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錢景」的25個產業新動向(四)

人氣 6

【大紀元記者張岳綜合編譯】商業新聞網Business Insider在4月初刊文稱,美國對沖基金經理詹姆斯James Altucher列了一個被投資人稱為「賺錢小抄」的單子,列舉了未來「錢景」大好的25個產業新動向。網站評論說,即使這些產業不能真的讓你成為億萬富豪,但確實代表了當前的發展趨勢,即大有前景。

10個人基因檢測Personalized genetic testing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一組DNA密碼,這些密碼的組合不但代表了個體特徵、特性,更重要的是與該人一生有關的各種生命現象都受到這組DNA的影響。從 2003 年「人類基因組計劃」宣告完成後,很多基因已經成功被解讀成人類可理解的訊息,當中包括糖尿病、心血管、乳癌等疾病風險。基因檢測可以幫助人及早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

人類基因組項目的主要負責人、美國國家健康研究所主任柯林斯(Francis Collins)如此形容基因與健康風險的關係:「基因是將子彈上膛,而扣下扳機的是外在生活環境」。基因決定了患病的先天風險,而生活習慣也是患病的重要因素。因此,如果能早一些瞭解自己的基因密碼,及早改善生活習慣,或許可以將患病風險降到最低。中國古人講天人合一,通過修煉心境可以改善一個人的面貌、健康乃至命運,這似乎與現代基因學研究有了交集。

基因檢測除了預測性檢測外,還包括產前遺傳診斷、新生兒篩檢、刑事鑑定、血緣/親子鑑定等項目。顯而易見,這是一個讓人興奮的領域,也必然是一個充滿商機的領域。

美國股市與基因相關的科技股多表現不錯,23andMe公司開發的唾液採集器,售價99美元,用戶可自行收集唾液樣本後寄回23andMe,即可得到包含254種疾病及生理狀況風險值的體檢報告。在FDA令其停售之前的5年時間內,有超過47.5萬人曾使用過23andMe的體檢報告來評估自己的健康狀況。據大陸媒體報導,個人基因檢測在中國亦悄然興起,許多從事基因檢測服務的企業出現訂單應接不暇的狀況。

不過,面向公眾的個人基因檢測尚缺法律規範和行業標準。DNA測試的準確性是FDA關注的主要問題。2013年11月25日,美國FDA發布公告,要求23andMe公司生產的體外診斷產品需標識「僅限於研究使用」和「僅供臨床實驗使用」。這標誌著FDA對基因相關藥品器械直銷領域的一項新的法規管控。

11 可穿戴電子設備Wearable tech

可穿戴設備成為熱門話題始於2012年4月谷歌公司宣佈其Google Glass眼鏡研發項目。這款眼鏡集智慧手機、GPS、相機功能於一身,使用者只要眨眨眼,就能完成拍照上傳、收發簡訊、查詢天氣和路況等操作。一石激起千層浪。蘋果、三星等IT巨頭也都按捺不住了,紛紛搶灘可穿戴設備市場。

根據IDC在2014年3月發布的報告,今年全世界的可穿戴設備銷售量將超過1,920萬件,是2013年的3倍。IDC同時預計美國的可穿戴計算設備銷售量在2014年將達到760萬件,並於2018年增加到2,730萬件。流行產品將以各種健身用配件為主,如Fitbit、Jawbone或Nike公司的腕帶、手鍊等產品,三星、Pepple和Sony公司的智慧手錶預計也會有更大的市場份額。

根據瑞信(Credit Suisse)的最新分析,目前全球可穿戴市場規模約為30至50億美元,在未來兩到三年將增長到約300至500億美元。屆時,感應器和電池的性能將進一步提高,在硬體之上,還會有成千上萬的apps和服務項目被開發出來。

風險投資從業者範俊飛在《穿戴迷》網站刊文稱,讓專業人士在特定場景使用的設備成為大眾電子消費品,可以說是可穿戴設備領域的革新。範俊飛認為Google Glass可能只是作為試水產品,他猜測Google正在研發更先進的「武器」以對抗蘋果。Google有很強的數據服務能力,Apple有很強的產品雕琢能力,但他們共同的是,都專注產業鏈下游設備,滿足的是消費級市場需求。而Intel則在佈局整個產業鏈,從上游元器件到下游終端設備,都有Intel匆忙的身影:收購智慧手錶廠商Basis Science、推可穿戴專用智慧晶片Edison、啟動英特爾可穿戴創想挑戰賽、投資智慧眼鏡廠商Recon等。在可穿戴設備領域,除了這些巨頭,亦有不少新興科技公司不斷湧入進來,意圖在這塊「新大陸」上佔有一席之地。

