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製造」 滲透巴西世界盃

人氣 4

【大紀元2014年06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文婧德國報導)巴西世界盃賽場上,日耳曼戰車拚腳下硬功夫;賽場外,德國人處處彰顯軟實力,「德國製造」已滲入到了比賽方方面面。

瞭解德國社會的最佳途徑——大紀元歐洲生活網。

球.球衣.球場.球場座椅

從比賽用球到球場建築,再到球場裏面的椅子,世界盃處處都少不了日耳曼人的參與。

德國名牌阿迪達斯獨家為世界盃提供比賽用球已經40多年了。這次的比賽用球更完美,只用6塊球面通過熱粘合技術連在一起,球體無縫,確保了足球運行得更為精準,連下雨都不怕。而普通球都是由12塊、16塊或32塊球面組成。阿迪達斯兩年半前就開始了比賽用球的研發,順便說一句,研發是德國人,批量生產在中國,可以說這是一半Made in China的產品。

此次12個比賽場地中有3個出自德國設計事務所「Gerkan, Marg und Partner」之手,柏林火車總站也是該事務所承接設計的。而數個場館中一共20萬把座椅則來自紐倫堡附近的一家公司。看來無論是大工程還是小細節,巴西人都信得過德國質量。

現代足球連拉帶拽,球衣大概也非「德國製造」不足以抗衡,32個參賽球隊中超過半數(18個)的隊服是德國品牌。

「進球監視器」首次露面

「這球到底進了還是沒進?!」巴西世界盃上,這句話再也聽不到了。德國人帶來一項新技術,可以讓裁判第一時間就能夠確切知道,球到底是否過了球門線。省了事後看錄像,也少給了球迷鬧事的機會。

位於北威州的GoalControl公司為所有12個比賽場地裝上了168個進球監視器,可從不同角度進行自動錄像監視,一秒鐘之內,是否進球的信息就會傳到裁判手腕上的感應器上。法國對洪都拉斯的第三個進球,裁判就是倚仗這項新技術而做出正確判斷的。

帥才猛將大輸出

德國不僅創新技術過硬,人才輸出更是全方位進行,從隊員到教練,德國甲級聯賽的影響遠遠超出國界。除了本國隊員外,還有61個其它國家的球員在德甲踢球,往日俱樂部聯賽的隊友在世界盃上變成對手,結束後又成隊友,不過是各為其主。

據統計,32個球隊中共有四名教頭來自德國。第一個當然是德國隊教練勒夫(Joachim Löw),一心要奪冠;第二個是鄰國瑞士教練Ottmar Hitzfeld,能打入四強就心滿意足了;第三個是大洋彼岸的美國隊教練克林斯曼(Juergen Klinsmann),他是前德國國家隊教練,美國隊此次憋足了勁兒要擺脫打醬油的命運;第四個是非洲喀麥隆教練Volker Finke,能進入第二輪就會高高興興地回家洗洗睡了。

安全問題上,德國人也稱得上是過來人,看來 2006年德國世界盃時,德國人滴水不漏的安全措施和有條不紊的組織能力給巴西人留下深刻印象。2013年秋天,巴西安全特別小組還接受了下薩克森州犯罪偵查科的培訓。世界盃期間,七名德國警官飛到巴西,協助當地警察執行公務。

當然場外的球迷也不能不提,對葡萄牙一役,場上一萬名德國球迷也是貨真價實的「德國製造」,母國在歐元危機中一枝獨秀的地位,讓他們敢大掏荷包,不僅將當地小販手中的德國球衣買了個一幹二淨,而且包租大巴來去豪華酒店和比賽場地之間,德國隊無論何時何地比賽,除了氣候,都好像是主場作戰。

賽場上的贏家要到7月中才能見分曉,而賽場外的贏家已經隱約現形——這方方面面的「德國製造」深具冠軍像,只是沒有獎盃罷了。

(責任編輯:吳茵)

相關新聞
最大牌球迷德國總理默克爾:我沒做秀
瀕死逃生 葡萄牙靠C羅2-2戰平美國
洛杉磯人看世界盃 市長:有助緩解交通
李冰冰愛小貝 《變4》製片人曾效力意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