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GDP增長24年最低 經濟風險臨界點

IMF調低今年預測至6.8% 國際關注大陸樓市現佳兆業式崩盤

人氣 77

【大紀元2015年01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梁珍、古春秋報道)中共統計局昨日(20日)公佈了2014年中國經濟資料,其中,2014年GDP為636,463億元,同比增長7.4%,增速滑落至1990年以來的新低,《紐約時報》、《金融時報》等外媒形容,情況堪比當年六四天安門事件後國際對中共實施制裁的時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昨日(19日)將中國今年經濟增長預測調低0.3個百分點至6.8%,明年更進一步降至6.3%。基金組織預料,內地投資增長進一步減慢,而內地經濟放緩,亦會對周邊地區帶來重大影響。

中共對經濟增長十分敏感。去年12月12日,中共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表示,GDP增速一旦跌破7%,中國經濟或將失控,因此,7%是2015年經濟增長的底線。

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月19日表示,今年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面臨的困難可能更多。

諾獎得主:中國讓我害怕

亞洲金融論壇第二日,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及國際事務教授保羅.克魯明(Paul Krugman)發表專題演講。(余鋼/大紀元)

對於中國經濟面臨的風險,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明(Paul Krugman)昨日在香港出席亞洲金融論壇時亦直言:「中國讓我害怕(China scares me)」,又認為中國目前的經濟結構轉型,難以避免出現一次嚴重經濟衰退。

他表示,中國面對的最大挑戰之一,是一孩政策下,中國經濟出現勞動力下降,根本支撐不了現時經濟的高增長。另一方面,中國經濟正由投資主導過渡至消費主導,但過程將會非常艱巨,中國國民似乎不願意增加消費。而國內資源只集中在小部分人身上,也是中國的另一個挑戰。他認為,中國GDP沒有辦法保9%,但只有保持高速的GDP,才能保持經濟增長,反之則不妙。

在提問環節中,克魯明笑言中國經濟數據信不過。「我喜歡看數字,但有關中國經濟學的內容都讓人感到無聊,分析中國很困難。」有嘉賓問克魯明,如果作為中國政府,怎樣刺激內需?克魯明表示會從房屋政策和社會福利入手。

外媒聚焦佳兆業風波

佔中國經濟近四分之一的房地產及相關行業,廣泛被視為中國經濟當前的最大風險。英國《金融時報》昨日報道,此前過熱的中國樓市如今出現收縮,問題尤其突出。2014年的房地產投資總額增長10.5%,明顯遠低於2013年的19.8%。同時,儘管投資依舊增長,但房地產銷售去年下跌了7.6%;截至12月底,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較上年增加達26.1%,顯示供應過剩嚴重,市場前景黯淡。另外,中國去年12月大城市新房價格同比下降4.3%,這是從2011年開始以來的最大跌幅。

直到去年底,「佳兆業」這三個字無論對中國大部份業主,還是海外投資者都是一個陌生的名字。然而現在很多觀察人士都在問:這家被指深圳本土最大民營房企、並且在香港上市的公司,會否成為觸發金融危機的第一塊骨牌。

被指經濟基本面良好的佳兆業如今陷入債務危機,其「麻煩」始於去年11月28日其深圳2,000多套房源被深圳市當局鎖定。其後公司經歷了董事長辭任、大股東割讓股份、股價腰斬、貸款違約、合作夥伴撤資、拋售項目求生以及被提起訴訟等系列事件。

房企危機向金融系統擴散

繼15日杭州超過700套房再被鎖定後,大陸財經媒體19日報道,佳兆業大連樓盤亦再次遭到銀行申請被凍結或查封,涉資達6.4億人民幣。深圳證監局正在排查券商資管產品是否涉及佳兆業,顯示佳兆業的危機可能從房企本身向金融系統擴散。

與此同時,深圳已經開始禁止出售至少五家其它開發商的房屋,當中包括香港上市的內房花樣年、中海外,以及深圳的榮超房地產、民生東都和招商地產的項目,外界關注佳兆業可能成為首個破產的大型房企,而且更多佳兆業案將陸續浮現。

政治因素下非孤立事件

在政商不分的中國大陸,佳兆業的「成功」和最近兩個月的迅速崩盤背後都有政治因素──2009年在香港上市的佳兆業2013年將紮根深圳多年的老大萬科拉下馬,而引發佳兆業崩盤的房產被鎖定據悉和深圳前政法委書記蔣尊玉問題的調查有關。

大陸著名財經人士牛刀說,佳兆業崩盤只是一個訊號,說明中國房地產債務無法償還,這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而是中國房地產市場以至於整體經濟暴風雨將至的前兆。毫無疑問,佳兆業背後與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開展的「反腐」行動有關,「中國搞房地產,都是官商勾結。」

牛刀指,引發佳兆業崩盤的房產被鎖定,據悉和深圳前政法委書記、國土局龍崗分局局長蔣尊玉問題的調查有關。《大紀元》此前曾報道佳兆業背後是已經落馬的中共前政法委書記周永康。

