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天安門遺產深刻影響今日中國

人氣 55

【大紀元2014年06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天安門鎮壓對今天的中國繼續施加著深刻的影響。在六四之後,為挽救共產黨的統治,鄧小平加快了經濟改革,但是扼殺任何走向政治改革的新動作。外媒指出,共產黨實際上向中國人民提供一個交易:給予他們更大的經濟機會和更多的個人自由—但不是政治自由—換取他們不要挑戰共產黨的權力壟斷。

CNN:六四的記憶損害共產黨合法性

CNN有線新聞網6月2日報導說,1989年的危機導致中共最高領導人鄧小平清洗那些同情學生的自由派官員,並代之以保守派人物。

但是對於鄧小平而言,天安門的一個核心教訓是,公眾對中共的信心只能通過繼續八十年代開始的市場經濟改革來維持。在天安門鎮壓之後,鄧小平加快改革進程,觸發跟保守派之間的一場艱苦戰鬥,他曾經依靠這些人支持他鎮壓1989運動的決定。

在他一生最後一次重大政治戰役當中,鄧小平勝利了,但他也扼殺了任何走向政治改革的新的行動,那些他的接班人也一樣。

尤其是,擔憂六四可能損害共產黨的合法性,北京無情的尋求將六四從公眾記憶當中抹去。所有對這場危機的公共討論都被禁止。每個春天,當局將對付任何尋求提出這個事情的人,不管是異議人士,或是那些死者的家屬。

扼殺式控制

CNN報導說,隨著時間的推移,對任何公共討論的窒息性控制,整整一代人對於曾經發生的真相知之甚少。但是1989的記憶仍然如幽靈般困擾著共產黨。確保類似的事情不再發生仍然是北京對一系列問題政策的核心特徵。

這可以從中共對阿拉伯之春和前蘇聯所謂的「顏色革命」 的神經質反應看出來。他們增加國內安全,加強鎮壓西藏和新疆,嚴厲對付異議人士,手忙腳亂的撲滅中國各地每年數千起地方抗議。

迄今,北京的策略大體上有效,但隨著這個國家的經濟放緩,互聯網和其他新興通訊方式給予公民們新的發聲和製造政治壓力的工具,共產黨正面臨新的挑戰—這將對天安門廣場的遺產產生新的共鳴。

北京對待六四的策略因此將成為一個悖論。四分之一世紀之後,共產黨仍然被迫使用所有的國家資源來說服國內的人民,那一天沒有發生甚麼值得記住的事情。而在中國之外,六四週年將是反思和分析這場中共建政以來最嚴重危機事件的時刻。

時代:中國特色資本主義旨在加強共產黨權力

《時代》6月2日報導說,隨著坦克在1989年六月四日軋過天安門廣場的民主抗議者,中共發出一個再清楚不過的信息:北京容忍經濟變革但是不容忍政治變革。十年前,最高領導人鄧小平啟動了自由市場改革,點燃中國的經濟奇蹟。

但是在那個災難性的六月天,隨著鄧小平粉碎天安門運動,他也剷除了政治自由化的任何希望。並轉向「中國特色資本主義」以加強共產黨的權力控制。

二十五年之後,中共領導人的態度仍然沒有改變。習近平倡導全面經濟改革,允許私營企業發揮更大影響力和放開資本流動。但是在政治方面,沒有任何跡象顯示,習近平跟1989年的鄧小平有任何不同。共產黨堅持其執政地位不能受到挑戰。

僅僅看中國經濟記錄,共產黨可以證明,資本主義的成功不一定跟民主有關。自從1989年以來,中共專制主義領導人設計了一場突出的經濟成就。它的經濟規模如今增加了20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那個基本的問題仍然存在:經濟和政治改革可以分開嗎?

政治和經濟比以往任何時候更相關

《時代》報導說,實際上,天安門鎮壓25年之後,政治和經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相關。在三十年的快速經濟發展之後,中國經濟已經發生巨大的變化。它的增長曾經主要依賴於充足的勞動力,低成本,和對外國業務的有限開放。但是這個模式已經失去動力。

實際上,經濟在面臨自從鄧小平改革以來的最大挑戰。薪資上升,蠶食了中國出口機器的競爭力。債務上升到危險水平。房地產熱潮看起來將要破裂。一個不受控制的影子銀行領域已經點燃人們對金融危機的廣泛擔憂。產能過剩困擾著許多行業。私營商人仍然匱乏資本和機會。

許多這些危險是不完全市場改革的結果。為了讓它自己擺脫困境,共產黨將不得不放開自由。銀行必須被允許基於財務基礎而不是政治關係來分配資金。企業必須變得更加創新,這要求更大的信息自由。受保護和受資助的國有企業必須向私人和外國企業開放競爭。資金必須被允許更自由的在境內外流動等。

目前當局亟需對天安門作出裁決。如果中國要將它自己提升到發達國家的行列並重振它的競爭力,它的人民將要求天安門抗議者25年前爭取的自由。共產黨不得不認清一個事實:天安門遺產在阻礙這個國家前進。

(責任編輯:林詩遠)

相關新聞
王福權 巫和怡 黃偉悌:六四天安門事件25年的回顧與展望
美媒:六四25週年 中國下一場革命可能正到來
反共黑客攻陷北京高校網吁重返天安門
電訊報:香港幫會運送六四逃亡者内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