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了還來:富人承擔的稅負比我們少得多

人氣 11
標籤:

【大紀元2015年04月22日訊】網友在天涯發了一個帖,題目是《向富人加稅,反對的卻是一群窮人,笑死我了》。這個帖子說:「國家再次調高燃油消費稅,引來一片罵聲。這就奇了怪了,誰是主要燃油消費者,自然是有車一族,有車一族自然不是窮人。」這話的意思是加油站的汽油都是小車消費的,他忘記了還有貨車、客車、飛機、工程車,農業、工業生產都需要用油。這是一個富人與非富人誰是納稅主體的問題。

就群體之間相比,富人繳納的稅比我們少得多。其實汽油更多的是沒有車的人消費的,在中國沒有車的人畢竟佔多數。原因很簡單,商品的價格包涵著運輸費,油費是運輸費的主要成本。所以,我們買商品時,自然要掏汽油錢。富人雖然消費大方,但他們屬於少數人群,非富人是多數人群,我們消費的商品佔大頭,為油費掏錢最多只可能是我們,國家提高燃油消費稅是賺我們的錢。農業、工業等生產用油,同樣算入商品價格。反過來說,熱鬧的大小長假,免收小車過路費,倒是有小車的人佔了便宜,廣大百姓沒有享受到這樣的國家優惠。

大家還要明白,汽油只是一個方面,占人口少數的富人,擁有的財富遠遠超過我們十多億人口的總和,而我們作為商品消費的主要群體,自然而然地比富人繳納了更多的稅。國家的稅收不是企業老闆們承擔的,他們上繳的稅和費,不管是營業稅,還是增值稅,已經全部加入商品的價格里了,是消費者承擔的。不要以為你的工資低,達不到上稅的標準,所以你沒有上稅,你只要消費,就是在上稅,富人的奢侈品不可能支撐中國的稅收。

在消費環節各國的富人納稅都沒有非富人多,但生產環節的稅,各國卻有很大的區別。老闆想得到更多的利潤,還要支付我國的高稅費,最好辦的就是減少工人的工資,或者在不減產的情況下裁員。原料、電費等成本,不是老闆可以左右的。央視《焦點訪談》不是曾經說過,西方發達國家工人工資佔到企業運營成本的50%,而中國工人工資僅佔10%。說得直接一點就是,他們賣出價錢100元的商品,只付給工人10元錢,歐美國家卻付了50元。中國的老闆、高管們為什麼越來越富,貧富差距越來越大,財稅收入為什麼長期高速增長,都是以職工低收入為代價的。

蘋果、海爾這些在歐美設有工廠的公司,外國員工的薪水一定高於中國公司的工人。兩邊的工人生產出了相同水平、質量的產品,付出的勞力、智力幾乎相同,可中國工人的薪水為什麼比人家低?不要說歐美生活消費水平高,中國人的工資高了,同樣可以在中國有歐美的消費,特別是在我們這個土豪風氣濃厚的社會,中國人的消費水平會輸給歐美人?到他們國家搶購奢侈品的人,嚇得他們瞠目結舌。主要是工低太低,低得每天給孩子一杯好牛奶的能力都沒有。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把工廠遷到了非洲、東南亞等勞力更廉價的窮國,就是因為近年來中國工人的工資在提高,老闆們抵賴不給職工交社保費的難度越來越大,而稅收卻沒有減少,老闆們無法像過去一樣,通過降低工資來平衡高稅收增加的成本。中國勞動密集型產業都有這樣的特點和困境。所以,廣大百姓的低收入,支撐著政府和富人的高收入,你說稅是由誰貢獻的?我們的人均GDP才是美國的十分一,中國百姓創造出的億萬富翁卻比美國還多。富人得到這麼多的利益,好思說自己稅負最重?富人不應該多拿一點錢出來,國家不應該多節省一點,讓我們的工資提高一點?

《福布斯》雜誌說 「中國稅負痛苦指數為159,僅次於法國排名全球第二。」確實,人均稅負與人均收入的比值,中國是0.41,美國是0.30,我們高於美國。但更重要的是,美國的稅收更多是用於高水平福利的開支,也就是用在百姓的身上,我們的稅收有多少是用於百姓的醫療、養老、教育等民生上?我們的稅收差不多40%用於公務費,比世界上最高的意大利多出一倍,更不好意思跟最低的、只佔2.5%的日本相比了。其實,我們的社保水平能高一些,後顧之憂少一些,多收一點錢也無妨。養兒防老的傳統被獨生子女政策打破了,不合理的分配無法提高我們的收入,國家又不肯多出錢養我們,後顧之憂太多,這才是我們感到工資低、稅負重的真正的原因,富人有這樣的憂慮嗎?我不仇富,我仇的是不公平。

--轉自作者博客

責任編輯:南風

相關新聞
漢堡王擬併購Tim Hortons 總部遷加國避稅
澳財政部秘書稱不稅改所得稅負擔將加重
英國稅改 加重外籍富人稅負
中共養老金並軌被指對企業職工再次掠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