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後學運時代 民進黨壓力漸增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4月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蘇龍麒台北8日電)反服貿學運將告一段落,屢遭指邊緣化的民主進步黨,雖可望取回部分主導權,但學運對民進黨是助力或壓力,仍在未定之天。

反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學生團體自3月18日起占據議場,4月10日晚間6時將退出議場。

這20多天,民進黨籍立法委員扮演守門「保護者」角色,黨內各要角也曾在3月24日占領行政院後的驅離行動中,與民眾站在一起。雖筋疲力竭,仍被外界指為遭學運邊緣化。

體制外抗爭落幕後,體制內還是需民進黨這個最大在野黨扮演監督者角色,卻遭批評為沒方向感,也有立委促黨內應從學運中自我檢討。學運究竟是後續助力或壓力,值得繼續觀察。

服貿議題重回國會戰場,民進黨若要持續杯葛,恐怕難獲民眾支持,如何緊守學生運動「先立法、後審查」底線,與學運站在一起,立法院議事攻防策略上,民進黨也須再三思,後續壓力也逐漸增加。

民進黨籍立委林淑芬表示,民進黨不能假裝學運發動與民進黨失能無關,更重要的是反省,從學運中檢討路線,找出問題癥結。

前民進黨籍立委林濁水說,服貿問題只是冰山一角,民進黨應探討學運下的台灣社會整體處境,並面對包括全球化下台灣的經濟現象,及台灣憲政體制改革等問題。

他說,學運展現出台灣憲政體制設計不良問題,包括鳥籠公民投票與重大爭議下憲政僵局,民進黨有必要領導社會改造憲政。面對公民社會,如果民進黨躺著不動,不只是中國國民黨垮台,民進黨也會垮台。

民進黨人士表示,中央常務委員會9日就將討論學運後續因應,預計除國會攻防,還有憲政體制改造。不論罷免、倒閣、公投門檻修正或年金改革、核能四廠問題等重大議題,都是民進黨思考下一步要解決的問題。

學運反服貿訴求,搶走民進黨長期以來深耕的議題,也成為社會關注服貿問題的重要關鍵。

對民進黨來說,學運引發社會新一波改革動能,民進黨有機會趁勢而起,但學運也對民進黨造成省思與檢討的壓力,如何轉換壓力、運用助力,將是民進黨內各要角須進一步深思的課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