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桑迪颶風三年後 受災華裔仍無法回家

人氣: 1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5年10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杜國輝紐約報導)10月28日是桑迪颶風(Hurricane Sandy)重創紐約滿三週年的日子。

在人稱「世紀颶風」桑迪所經之處,造成人員財產的重大損失,美國的損失最慘重,有131人死亡,700多億美元的財產損失。紐約影響最大的地區當屬皇后區的「微風點」(Breezy Point)和「史坦頓島」。大火燒掉「微風點」一百多戶住房,造成人們無家可歸。

紐約市的幫助

2012年10月22日,熱帶氣旋「桑迪」形成後,一路北上,掃過牙買加、古巴及巴哈馬,海地,經過美國東部後進入加拿大東部,最高風速曾到每小時118哩。「桑迪」28日掃過紐約,29日減弱成氣旋。
  
颶風三年後,紐約市發表報告,稱桑迪颶風災後重建工作很有成績,經過市長白思豪的努力,「回建」(Build it Back)項目幾乎給每個受災家庭提供了不同程度的「回建」許諾,大部分已經完成回建或得到(自建費用的)報銷。「到目前為止,已經為受災戶開出5千3百張支票,總額大大超過1億美元, 已經有1千2百戶的修建已經完成,還有1千9百戶的房屋正在修建中。」
  
10月27日,白思豪到皇后區的「微風點」,把「回建」竣工的房屋鑰匙交給康寧漢(Eamonn and Roseanne Cunningham)這家人。據微風點回建工程合作機構總經理(general manager of the Breezy Point co-op )萊特霍爾(Arthur Lighthall)介紹,在微風點,颶風摧毀了135戶的住房,到10月27日止, 119棟住房已經完成修建。

災後恢復並不盡如人意

  
桑迪颶風的災後恢復工作在一些地區或住家進展順利,但有些居民的房子仍沒有動工。
  
布碌崙的紅鉤地區損失慘重。康尼島也損失不小,布萊頓海灘(Brighton Beach)地區街頭的積水達1米多深。住在布萊頓海灘7街3022、3024號的居民Peter Paskhover 對政府災後重建工作很不滿意。「颶風刮過兩週後, 我到海洋大道(Ocean Parkway)那裡的大帳篷(應急管理辦公室現場所在地)去找人,告訴他們我的兩棟房子都淹了,他們說太晚了,你得自己想辦法。」 後來他不得不自己動手,修復了自己的房子。
  
而住在布萊頓海灘7街3038號的菲律賓裔女士,覺得政府的重建工作效率快。她介紹,當時她的婆婆住在地下室,大水把地下室全部淹沒。 「我婆婆颶風前三個月才剛剛新裝修了她的地下室,新沙發、新傢俱。全都泡了。我們自己碰巧在皇后區的朋友家,颶風時沒能回來。」 她說,市政府、聯邦政府都有人出面幫助解決問題。那麼華人受災的情況呢?「這裡只有幾個華人,大多數華人不是都在U大道嗎,他們應該沒有受甚麼災。」

現在的布萊頓海灘7街。(杜國輝/大紀元)

華人居民的無奈

  
在康尼島的旁邊,有一個叫格里森海灘(Gerritsen Beach)的社區,由於該地區被列為B類地區,當時並沒有被要求撤離。所以居民猝不及防。街頭的水位一度達到一米多,民房的地下室全部被淹。一個酒吧的房間被水衝到街口。 一些房屋因為進水,甚至影響到結構,居住者被要求搬離。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華人居民,有些無奈地告訴記者,經過三年的不懈努力,他的房子終於被列入紐約市府的「回建」項目中,但到目前為止還沒開工。「我對這個項目有信心,儘管在過去的三年裡,我拜訪了(地區的)每一個民意代表,我還經常拜訪應急辦公室和桑迪颶風災後恢復辦公室,但是,似乎沒有甚麼用。現在我就等著『回建』項目(的進展)了。」桑迪颶風過去已經三年了,這名華裔仍然不能回到自己當時受災的房子裡住。

責任編輯:艾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