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毅:今天和以後的屠呦呦能在中國生存嗎

人氣 4463
標籤:

【大紀元2015年10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古清兒綜合報導)日前,中國「三無科學家」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社會輿論的廣泛關注,同時,也引發外界對中共院士制度的抨擊。前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饒毅接受港媒採訪時表示,屠獲獎算是對中共科技體制的一個衝擊,今天和以後的屠呦呦能夠在中國生存嗎?

饒毅:今天和以後的屠呦呦能夠在中國生存嗎?

10月5日,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美國科學家威廉‧坎貝爾、日本科學家大村智、中國藥學家屠呦呦獲獎。屠呦呦是首名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中國人。

但諷刺的是,現年84歲的屠呦呦在大陸境內被稱為「三無學者」,既無博士學位、也無海外留學背景,更無中國兩院院士頭銜。據悉,前些年屠曾幾次被提名參評院士,但均未當選。

前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講席教授饒毅接受鳳凰網採訪時表示,屠呦呦獲諾獎算是對中共科技體制的一個衝擊,目前是否趁勢改革也是檢驗官員是否稱職的機會;中國科學界在如此衝擊下,是否臉紅是檢驗大家有沒有羞恥感的時候;長期忽略屠呦呦是體制和文化的恥辱,背後因素是創新發展的阻力;今天和以後的屠呦呦能夠在中國生存嗎?經費如此豐富的中國科學界還會繼續熱衷「關係」而忽略科學嗎?

不過,屠呦呦獲獎後,中共官方媒體在報導中渲染這是「集體的榮譽」。然而,諾貝爾獎評定卻並不認可集體成就,強調從集體研究中界定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個人。

10月6日,中國科學院等機構主管的科學網以「央視不應該貶低屠呦呦」為題發表評論文章。文章認為,央視一再強調這是中國科學家集體努力的成果。這種行為很不科學。這是對屠呦呦的貶低,也是對所有科學家的貶低。

饒毅對《知識分子》說,「我們可以看到,屠呦呦的工作,很長時間在中國得不到清晰的認可。」他特別聲明:「對於青蒿素和屠呦呦,我和研究生、同事是科學史的研究者,可以說是科學史家,但不是屠呦呦個人獲得諾貝爾獎的推手。」

外界猛烈抨擊中共院士「評選制度」

諾貝爾獎頌辭強調,屠呦呦等3位諾貝爾獎得主,在最嚴重的部分寄生蟲病治療上,開發出革命性療法。屠呦呦參與研發的青蒿素,對瘧疾治療具有顯效。然而她多次落選中共兩院院士,中共院士「評選制度」遭到強烈炮轟。

饒毅曾直言,儘管青蒿素到底是誰先發現的或有爭議,但屠呦呦提出用乙醚提取這一步,「至今被認為是確認青蒿粗提物有效性的關鍵」。饒毅說,屠呦呦在國內名氣不大,最後獲得國際同行的認可,真是牆裡開花牆外香。

饒毅認為,當前院士評選中,重視的不是學術水平、年齡、學術年資、在國內科學貢獻大小,而是「在有些人面前低頭排隊的時間,有時可以起很大的作用」。

香港大學生物化學系教授金冬雁在其博文中寫道:「由屠的落選可以看到,中國院士選舉的一個弊端就是過於注重學術貢獻以外的問題,有時達到吹毛求疵的地步。」

清華大學醫學院常務副院長魯白接受媒體採訪時稱,中國的「院士制度目前還不是一個榮譽制度,更是一個利益制度」。目前雖然院士是選舉出來,但投票者選院士已不完全依靠科學成就。關係、運作和好處成為一些新因素。

像屠呦呦這樣做出國際認可的重大科學貢獻,但卻落選中國科學院士的,在大陸並非單獨個案。「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比袁隆平晚一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的中科院上海系統所研究員李愛珍等人都是例子。

而在江澤民掌權時期發明「貪官治國」,整個官場貪腐橫行,許多官員們一心想著如何陞官、發財。中國科技界亦不例外,一些溜鬚拍馬,迎合中共官場現狀和「歌功頌德」當權者,受到當局的重用,最具代表性人物是「兩院院士」何祚庥。

何祚庥號稱為「兩院院士」,實為政治投機分子。早期,何祚庥工作於中共中宣部,不學無術卻深諳「真理部」的「學術思想」、政治宣傳和中共的「打棍子」之道,成為以政治帽子棒殺科學的政治打手。

饒毅曾公開批評中國教育科技問題

饒毅是中國神經生物學家,曾以大膽、犀利的言論批評中國科學界的問題。2004年,饒毅回國前,就在英國《自然》雜誌上撰文,對中國教育科技問題提出直言不諱的批評和建議。

饒毅擔任北大生命科學院院長期間,曾與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施一公在《科學》雜誌上聯合撰文,批評中國的科研經費分配體制和科研文化問題。他也曾批評科學界浮躁、教授搞關係奔經費不搞學術等問題。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屠呦呦獲「準諾貝爾獎」 被埋沒40年
諾貝爾醫學獎得主  屠呦呦之名源自詩經
諾貝爾醫學獎 你不得不知的數字
大陸「三無」科學家屠呦呦獲諾獎 埋沒40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