大陸證券時報網以《佳兆業危機是民營房企原罪必然結果》為題發表評論稱,佳兆業危機並非一般債權債務糾紛、流動性出問題、資金鏈斷裂所引發,而是民營房企「原罪」的必然結果,即企業經營對政商關係的高強度依賴──落馬官員基本與房地產有關係。

當局或有意讓地產商破產

中國問題專家章家敦1月19日在《福布斯》撰文認為,在禁售的背後可能是當局準備讓某些開發商破產,以避免整體性的大崩盤。文章說,令人驚訝的不是佳兆業崩潰,而是中國有這麼龐大的住房供應過剩,卻只有這麼少的開發商崩潰。

文章說,當局正在轉變做法,試圖讓一些開發商淘汰。官員無疑意識到可以通過扣留執照和許可,從而限制流向開發商的現金,來決定讓哪些開發商淘汰。這被指是房價將很快調整的一個跡象。

經濟更大風雨的前兆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佳兆業的問題讓中國更廣泛的經濟問題凸顯了出來。文章說,不僅僅是中國,全球的投資者都在焦急的關注這家公司的命運。

文章說,中國經濟近年來面臨大量挑戰,其中包括外國投資減少和出口疲弱。但大部份專家認為,房地產市場依然是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危險。房地產市場的「繁榮」導致了房屋大量空置的「鬼城」,也讓地方當局債務飆升。

《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19日的一篇文章中表示,人們對次按危機導致的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仍然記憶猶新,然而中國正在累積巨大的危險。隨著中國經濟因為房地產市場泡沫膨脹難以為繼而放緩,2008年以來飆升的債務水平將達到無法通過經濟擴張而吸收的臨界點。

2015關注點:逃資、通縮、倒閉潮

大陸《經濟參考報》1月19日報道,從權威管道獲悉,2014年中國大陸財政收入預計同比增長約8.6%,顯示大陸財政自1991年以來重新跌回個位數增長。

英國《金融時報》1月6日報道,德意志銀行報告稱,中國將面臨1981年以來最嚴重的財政危機,並認為這將嚴重危害中國經濟和市場穩定。

中國財政危機面臨的風險,和近年來大陸政局動盪下,導致大陸資金外逃密切相關。牛刀統計,去年資金外逃情況,在中國相當嚴重。去年10月美國淨流入1,795億美元,牛刀估計當中八成是大陸流入。此外,2014年6月份,廣義貨幣M2達到120.6萬億,但從6月份開始,中共當局不敢公佈這些數據,牛刀稱,「每個月都在印鈔,但錢都去哪兒了,錢都全部跑掉了」。

資金外逃之下,中共當局更熱炒A股,被指是自殺性的做法,牛刀稱:「老百姓本來就沒有錢,你還用股市把老百姓的錢吸引進去。到時候崩盤更危險。」他直指「今年中國經濟將出大事」。更預計3月份將是一個危險期,因為政府很多借貸都在3月份到期,「如果到時候還不出來,就會爆發官民之間的矛盾。」

中國製造業或現倒閉潮

1月10日,有消息稱,微軟計劃在中國傳統新年前關停諾基亞東莞工廠,並加快將生產設備運往越南。同時,位於北京的微軟諾基亞工廠也將同步關停。據悉,此次諾基亞東莞和北京工廠裁員共計9,000人。

此前,2014年12月,知名手機零部件代工廠蘇州聯建科技宣佈倒閉,而聯建的兄弟公司,位於東莞的萬事達公司和聯勝公司相繼倒閉。

繼聯勝、萬事達、聯建之後,最近又有一家著名的手機零件製造商東莞市奧思睿德世浦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老闆欠債1.35億元,400員工失業。

有研究中國製造業的人士更是悲觀地預測,2014年12月並非製造業倒閉的高峰,更密集更大規模的倒閉潮很可能會在2015年1月至2月中旬爆發。

通縮壓力延續

瑞穗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1月19日撰文表示,從經濟基本面分析,當前中國經濟面臨增長與通脹雙低的格局。2014年12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資料與諸多高頻資料顯示,中國經濟進一步放緩;同時,受需求疲軟和油價下跌的影響,通縮壓力仍然不小。

2014年12月中旬公佈的滙豐12月PMI初值為49.5,創6月以來新低。其中,價格指標大幅下行,這意味著中國經濟通縮效應再度加深。

多家機構認為,中國經濟低通脹格局已經確立。在經濟學界,通貨緊縮的定義通常被認為是當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連續3個月以上或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負增長。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表示,收入下降、大量失業、負債提高、財富縮水等都是通貨緊縮可能帶來的負效應。2015年CPI有可能出現下降,通縮壓力不容小看。

姚景源強調,當下的通縮壓力是過於依賴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結果,是經濟結構不合理所累積矛盾的集中爆發。

申國萬銀發佈研究報告認為,通縮將放大債務,次貸危機之後主要經濟體的挑戰都集中在通貨緊縮問題上,而中國目前面臨的形勢最為嚴峻。

責任編輯:何嘉林

相關新聞
IMF:中國兩大風險之一影子銀行威脅嚴重
格林斯潘:中國經濟增長是借來的
瑞信調低明年大陸GDP至6.6%
英經濟學家從能源數據揭中國GDP真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