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感悟音樂藝術與人生

專訪美国「費城青年鋼琴家音樂營」藝術總監胡瀞雲女士

人氣 143

【大紀元2014年07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童雲美国費城報導)7月26日至8月2日,為期8天的第2屆美國「費城青年鋼琴家音樂營」(Philadelphia Young Pianists’ Academy,PYPA)在著名的柯蒂斯音樂學院舉辦,旨在為18位來自全球各地的年輕鋼琴家提供切磋學習的機會,幫助他們日後有機會成為世界級鋼琴演奏家。

音樂營藝術總監胡瀞雲(Ching-Yun Hu)女士是近年來活躍於世界鋼琴舞台的台裔鋼琴演奏家。胡瀞雲出生於台灣的藝術世家,母親熱愛音樂,舅舅在繪畫和雕刻上很有造詣。她5歲開始彈琴;14歲進入著名的茱莉亞 (Juilliard) 音樂學院深造;獲得碩士學位後,經過多位名師指導,先後在魯賓斯坦國際鋼琴大賽、美國紐約藝術家協會國際大賽獲得首獎,並多次應邀在歐洲與北美巡演鋼琴獨奏。為幫助年輕藝術家,她於2012在台灣成功創辦了首屆「雲想國際音樂節」並擔任藝術總監,並於2013年在美國費城舉辦首屆「青年鋼琴家音樂營(PYPA)」,深受業界專家與年輕學子們好評。

美國“費城青年鋼琴家音樂營(PYPA)”與台北“雲想國際音樂節”藝術總監、鋼琴藝術家胡瀞雲女士。(攝影:Hanshun Wang)

華人父母望子成龍,如何正確啟迪孩子的音樂天賦?本報記者對目前任教於費城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的鋼琴藝術家胡瀞雲女士進行了專訪,她的經歷或許能讓您有所啟發。

艱辛求藝路

回憶起自己的成長历程,不無艱辛。胡瀞雲和姐姐一同考入茱莉亞音樂學院先修班,當時她14歲,姐姐16歲。由於在曼哈頓舉目無親,姐妹倆平時在紐約上課,週末到費城的親友家。「來回坐車很辛苦,常常是週六早6點半出門,晚上9點半到家。由於年少孤單,經常是一個人落淚」。但也正是這段時間的磨礪,豐富了胡瀞雲的人生閱歷,給她的音樂增添了表現力和感染力。

在那段時間裏,她發現了坐禪的力量,「和彈琴相似,坐禪也需要靜心,要用心領悟。那時候年紀小,父母又不在身邊。坐禪讓我內心有一種力量,能穩定自己,讀書也比較專注」。

胡瀞雲說自己從小就想當鋼琴家,「但這條路並不容易。我有時感到就像在爬金字塔,越向上走,剩下的人越少」 。作為一位专職音樂家,挑戰是很多的,不斷的邀約、不斷的演出,有時感到艱辛。在茱莉亞音樂學院時,她每天至少要彈琴6個小時,去參加魯賓斯坦國際鋼琴大賽之前則整天都在練琴。「遇到這樣的情況就是靠熱愛、非要做這件事不可,否則就很難堅持」。

獲名師指導

胡瀞雲對多位大師在她成長過程中給予的悉心指導充滿感激。在就讀茱莉亞音樂學院期間,她在一場比賽中遇到了克利夫蘭音樂學院教授Sergei Babayan大師。「他的學生非常出色,獲得柴可夫斯基金獎、肖邦大獎等。通過一位朋友介紹,他聽我彈了10分鐘的琴。儘管那次比賽我沒有得獎,但他看出我在音樂上有潛力,願意招我做學生。我很興奮,因為這麼多年來,他只承認自己有21個學生,他每次只收6位。」到俄亥俄州後,她第一年比賽就拿了一些獎,第二年就拿到了大獎。「有良師的指導還是不一樣」,胡女士記憶猶新地說,「名校固然重要,但更關鍵的是要找到一位導師,既默契又有緣份」。

胡瀞雲畢業後去了歐洲,有了更多的比賽和獲獎機會,對音樂的理解與掌握又上了一個層次。在那裏她遇到了匈牙利古典音樂傑出大師Tamas Vasary。「他年輕時各地演出,包括倫敦、柏林交響樂團等。現在80多歲了。他每一刻都是一個音樂家,他的音樂極度動人。他教導我說:『你不要想著自己是在彈鋼琴,要從音樂的角度去領會。不要當一個鋼琴家,要做一個音樂家』」 。胡瀞雲說,「這種觀念的轉變非常重要。許多鋼琴家著重在如何彈鋼琴,從鋼琴的角度去看。而一個真正的藝術家,他會用心去看,去看這個作品、這個作曲,要表現的是甚麼。然後把作品的精髓或靈魂在鋼琴上彈出來,這又是另外一個境界」。胡瀞雲說,音樂是超越語言的,這種修養能成為生命的一部份。她對肖邦的音樂情有獨鐘, 「我小時候就接觸肖邦的音樂,感到既優雅又高貴,漂亮又有深度。我獲台灣金曲獎的第一張專輯就是肖邦的曲目」,「我以前許多老師是俄國人,所以俄國作品也彈奏了不少。後來去德國是為了學古典樂派的貝多芬等。而肖邦的樂曲中既有古典、又有浪漫,結合在一起,那個味道不同於別的作曲家;對音樂的理解與發揮,需要的技巧不同」。

