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來乍到 中國留學生談美國初印象

人氣 131

【大紀元2014年08月30日訊】導言:進入8月底,美國各大學秋季學期相繼開學。雖然尚無具體數字,但作為海外留學生的最大群體,預計將有超過20萬中國留學生湧入美國各地的校園。他們中的很多人是初次來到美國,來到異國他鄉,生活的第一印象如何呢?本報記者從紐約和洛杉磯這美國東西海岸兩大城市為您帶來他們的美國「初印象」。

(大紀元記者任倩雪、劉菲洛紐約杉磯連線報導)美國一直以優質的本科與研究生教育吸引全世界各地的學生就讀。儘管今天出國留學已經相當常見,但遠赴他國,面臨陌生的語言,陌生的文化,陌生的環境,對每一個學子都是重大挑戰。

但挑戰的同時也意味著新的機遇,來到一個新的環境,也是結交新的朋友,編織新的夢想的機會。無論留學生來自哪裡,未來人生規劃如何,初來乍到的語言、環境、文化適應期是否能順利度過都會對未來人生產生不小的影響。

紐約:便利及多元文化包容

梁楚萍是廣東肇慶市人,現住在紐約布碌侖區一個寄宿家庭。剛來美國一個月的梁楚萍覺得,在紐約市出行很方便,因為有地鐵。吃的東西有便宜的也有貴的,她是寄宿,通常在寄宿家庭做好飯帶到學校。

她說:「我一般會在家做好再帶到學校來。住在寄宿家庭,一個月住宿費用為500到800 塊,可在寄宿家庭家吃早餐、晚餐。如果(寄宿家庭的)『爸爸媽媽』起得早,就會給她做早餐。如果自己起得早,就自己做。」

在紐約州亨特學院(Hunter College)攻讀分子生物博士的Jenny來自上海,她說,選擇讀分子生物專業是出於對科學的興趣。之前她在香港大學讀本科,專業是分子生物,在讀博士期間她的學費全免。

Jenny說:「紐約是座文化包容性很強的城市,各種文化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而且生活方便。在紐約,不會覺得自己是外國人。」Jenny希望畢業以後能到紐約市的一家藥廠工作。

紐約市巴魯克學院已學習三年的陳斐侖評價說,紐約市地鐵有100年的歷史,儘管有一些老舊,不是很乾淨,但是地鐵線路很多,很方便。在吃、住方面,紐約市對比其他城市更優越。而且,「在紐約,各個國家的食物都能夠品嚐到,有多元文化的特點。」

編織夢想 兼顧興趣與就業

在記者隨機採訪的紐約市幾所大學的中國留學生中,有學會計專業的,也有學金融、分子生物、產品管理、時尚業營銷以及設計等。他們在談到自己選擇專業時,個人興趣和所學專業的就業前景是他們考慮的主要因素。

入讀紐約市時裝技術學院(Fahs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簡稱FIT)設計專業的符瑤(Fiona Fu)來自中國鄭州市,一年前來到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學習,今年秋季轉學到紐約市時裝技術學院。

符瑤說:「來紐約讀書一直是我的夢想,我非常想學設計,儘管我不擅長畫畫。」該校側重在藝術設計和教育、時尚業營銷、電腦動畫和互動媒體、廣告和傳播營銷以及室內設計。

剛到美國1個月的梁楚萍則說,她因為數學好,所以選擇了會計專業。她是紐約市巴魯克學院(Baruch College)的新生。她說:「如果學商科,有人建議學會計會比較適合我。相對於其他學科,我的數學本科比較強,就覺得會計專業會比較適合我。」

另有三名來自中國西安、南京和成都的本科新生,分別就讀紐約市時裝技術學院的「產品管理」與時尚業營銷專業,其中有兩名女生今夏從德州高中畢業。她們都認為,選擇來紐約讀書,因為紐約市的工作機會多一些,學校也比較好。學費每年2.5萬,包括住宿在內,也都能接受。

同樣就讀巴魯克學院的陳斐倫是上海人,不過,他也是大四的學生,學會計和金融雙學位。他說,選擇這個專業是父母的建議;選擇巴魯克學院是因該校的商科和金融學位排名很靠前,很多投資銀行對巴魯克學院的認可度很高,而且學校學費便宜合理,性價比很高。

語言、文化生活上的障礙

對於許多剛來到美國的學生來所,語言障礙常常是他們面臨的一個大問題。梁楚萍是在7月底才從廣東來到紐約的,她就說:「在語言方面,因為剛來到這裡,朋友之間講的俚語,我聽不太明白。他們有時候講話太快,我會聽不清。」她對語言障礙可能會影響到學業有些許擔心。

