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唐人街系列六:小意大利的衰敗與華人社區的擴充

人氣: 5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4年06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紐約報導)約半個世紀前,橫跨50個方塊街區的「小意大利」曾是全美國意大利籍移民最密集之地,但是現在縮小到約佔2個方塊街區 ,只有茂比利街(Mulberry Street)和格蘭街周邊的古老的意大利餐廳和商店還保有「小意大利」的特色 。

看看「小意大利」以外滿大街的中文招牌,就會發現:老唐人街的地盤已經越過堅尼路之北,主導了這一帶,只要向東西方向各走一條街,意大利國旗、飄著Pizza香味的露天餐臺和咖啡雅座的人文環境,就變成飄著魚腥味的龍蝦螃蟹露天攤,和各種小吃店、藥店和雜貨店。

聯成公所資深顧問趙文笙說,這種變化發生在數十年前,有幾次事件令唐人街的人口劇增,分別是1979年中美建交後,很多在紐約的華人把他們在大陸的親人申請來美團聚,1989年「六四綠卡」後的親屬移民,還有1997年的香港主權移交大陸前後,很多香港人移居美國,以及持續多年的偷渡潮等,舊的唐人街已容納不下大批湧入的新華人移民。

華人社區逐漸往北發展,華人開始購買相鄰的小意大利區的樓房。趙文笙說,「中國人來這里都是想置業的多,置業是第一位的,現在生意難做,銀行沒有利息,股票又虧的厲害,所以個個積攢錢希望買物業,物業是比較穩妥的投資。」

小意大利區同樣是控租公寓、穩租公寓為主,買樓收租不是那么容易見到利益,需要長期堅持,不過華人買家相信,投資紐約曼哈頓的房地產比投資股票更穩定安全,租務管制下房價不高,反而有利可圖。

趙文笙說:「雖然是(破舊的)爛樓,最主要收不到多少租,停下來發展不了,所以價錢也不能叫的太高。但曼哈頓是最安全的區,這個地區一定會起價,即使靠收租賺不到錢,但是地價會起,買樓升值,好過放銀行或投資股票,投資物業遲早都會升值。」

因華人愿意出高价,甚至以高于要價的最終價格成交,而新一代的意大利移民后代想搬走,所以愿意把樓房賣掉。「要買樓的時候,例如市價值300萬,華人出350萬、400萬,其中高出的100萬給現金,臺底現金,老人家不愿意賣,但是子女一接手,他們覺得我住這里300萬,他們給我400萬,還有100現金臺底下給,我為何在這里。」趙文笙說。

就這樣一棟又一棟,一條街又一條街,華人漸漸「接管」了曾是意大利人天下的「小意大利」。2010年,小意大利被劃為國家註冊歷史區,不過這里已經沒有多少真正的意大利人居住于此,意大利裔移民多數已搬至郊區,相比之下,唐人街現在還不斷有新的移民到來。

萎縮的小意大利區。(蔡溶/大紀元)

不過,隨著曼哈頓租金飆升,唐人街的經濟活力不復當年,越來越多新來的移民不得不搬到布碌崙或皇后區,尋找低租金大面積的住房,以前輩同樣的熱情建立起第二第三個新唐人街。

延伸閱讀:

● 普瑞特社區發展中心(普拉特中心) 2014年初的報告 :

曼哈頓下城最初的居民是的Lenape印地安人。到了1600年中後期,荷蘭人和英國人取代了這里的美國土著人口。自1795年以來,亨利街3號的聖殿浸信會教堂一直是非裔美國人聚會的地方,1800年早期及中期,大批愛爾蘭和德國移民在這一帶建立起自己的社區。

猶太人和意大利人則從1800年代后期至1900年達到高峰,改變了社區面貌,現在即使小意大利區的常住人口已經下降,但他們仍努力通過街市等活動,努力保存他們的文化歷史。

波多黎各人在1917年瓊斯法案中被授予美國國籍後,20世紀中期大規模的入駐堅尼路以北的下東城區域,大多在制衣以及其他非技術性的行業中打工,居住在擁擠不堪的房子裡。

唐人街早期的移民大多是從加州淘金熱及建設橫貫美國大陸的鐵路時期,從加州逐漸東移到紐約,不過1800年時已有中國人通過中美貿易來到紐約,他們大多是海員或商人,主要通過南街的海港區過來,住在「五點」貧民窟和包厘街的娛樂/戲院區。

1870年在勿街開設的「和記」是第一家華人商店,逐漸的勿街發展為今天唐人街的核心。

(責任編輯:漢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