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名廚讓中華傳統美食在澳洲社會閃光

人氣 20

【大紀元2014年09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張茹澳洲墨爾本採訪報導)9月20日,在墨爾本Boroondara市第150次農貿集市上,一位神采奕奕的華人女士正在講解如何做中式蔬菜炒麵。嫻熟的刀工,乾淨利落的手法,一陣翻動爆炒之後,健康美味的炒麵出鍋了。台下的觀眾看得目不轉睛,躍躍欲試。她就是墨爾本大名鼎鼎的廚師陳月意(伊麗莎白,Elizabeth Chong)。憑藉一雙巧手,她讓更多的澳洲人瞭解並愛上了中華美食。

出生於1931年的伊麗莎白今年已經83歲了。中華傳統美食的精神在她心靈深處閃光,她看上去令人驚訝的年輕和精力充沛。當談論保養的秘訣時,她說, 「這跟飲食有很大關係。我很有養生意識,只吃新鮮的健康食物。另外,我熱愛生活,我很幸運有這份工作,它使我的生活充實而有趣,我認為這是保持我年輕的秘方。」

伊麗莎白在中國廣東出生,3 歲來到澳洲,如今是澳洲人最熟知的中國菜老師。她經營一所非常成功的烹飪學校,並在電視上主持美食節目,她帶領旅遊團品嚐唐人街的特色中餐館,並擁有自己的美食俱樂部。如果這還不夠,她還經銷以自己的名字為品牌的優質廚具系列。半個世紀以來,Elizabeth在澳洲主流社會大力推廣中華美食。即使到了今天,她依然是活躍的中華傳統菜餚領域的權威和顧問。

伊麗莎白出生於一個食品世家,從小在食物的耳濡目染中長大。她的父親經營水果蔬菜批發生意和餐館,以發明澳洲標誌性的小吃——點心(Dim Sim)而聞名。母親是一位優秀的廚師。「我的生活環境被食物包圍著,人們談論著與食物相關的各種話題,我最終也不可避免的進入這個行業。」伊麗莎白說。

從學校畢業後,伊麗莎白開始了教師的工作,當她的教學經驗與對美食的熱愛結合在一起時,澳洲人便再也無法忽略中華美食的光芒。

「以前,我只是喜歡在家做飯,這是從小受到母親的影響。直到53年前,我開始了專業烹飪生涯,」伊麗莎白說,「有4個孩子後,我無法再回到學校教書,我想我可以在家教烹飪。1961年我在家裏的廚房裡開設了烹飪班,最初只有10個人。如今我的烹飪學校(Elizabeth Chong Cooking School)已經培訓了超過35000名學生,而且人數還在增長。我想這個成績也許是顯著的,因為沒有其他人能堅持那麼長時間。我與無數人交談過,他們對中華飲食的態度發生了改變。憑藉一雙手,我把中華傳統美食在澳洲帶入另一個層次。」

伊麗莎白的烹飪學校、她的食譜、她的公關活動,使澳洲社會開始關注這一最重要的飲食文化——中華飲食。之前,他們對唐人街的中餐館視若無睹。澳洲權威的餐館評級刊物《時代美食指南》用了整整11年的時間才給了Gilbert Lau和他的萬壽宮餐廳(Flower Drum)姍姍來遲的三頂廚師帽的極高評價。

伊麗莎白的烹飪學校到今天仍在經營,有些學生還會回來上特別課程。中國烹飪方法和技巧正在澳洲社會被廣泛認識和接受。

陳月意在Boroondara農貿市場現場演示烹飪(張茹/大紀元)

陳月意在Boroondara農貿市場現場演示烹飪(張茹/大紀元)

