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亂局威脅北京石油投資

伊拉克教派衝突加劇 中國石油公司大舉布局伊拉克 可能面臨利比亞式「血本無歸」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2014年06月19日訊】儘管中共控制的媒體大力宣傳美國2003年推翻伊拉克薩達姆政權是為了「攫取」石油利益。實際上,在美國艱難的打贏伊拉克戰爭後,北京成了伊拉克石油利益的「大贏家」,拿到了多筆大單,成了伊拉克石油的最大海外投資者。然而隨著伊拉克安全局勢的惡化,北京投資高風險地區以確保「能源安全」的戰略再次面臨危機。

(大紀元記者王和綜合報導)極端組織「伊拉克和大敘利亞伊斯蘭國」(ISIS)近期攻克伊拉克北部石油重鎮摩蘇爾,庫爾德人也藉機控制了石油資源豐富的基爾庫克地區。伊拉克石油工業正面臨威脅。隨著伊拉克局勢的惡化,中共當局正焦急的觀望。

中共當局焦急觀望伊拉克局勢

中國目前所需原油60%依賴於進口,而伊拉克已經是其第五大原油進口國。更為重要的是,北京將大量的投資「押注」在伊拉克的石油資源上。在過去5年間,政府控制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NPC,中石油)在伊拉克油田上的投資迅速擴張。

中石油目前在伊拉克南部尚未開發的地區投資了4個項目,使該公司成為伊拉克最大的單一海外投資者。去年中石油在伊拉克的原油產量接近3億桶,幾乎是該公司海外產量的1/3。而另外兩大國有石油公司,中石化和中海油也在伊拉克有大筆投資。

儘管從中共外交部的官樣「關注」表態中看不出什麼特別,但毫無疑問,北京正極度擔憂他們來自伊拉克的石油進口和三大國有石油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合稱「三桶油」),在伊拉克的巨大投資可能因為伊拉克的戰亂而成為泡影。

不顧風險 北京在伊大筆投資

北京對伊拉克石油領域的巨額投資曾被各方認為是中國在美國及其聯軍推翻薩達姆政權後,撿了一個大便宜——伊拉克戰爭打了6年,造成美軍4,487人喪生,32,226人受傷。2011年12月,美軍全部撤離了伊拉克,而沒有參加美國領導推翻薩達姆行動的中國,卻在伊拉克石油資源方面拿到了若干大單。

五年前伊拉克剛剛開放油田開發就獲得北京大筆投資。僅中石油就獲得艾哈代布、魯邁拉和哈法亞三大油田的開發合同,中海油獲得米桑油田群的開發合同,中石化也通過收購瑞士Addax石油公司擁有了庫爾德地區的石油開採區塊。

過去兩年,伊拉克石油部簽下的11筆油田開發合同中,中國公司參與了其中的3筆,而只有兩家美國公司拿到了這些合同。而且,美國一家公司已放棄與伊政府簽署的合同,另一家公司——埃克森美孚公司已準備出售其股份,接盤的有可能是中石油。

然而隨著伊拉克持續不穩定的局面,由於風險與收益不成正比,國外油企紛紛從伊拉克抽身。日前,出於安全考慮,安哥拉國家石油公司已退出伊拉克石油項目。但對於北京並非基於商業利益的國營企業,這種風險與收益的對比可能並非其首要考量。

伊拉克目前局勢引發各界擔憂,北京對伊拉克的投資有可能像對利比亞的投資一樣,最終血本無歸。2011年2月,利比亞爆發反卡扎菲政權的戰爭,由於利比亞政權更迭,中國失去了在利比亞的政治支撐點,導致200多億美元的投資打了水漂。

北京「新絲綢之路」或成泡影

北京近年正迅速增加從伊拉克的原油進口,去年,中國從沙特、安哥拉和俄羅斯進口的原油占進口總量的比例均有所下降,而從伊拉克進口原油的增長則高達50%。沙特、安哥拉、阿曼和俄羅斯是中國原油的前4大進口國。

