思與擔當

事故之後,韓國舉國上下悲慟之餘也作出了深刻反思。

南韓媒體痛批處理「歲月號」沉沒的中央對策本部的工作態度與效率,甚至在頭版標題指海難3天來對政府的信賴不再;《朝鮮日報》揭示海洋水產部長官向總統樸槿惠作出『確實掌握了乘船人員名單』的不實報告。獨立媒體起到了監督與反思的作用,而不像中國大陸洪水震災之際,大力宣傳「黨和政府的溫暖」等等氾濫八股。

媒體也有失誤之處,韓國SBS電視台播出了4秒記者在準備直播時面帶笑容的鏡頭,該記者當時正在準備直播,與同事聊及了私人話題,由於傳送現場畫面的負責人失誤,播出了該鏡頭。電視台為這4秒,及時向全社會鄭重道歉。表示,雖說是技術上的失誤,但值此全體國民因「歲月號」事故沉浸在悲痛中之時,播放這種不合時宜的鏡頭,給乘船者家屬及觀眾帶來了傷痛,致以歉意。

玩忽職守又苟且偷生的李俊錫以及其他相關船員被迅速逮捕,將面臨工作過失,違反海難救助法等五項罪名的指控。檢察官已經搜查「歲月號」營運商清海鎮海運公司實際所有人俞炳彥住家。

面對災難,我們看到韓國社會各方面都在反思和擔當,很少發出空洞的大話與套話,司法獨立,迅速逮捕肇事者,媒體也獨立報導,而不是群發「新華社」通稿。

更為中國大陸不可及的是,南韓執政「新世界黨」首爾市長競選人、國會議員鄭夢准,在國會公開道歉,因為18歲小兒子最近在臉書貼文指歲月號海難事件「國民的情緒化反映出未開化」。他鞠躬表示,「向失蹤者家屬和國民深深道歉,小兒子不懂事,身為父親,深感愧疚。」「孩子也在反省之中,養不教,父之過,一切都是我的責任。」

「一日三省吾身」,儒家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視反省。反省為修身第一步。把省自身,糾己錯,不怨天尤人,視為君子的美德。反思與擔當,是自身不斷修補漏洞,不斷自我完善的必行之路。

孔子特別告誡過學生「汝為君子儒,勿為小人儒。」荀子也針對「君子儒」,提出過「賤儒」的說法。「君子儒」就是真正發自內心的反思己過,而「小人儒」、「賤儒」不過是裝樣子,走過場而已。

結語:世事無常,災難是無常在人眼前的突現,而悠久的傳統文化構成人心底堅韌的自覺自省來應對無常,渡過危機。2011年3月11日 ,大地震和海嘯突襲日本,災民面對慘狀不失冷靜,嚴守禮儀,自救互助,沒有出現混亂崩潰。當時韓國《中央日報》亦稱讚日本民眾在非常時期不忘謙和禮讓的文化傳統。日本和韓國做為東亞強國,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頗深,我們認識到中華禮儀文明被中共破壞湮沒,傳統文化的復興也必能給多難之邦的中國帶來希望與生機。

相關新聞
海難現場造謠  被通緝韓女投案
【楊寧】韓國副校長不苟活於世  以生命詮釋何為擔當
楊寧:天火焚血旗 又一凶兆指向中共
楊寧:雹災在多地頻現 雹神透真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