中華美食的特色

在伊麗莎白眼中,「中國菜的特色就是品種繁多,令人難以置信的豐富,無窮無盡,永遠不會讓你感到厭倦。當你飢餓時,它可以直接擊中味蕾,讓人非常有滿足感。」

現代人崇尚健康飲食,中餐非常依賴新鮮的原料,在哪裏獲得新鮮食材?伊麗莎白說,「Boroondara這個農貿市場無疑是個好地方,蔬果直接來自當地的種植者。另外,如果你能做到的話,最好的辦法是自己種。我女兒的花園裡種了27種蔬菜,從辣椒、胡羅卜到西蘭花。無論怎樣,就是儘量去找最新鮮的食材。中餐的烹調時間很短,特別是炒菜,很難掩飾不好的材料。」

Boroondara農貿市場每個月的第三個星期六開放,吸引了大批熱愛新鮮有機食物的民眾。今年9月20日是第150次集市。(張茹/大紀元)

保持中華傳統

伊麗莎白以身為澳洲人而自豪,但她與傳統的中華文化背景之間還保持著緊密的聯繫。她說:「我也會做更現代化的菜餚,甚至融合其它民族的烹飪方式,比如中東或意大利。但我內心仍然嚮往中國傳統的烹飪,那種自然的味道,是我的至愛。」

伊麗莎白出過8本書。1994年,她的《中國烹飪遺產》被法國著名的「Prix La Mazille」評為「年度最佳國際食譜。」伊麗莎白說:「在這本書中我對中國傳統菜餚做了很多調研,每種菜的歷史,第一次是怎麼發明出來的,有哪些配料等等。」

「多年來,我一直在中澳兩邊挑選飲食理念和口味,我覺得自己像一位大使。現在大家都在談論東方遇見西方(East Meets West),它意味著東方人打破傳統,打破兩種文化之間的障礙,使東西方文化交融。而我的立場是西方遇見東方(West Meets East),我把西方人帶進東方的廚房。我感覺我忠於自己的根,注重展示和保留傳統的風格。」伊麗莎白曾經在一次訪談中說。

中澳結合的美味Dim Sim

伊麗莎白一家對澳洲飲食習慣的真正影響力早在1942年就開始了。澳洲家喻戶曉的小吃Dim Sim,就是伊麗莎白的父親William Wing Young確定的形狀、配方併進行商業生產。如今,在魚薯店、快餐店、超市都可以看到DimSim的身影,它已成為與肉餡餅齊名的澳洲標誌性食物。

Dim Sim借鑒了中國燒賣,但它的皮更厚,據說是為了方便運輸。伊麗莎白說,「我的父親是一個聰明的生意人,他發現澳洲人來到餐館,總是要買Dim Sim,他覺得這是非常受喜愛的食物。另外,很多從淘金時代留下來的華人已經年紀很大了,他們幹不了餐館裡很重的體力活,父親就想了一個辦法,開了工廠,大批量的製作這種Dim Sim,讓這些工人們拿到各個地方去賣,以此為生。」

「1942年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肉比較緊缺,所以父親在配方中就加入了白菜,這是一項中澳結合的發明。」

幫現代女孩做出拿手好菜

文化大革命那場浩劫徹底改變了中國,當今中國的家庭價值觀與從前完全不同,伊麗莎白說,「過去的女孩子都會做飯,家庭是一切的紐帶。而現在很多女孩是『新中國』的產物,她們從來沒有做過飯,都是母親或祖母做,現在她們想學了,要從頭開始。好在她們懂得品嚐,這是一個好的開端。」

伊麗莎白很願意教這些女孩做幾道拿手的中國傳統菜。「做菜沒有秘密,你就是需要動手去做,你必須想要做,必須熱愛它。就是這樣。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做,可以來我的學校上課。」

責任編輯:凌明

相關新聞
澳洲美食配醇酒 鴯鶓入菜口味獨特
澳洲美食節目帥哥主廚訪台 烹飪達人秘技端上桌
澳最負國際盛名的美食節或將落戶珀斯
澳洲18至34歲消費者最捨得在美食上花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