12 智能面料Smart fabrics

衣食住行是人的基本需求,衣服面料的每一次革新都對人的生活習慣有著巨大的影響力,也帶動了一波又一波的時裝市場繁榮。

最近引人關注的新面料有:不會產生汗漬的面料和具有電路功能的「電子紡織品」面料等。

保持乾爽和透氣無論對消費者還是服裝公司都極具吸引力。人們在夏天或在運動、勞動時,多有腋下衣服甚至整個前胸後背都被汗液濕透的經歷,既讓人難受又會在衣服上呈現出汗漬,影響美觀。或許在未來,衣服上的汗漬將成為歷史。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微納米創新實驗室在2013年研發出一種布滿微型管道的新型織物,它能將皮膚表面上的汗徹底轉移到織物的另一邊,並最終蒸發掉。有趣的是,通過調整親水纖維的模式及調整縫紉方式,使用者可以控制這種織物吸收身體哪個部位的汗水,以及最終從織物的哪個部分排出。

該實驗室由以微流體設備為主要研究方向的Tingrui Pan教授主持。參與研發的研究生Siyuan Xing表示,開發這種織物所用的微流體技術會非常適應服裝加工相關的各種流程並且容易量產。

另據報導,日本Teijin Frontier公司推出了名為dualfine的具有排汗導濕防汗漬功能的三層針織面料,業已投入生產,預計2014年銷量在10萬米,目前主要用於高爾夫運動裝。

世界各地一直都有人在進行智慧布料的研究,加拿大康科迪亞大學設計與計算藝術系的研究人員正在研製一種能夠隨穿著者的行為隨時改變顏色和形狀的衣服;另外,這種衣服的布料中織入了電子纖維織物,能夠將人體產生的能量存儲到衣服中,並通過衣服給手機充電。

軍用服裝的智慧化是面料研究的重點方向之一,這與可穿戴設備會有一定的結合。2012年英國的智慧紡織公司展出了一款用導電絲線直接織成的新型智慧服裝。在BBC的報導中,公司董事長Asha Thompson表示,這種佈滿導線的衣服相當於一個電源,這樣,士兵就不需再攜帶多塊沉重的電池和不同規格的充電線了。

軍人負載減輕並且充電操作變簡單,可以大大增加士兵的靈活機動性,從而進一步提高安全性和作戰效率。Thompson表示,新型智慧纖維不怕斷裂,即使被破壞後也能重新建立一個連接方式。公司已將新布料用於內衣、襯衫、頭盔、背包、手套上面。

英國國防企業中心(CDE)呼籲學校和有研發能力的企業積極參與到這種智慧面料的研究應用中來,「雖然看似有較高風險,但一旦成功,收益也必然巨大。」

13 依據需求快速提供個性化服務

On-demand mobile services(ODMS)

新興的叫車公司Uber提供一種社會大眾皆可加盟做司機、客戶通過智慧手機隨時可以叫車的模式,成為ODMS式服務的代表。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 Uber公司的私家車出租業務,工作時間靈活,起步成本低,司機只需要一輛較新、較乾淨的家用車,無犯罪記錄和無事故的駕車記錄,就可以在該公司的網站上進行登記加盟,從該公司租用一台裝有叫車應用程式的智慧手機並交100美元,就可以開始運營。

可能加盟的司機包括想利用閒暇時間賺些零用錢的在職教師、醫生、預備役軍人,還有一些想掙些零用錢的在校大學生,及希望補貼家用的失業在家的單親父母等,調查顯示,司機多數為男性和新移民。

Uber的所有計程車服務都是信用卡結算,公司收取乘客費用後按二八分成,將收入直接打入司機的賬戶,完全無需現金交易。有叫車需求的乘客需要在該公司的網站進行登記,所以司機對於乘客的背景比較放心。當乘客叫車時,乘客手機上Uber公司的應用程式上將出現附近地區的動態地圖、司機最可能的回應時間、前往接客的司機姓名、司機所駕車型、預計司機到達時間等資訊。

Uber網站在計程車服務結束後會讓司機和乘客相互評分。所以乘客在叫車時可以選擇評分較高的司機,司機也可以藉此避免粗魯的乘客。

Uber介紹說,由於新司機對當地交通線路不太熟,容易迷路,因此乘客對新司機的投訴較多。該公司會對得分低於4.7的登記司機進行適當幫助或熟悉路線的培訓,不過如果客人給某位司機的打分過低,公司也會辭退該司機。

雖然每個地區的立法機構和出租車協會對此反應不一,甚至有多個城市發出過禁令禁止這種利用私家車接送客人的商務行為,但目前Uber的業務已迅速發展到了北美58個城市和世界上的35個國家。

風險投資公司RRE的投資人Steve Schlafman列舉了70多個類似於Uber模式的新興公司,他們的業務除了交通之外,涵蓋到生活的多個方面,如上門清潔、手機修理、看護孩子或寵物、包裹速遞、旅館、有機食品、美容服務、社交、餐飲等。

Schlafman表示,Uber模式的商業活動可以有效的拉動當地的服務業,風險投資人對此十分看好,自2009年以來,據不完全統計,這些新興公司已獲得超過17.5億美元的風險投資,並預計會繼續增長。(未完待續)◇

相關新聞
美新創電動車商Fisker 或即將申請破產
加州去年人口淨增長6.7萬人
南加州3月房價創新高 但銷售量下降
加州國會議員候選人:追求美德 為美國而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