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日:低油價未給中國人帶來實惠

【大紀元2015年02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中國正日益成為世界最大石油進口國,其60%的石油是從國外進口的。理論上中國應該是石油價格暴跌的巨大受益者,但實際上,廉價石油還沒有給中國人帶來很多實惠。

《華爾街日報》2月5日報導說,廉價石油對幾個主要經濟體的好處還遠遠不清楚,從歐洲到日本的政府紛紛擔憂下滑的油價將遏制消費者支出和企業新投資。

雖然中共當局承諾讓所有物價更加市場化,但是中國消費者經歷的價格改變仍落後於國際市場,其中原因有幾個:

首先,政府控制價格,意味著中國企業和消費者享受到的價格下滑滯後於國際石油市場。

其次,中共中央政府提高了燃油稅,抵消了價格下滑。隨著油價下滑,中共三次提高汽油和其他石油產品的消費稅,最近一次從11月份的每升1元提高到每升1.52元。

這兩個因素疊加起來導致北京對汽油的最高限價為3.50美元/加侖,相比之下,美國的汽油價格為2.07美元/加侖。

文章稱,中共對燃油價格保守的策略反映出他們對油價甚麼時候反彈的不確定。相反,當局集中利用低油價推動長期計劃,填充戰略石油儲備。

下滑的油價增添了中共央行採取行動遏制低通膨的壓力。央行週三決定降準,說明了當局對中國經濟健康的擔憂。這個行動為銀行釋放逾1000億美元借貸資金,是當局打擊低油價和增長遲緩帶來的通縮影響的努力之一。

責任編輯:林詩遠;覆核編輯:姜斌

相關新聞
沙特價格戰湊效?美國油商放緩擴張計劃
石油價格戰硝煙瀰漫 美國1986年慘痛難忘
OPEC決定不減產 油價暴跌破70美元
油價暴跌利好日本進口企業 唯通缩壓力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