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蔣渭水移靈宜蘭 開挖過程冥冥自有指引

人氣: 665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0月17日報導】(中央社記台北17日電)台灣民主運動先驅蔣渭水逝世已84年,經3次遷葬今天在宜蘭渭水之丘歸根。位在北市六張犁的蔣渭水墓園已登錄歷史建築,開挖過程繁瑣外,更是「冥冥之中自有指引」,成為佳談。

蔣渭水1891年生於宜蘭、卒於1931年,在世時不僅成立台灣民眾黨、台灣文化協會,年輕時更開設太平町大安醫院行醫救人,同時將此處作為民眾黨的大眾食堂、旅社使用,因大腸傷寒症不幸於41歲病逝,超過5000名百姓同舉哀悼,並繞行台北市區進行「大眾葬」。

蔣渭水孫子蔣朝根表示,祖父過世後安葬於大直山公墓,1942年因太平洋戰爭被指定為軍事要塞,因此將骨灰移置關渡慈航寺逾10年,後來透過友人募款,在北市六張犁興建渭水墓園,文化局也在2012年將它登錄為歷史建築。

由於蔣渭水墓園已被登錄為歷史建物,文化局要求取出骨灰罈的過程中,必須以「最低度的破壞」進行開挖,不僅讓主責的建築師呂大吉傷透腦筋,移靈過程更是一波三折,由於罈體被厚達半公尺的磚牆包覆,不僅出動透地雷達鑽小洞,還輔以LED內視鏡探勘。

呂大吉表示,蔣渭水與妻子陳甜合葬,開挖過程中僅得知陳的罈體位置,透過內視鏡深入墓穴後由於LED反光僅呈現「一片白」,正當他苦惱之際,便雙手合十祈求蔣渭水保佑,沒想到機器上突然出現罈體上的「冬」字書法體,立刻鑿洞順利取出骨灰罈,讓工作人員嘖嘖稱奇。

「冥冥之中自有指引」,蔣朝根看見骨灰罈移出墓穴,立刻拿起黑傘遮陽、順手拂去灰塵,他說,原本為期一天的工程,沒想到半天就能夠完工,相當感念祖父的庇佑;他認為,宜蘭的渭水之丘可眺望蘭陽平原、龜山島,遷葬後將不立墓碑,象徵眾人平等、兩袖清風的渭水精神。

台灣民主運動先驅蔣渭水17日上午將「歸根」宜蘭,由台北市長柯文哲(右2)、宜蘭縣長林聰賢(右)主持移靈儀式。(中央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