胡瀞雲還提到,亞裔肯吃苦,技巧都很好,但很少去想音樂的精髓。而西方的許多音樂學生有自己的思想,但水平不夠,所以也無法彈出來。「最好的是技巧有了,精髓也能通過彈鋼琴體現出來。」

創辦青年鋼琴家音樂營

胡瀞雲表示,舉辦音樂營的初衷就是為愛好鋼琴的年輕人提供獲得大師指導互及相互切磋的機會。她介紹說,這次音樂營共有18位成員,是從全世界選拔來的,包括美國、歐洲、亞洲的台灣與中國大陸等地,年齡基本在16歲至24歲之間。她說,「營員中也一個特例,有位男孩只有9歲,但很有天賦,他媽媽給我看了他在比利時音樂會上演奏的現場錄像。我看他很有才華,也招進來了」 。

當初在考慮場地時,她就選擇了柯蒂斯音樂學院這所世界著名的音樂學院,她說,「對於那些愛好鋼琴或音樂的青少年來說,這裡是他們夢寐以求的地方」,「當然最難得的還是那些世界級音樂大師們的指導」。胡瀞雲說,「上週日晚演出的Jerome Lowenthal教授已經80多歲,在茱莉亞音樂學院已教授鋼琴課30多年」,「另一位是Alexandre Moutouzkine,他住在紐約,是交響樂團演奏家,在曼哈頓音樂學院當教授,經常在世界各地演出。還有一位是來自中央音樂學院的鄒翔教授,也是茱莉亞音樂學院畢業生,水平也很高」。

音樂營中的日程安排很緊湊。學生在一週內跟4位老師上課,每天都有音樂會,而且學生也有自己的音樂會。胡瀞雲說,去年她舉辦首屆PYPA音樂營時,總共7場的演出有的觀眾甚至聽了4場。「今年除了大師班與音樂會之外,我們又增加了音樂之前的演講,專門請人講述當天演出的曲目是甚麼。這樣觀眾們就會知道如何欣賞。學生們也能從中學會如何從觀眾或老師的角度來看待一場演出」 。除了在柯蒂斯音樂學院學習之外,學生們還將抽出一天去曼哈頓參觀茱莉亞音樂學院。「能夠在一週內與全美最有名的兩所音樂學院結緣,對學生們來說,也是很大的激勵」。胡瀞雲還介紹說,8月2日(週六)的最後一場音樂會,將與費城交響樂團的音樂家合作,不僅有鋼琴表演,還有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單簧管等。

回報社會 扶助年輕音樂家

回首走過的路,胡瀞雲說,「有些藝術家、音樂家在彈琴的時候只著重自己對音樂的體會,很少從觀眾的角度來聽。事實上,彈琴就是要給觀眾聽,所以應該從觀眾的角度來看,怎樣做才有說服力與感染力、與觀眾達到共鳴,否則就失去了作為一名音樂家的靈魂」。「另外一點是要有和別人的不同點。要知道自己的長處是甚麼,當說起其他音樂家時,馬上也能知道他的長處是甚麼;要有自己的東西,不然就沒有甚麼特色」 。

談及對音樂節的籌劃時,她說:「媽媽常教育我說,一個愛幫助他人的人,上天是會給你報答的。我當初去辦音樂節,就是想幫助台灣的年輕藝術家。我當年出國不知道路在哪裏,嚐試很多才找到,現在想要這些年輕人少走彎路。所以在舉辦台北『雲想音樂節』之後,又在費城辦了『PYPA音樂營』,就算是我對社會的回饋吧」 。

對於熱衷音樂的家長,尤其亞裔家長們,胡瀞雲建議不要讓孩子光埋著頭練琴,「要去看看別人怎麼彈的,去參加一些音樂會,讓孩子多接觸」,「對生活的領悟也很重要。要表達某種情感,就需要相關的人生經歷,這樣才能與人交流,通過音樂表達出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多鼓勵:要注意孩子在哪個領域感興趣,多正面的鼓勵來激發孩子的熱情,而不是強制式的要孩子做這做那,否則可能孩子會反感,欲速不達」。

(責任編輯:杨燕)

相關新聞
俄鋼琴家跨界琴緣 葫蘆墩精采演出
「琴鍵上的月光」台灣鋼琴家劉忠欣2014巡迴獨奏會
鋼琴家陳瑞斌洛城愛樂演出成功
世界大師和華人青年鋼琴家費城獻藝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