總部在巴黎的國際能源署(IEA)預測,到2035年,伊拉克的原油產量可以從目前的每日300萬桶增加到每日800萬桶,而該機構預測,屆時80%的伊拉克原油產量將出口到中國。IEA首席經濟學家Fatih Birol在2013年曾表示,巴格達和北京將成為國際原油交易的「新絲綢之路」,一端是來自巴格達的原油,另一端是來自北京的投資。

然而這一切隨著伊拉克可能陷入戰亂,甚至長期的教派衝突而出現了變數。IEA的執行主任Maria van der Hoeven表示:「在歐佩克(OPEC)組織內,伊拉克是最大的產量增長點,但這一增長目前看起來越來越受到威脅。」

北京能源投資可能再度押錯寶

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的數據,在去年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原油進口國。同時,美國因為頁岩氣革命,原油產量從2011年到2014年增加31%到每日1,330萬桶,相比之下,中國的產量在同期只增加了5%,而總產量只有美國的1/3。

在供需嚴重不平衡的情況下,中共當局高調強調維護其「能源安全」,然而其整體「戰略」是與獨裁國家合作或在政治局勢不穩定的地區進行高風險投資,這一「能源安全」戰略已經被多次證明毫無「安全性」可言。

近幾年,幾乎所有出現戰亂的地區,都是北京為了確保其「能源安全」大舉進行投資的地區,比如利比亞戰火、南蘇丹內戰、尼日利亞部族戰爭以及敘利亞戰亂、伊拉克政府軍與極端組織的內戰。一些已經讓北京用民眾血汗錢進行的「投資」血本無歸。

「三桶油」在其他油企退出伊拉克時擴大在伊拉克布局,被外界視為是不折不扣冒險。儘管北京視伊拉克為其能源需求越來越重要的來源,但如果伊拉克的亂局持續,北京將被迫做出調整。然而這種「調整」意味著大筆投資再度「血本無歸」。

================================
「伊拉克和大敘利亞伊斯蘭國」的前生今世

在伊拉克似乎是一夜之間冒出來的「伊拉克和大敘利亞伊斯蘭國」(the 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Greater Syria,簡稱ISIS),其原教旨主義團體的主張極端至極,以至於連製造了911事件的基地組織都不願與其為伍。那麼這個組織由何而來,其冒起對中東局勢有何影響?

著名的《經濟學人》雜誌,在題為《兩個四分五裂的阿拉伯國家》的文章中,介紹了這個被西方視為可能成為新恐怖組織形態的ISIS如何因為敘利亞的戰亂和伊拉克的教派矛盾衝突而冒起,以及其對中東以至世界局勢可能造成的衝擊。以下為該文摘譯。

ISIS的冒起並非偶然

文章說,ISIS在6月10日攻占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北部的石油重鎮摩蘇爾並非表面上的那麼突然。實際上在過去的6個月中,該組織不斷的在伊拉克境內攻城掠地,並且幾乎每天都在首都巴格達地區進行炸彈攻擊,使得人們生活在恐懼之中。

專家認為,屬於伊斯蘭教遜尼派的ISIS的迅速擴張,背後與被美國推翻的伊拉克前獨裁者薩達姆的遜尼派參與勢力的支持有關。薩達姆被推翻前,其統治基礎是占伊拉克人口20%的遜尼派,而占該國人口55%的什葉派則在政治和經濟上受到欺壓。

同時,該組織還受益於目前在敘利亞境內持續的戰亂,ISIS最後的字母「S」是在去年4月份才加入的,代表了敘利亞(Syria),突顯了該組織試圖戰亂中攫取敘利亞部分地區的野心。該組織在伊拉克大約有6千名武裝分子,在敘利亞則有3千到5千人。

ISIS除了屠殺同屬於伊斯蘭教的什葉派外,也對基督徒以及敘利亞總統阿薩德所屬的阿拉維派(被視為什葉派分支)進行殘忍的滅絕。ISIS的近期的軍事成功離不開今年1月份占領敘利亞東部的拉卡(Raqqa)鎮,那裡成了該組織擴張的基地。

恐怖主義的新形態

與基地組織不同,ISIS從2011年開始,全力掠奪土地,並在占領的地區建立自己的司法和稅收系統,即企圖在幾乎處於無政府狀態的敘利亞東北部和伊拉克西北部建立一個「恐怖國家」,這被西方反恐專家視為一個新的更危險的戰略。