除了語言,中美文化差異,是許多中國留學生一落地就可以感受到的。作為一名「過來人」,來自上海的田納西州范德堡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法律碩士Eason Wu說,美國南方人的熱情和樂於助人讓她感動,但是美國人的「死板」也讓他驚訝,「我們去美國超市買酒,一定要證件。沒有證件,無論你長得年紀多麼大,就不給你買。如果在日本店或者韓國店,跟他聊一聊,看你超過18歲就會給你買酒。」

但對2012年從夏威夷大學氣象系獲得博士學位的馬建來說,他回憶自己初到美國時最大的衝擊還不是文化上,而是辦公條件令他失望:「美國大學樓窗戶比較少……24小時電燈空調不關,太浪費、噪音太大。」

「文化上沒有歧視,教會有很多活動。我不信教,但是他們人都非常善良。」他還說:「在美國做科研更自由更開明,社會更成熟。美國人年輕時玩,玩完了再結婚,(結婚後)出軌概率比(中國大陸)國內少。」

洛杉磯南加州大學(USC)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研究生紀宇軒說他感到美國教授可能覺得中國學來的學生「比較水」,因為大部分中國留學生沒工作經驗,沒有美國學生那麼「能扯淡」。

盡快適應異鄉生活 中國留學生需學會自己打拼

儘管美國大學普遍給國際學生提供迎新服務,但是對大部分中國留學生來說,異國他鄉的生活還要靠自己來打拼。有人總結美國大學新生入學的幾個特點:「人少,車多;沒有軍訓,也沒有開學典禮;學生社團很活躍;多數新生都在校外租房。」

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規模不大卻是世界頂尖的學府。學校國際學生辦公室主任艾拉娜.史密斯(Ilana Smith)對大紀元說:「國際學生辦公室在開學伊始會舉辦國際學生迎新活動,我們花很多時間講解文化調整策略以及如何適應美國生活……這是必須參加的項目。」

她說學校還設有健康中心,照顧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健康,其中一項活動是專為國際學生舉辦的每週一次的文化交流,因此對留學生來說,「有很多可以利用的設施」。

不過對中國留學生來說,真正的迎新則是在老生接新生中就開始了。從80年代出國留學潮興起後,這一傳統延續至今。據加州理工留學生在人人網上公布的「2014新生接機」細則,新生可以在網上填寫接機申請表,老生們則「會盡量同專業學長學姐或安排校友前來接機」。

史密斯也提到:除了校方提供的服務外,中國留學生社區內部亦十分活躍,老生新生互相幫忙,也舉辦一些文化活動。

海外生活最大挑戰是寂寞感

儘管學校提供幫助,老生也能幫助緩解一下異國生活的文化衝擊,且生活上的不便和當年的留學生相比已經小之又小,但留學生必須準備好面臨心理上的挑戰。

2012年從夏威夷大學氣象系獲得博士學位的馬建說在海外生活最難耐的是「內心的寂寞感」,除了由於語言障礙造成和美國人交往不便以外,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也是難以跨越的鴻溝。「美國個人主義強,要保持自己的空間,人與人距離較遠。朋友無論好到什麼程度,很多隱私也是不交流的。對中國人來講,美國人沒有真正的朋友,沒有為朋友兩肋插刀的那種。」

馬建說中國留學生分成兩極,有人不願找外國人做朋友,有人專找外國人做朋友。而在中國人圈子裡,碰到合適伴侶的機會也很少,因此難免產生寂寞感。

「幾年前夏大一女生自殺,我是她的好朋友。她人特別好。因為出車禍傷了腳,做輪椅很久,陷入憂鬱。拿獎學金出國的女生通常比較嬌氣,容易產生孤獨感、出現感情問題。」

自殺、飲酒、車禍 悲劇頻發

寂寞、學業壓力、加上很多留學生是獨生子女,初次離開父母的保護和管教,都令留學生群體面臨嚴峻的心理挑戰。一些悲劇性的事故的發生也愈加頻繁。

8月21日,加州州立大學富樂頓分校(CSUF)的一名22歲的中國留學生在停車場跳樓身亡,警方初步調查認為是自殺。兩天后的23日,密歇根州立大學19歲新生戴佳逸被發現猝死在剛搬進來的學生公寓內,疑似是飲酒過量致死。

今年5月,洛杉磯華人區蒙特利公園市(Monterey Park)發生一起致命法拉利車禍,造成一名21歲中國男生當場身亡,另一名中國留學生重傷。

此外,個人人身安全也是留學生、特別是新生需要小心在意的。全美中國留學最多的洛杉磯南加州大學,位於治安狀況較差的市中心。2010年4月和2014年7月發生兩起中國留學生遇襲致死案,被列為「危險校園」。

責任編輯:王和

相關新聞
中國學生雖多 留學美國比例僅萬分之二
高中生留學美國系列:留學美國高中的申請程序及時間表
高中生留學美國系列:留學美國高中的費用
課程未獲認證 美私立大學誤導學生遭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