目前ISIS占領了從敘利亞東部一直延伸到伊拉克西部的500公里範圍的地區,控制的地區大小相當於約旦,控制的人口有大約600萬。ISIS已經在敘利亞和土耳其之間,以及敘利亞和伊拉克的邊境地區控制了多個邊境口岸,甚至建立了自己的情報系統。

該組織目前的頭目是阿布.貝克爾.巴格達迪,據美國媒體報導,此人十分神秘,從不公布自己的照片或在視頻中露面,目前僅流傳出2張他的照片,他在發表講話時從來都戴著面具。美國《時代》雜誌將巴格達迪稱為「世界上最危險的人」。

ISIS被阿薩德有意滋養

當然,這樣一個恐怖分子組成的團體得以控制這麼廣大的地區與敘利亞和伊拉克目前當權者錯誤,甚至刻意放任的政策有密切關係。敘利亞總統阿薩德和伊拉克總理馬利基刻意挑起的與遜尼派穆斯林之間的教派仇恨成了ISIS成長的「仇恨肥料」。

敘利亞的阿薩德政權被認為有意放任ISIS製造恐怖,一方面認為ISIS可能和反對他的武裝派別中更「主流」的團體自相殘殺,另一方面,也是想藉ISIS所製造的恐怖向西方顯示如果自己倒臺,會出現什麼樣的「混亂」景象。

相比之下,伊拉克總理馬利基在促成ISIS的發展方面,雖然沒有阿薩德那麼狡猾和殘忍,但其短視和愚蠢卻有過之而無不及。實際上在美軍2011年撤離伊拉克的時候,已經基本上肅清了ISIS(當時還叫ISI)。

美軍的做法是抓捕或殺死其首要分子,但更重要的是,招募大約10萬名遜尼派伊拉克人組成部落武裝來抵抗ISIS,因為ISIS的殘酷統治讓幾乎所有人都對他們離心離德。然而隨著美軍的撤離,馬利基對伊拉克的遜尼派背信棄義,埋下了今天亂局的種子。

這也導致當地的一些國家,出於對敘利亞總統阿薩德屠殺平民和馬利基打壓遜尼派的不滿,而在開始階段縱容ISIS。土耳其直到去年年底一直允許外國武裝分子越過其邊境進入敘利亞。一些海灣國家則遲遲不肯對支持ISIS的本國公民採取措施。

伊拉克和敘利亞人的兩難選擇

在伊拉克,動亂和恐怖襲擊在今年已經導致5千4百人死亡,而據一些估計,ISIS應對其中75%到95%的攻擊負責。他們也在自己占領的伊拉克和敘利亞土地上實施恐怖統治,包括殘殺那些和對立派別合作的人,綁架學生以至土耳其外交人員等。

對於這樣一個殘暴的組織,目前對其能有效制約的反而是同屬於遜尼派的其他武裝派別。ISIS和一個被基地組織視為其在敘利亞分支的武裝團體在過去6星期展開了拉鋸戰,並導致了大約600名武裝分子死亡。裝備精良的庫爾德武裝也對其展開攻擊。

因此一些分析家認為,ISIS近期在伊拉克展開的攻擊可能主要目的是穩固後方,獲得資金和彈藥,然後對敘利亞的其他對立武裝分子展開攻擊——那些比較溫和的敘利亞反對派武器裝備落後,他們表示已經至少有一半的人力用在遏制ISIS擴張上面。

從長遠來看,最終導致ISIS垮臺的應該還是其自身的恐怖和暴力,和ISIS相比已算溫和的基地組織並未在2011年以來的阿拉伯之春中獲得民眾的支持,而絕大部分敘利亞和伊拉克的遜尼派民眾並不希望被極端勢力統治。

然而對於ISIS活躍的伊拉克和敘利亞,人們陷入了一邊是極端武裝分子,而另一邊是獨裁者的兩難選擇。

(責任編輯:朱涵如)

相關新聞
叛軍劫百名工人 伊拉克請美國空軍支援
國際石油公司撤離駐伊拉克員工 中企不撤
伊拉克危機加劇 美不排除空襲
美議員疾呼 要伊拉克總理下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