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崩塌》上映在即 地震專家解惑

人氣 395
標籤:

【大紀元2015年05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周鳳臨、李文淨舊金山報導)地動山搖、火光沖天、高樓倒塌,以及排山般的海嘯襲擊金門大橋。這是即將在29日上映的最新好萊塢災難大片《末日崩塌》(San Andreas)的場景,這部電影上映,將激起公眾對全球最真切的地震威脅——聖安德烈斯斷層帶的關注。

聖安德烈斯斷層帶(San Andreas Fault)是太平洋板塊和北美洲板塊的交會之地,從加州南端一直延伸到北端,綿延800英里,因而被視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地震斷層帶之一。

在影片《末日崩塌》(San Andreas)中,位於內華達州胡佛大壩(Hoover Dam)附近的一個此前不為人所知的斷層帶破裂,引發了聖安德烈斯斷層帶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先是南加州遭里氏9.1級大地震襲擊,不久之後,震級更大的9.6級地震襲擊北加州。

美國地質調查局地震科學中心(USGS Earthquake Science Center)的地球物理學家布拉德‧艾迦(Brad Aagaard)說:「將現實與將在電影中看到分開,這很關鍵!」他說:「USGS投入了很多資源,力圖探究準確反映未來將發生甚麼樣的地震、以及斷層帶將如何發展。」

災難大片《末日崩塌》的海報。(San Andreas)

會有多大的震級?

專家們表示,聖安德烈斯斷層帶容易發生大地震,但要到9.0級甚至更大不太可能,因為這個斷層帶無論是長度還是深度都不夠,不足以產生那麼大級別的地震。

在聖安德烈斯斷層帶上出現的較大的地震是1906年,震級為里氏7.8級的舊金山地震,那次地震造成全城大火,燒毀了大半個舊金山;類似級別的地震還有約50年前該斷層帶南端發生的地震。

2008年,美國地質調查局彙集300名專家,模擬7.8級地震襲擊聖安德烈斯南部的情形,研究者們發現,7.8級的地震就能導致1,800人死亡、5萬人受傷;成百上千的房屋坍塌,以及混凝土結構建築、以及數幢高層建築也可能倒塌。

但電腦模擬顯示,聖安德烈斯斷層帶可能會發生里氏8.3級的地震,但發生更大地震卻不太可能。

地震被準確預測?

在電影中,Caltech的地震學家勞倫斯‧海耶斯(Lawrence Hayes)發現了電磁脈衝異常,並預測了大地震的發生。

但直到今天為止,經過數個世紀的研究,地質學家們利用了所有可能的震前徵兆,包括:動物行為異常、天氣模式變動、電磁信號、大氣觀測以及土壤和地下水的氡氣監測等手段,均以失敗告終。

最現實的地震「預告」技術,是地震發生之後,破壞力較低的縱波傳播速度比破壞力較大的橫波快,根據它們的速度差別來爭取短暫的時間避險。地震多發的日本這方面技術比較成熟,自去年年初加州納帕地震以來,加州也欲推廣這一技術部署。

舊金山發生海嘯?

與電影虛構的不同的是,現實中聖安德烈斯斷層帶引發海嘯的可能性不大。多數引發海嘯的地震是在海底發生的,當然也有由陸地地震或者火山爆發引起的。
大海嘯往往是地殼劇烈移動之後,大量海水被排開而造成的,震級越大,海嘯波穿越海面能量損失約小,造成的破壞力越大。

聖安德烈斯斷層帶是由於太平洋板塊、北美洲板塊在此交接,兩大板塊移動方向相異造成的。地震專家表示,這樣類型的地震帶不太會排開大量海水,造成能夠淹沒舊金山的海嘯。

災難片發人深省

影片《末日崩塌》最令人動容的,是劇中人物在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劫後餘生之際,表現出來對生命的珍惜,以及對於生命意義的反思。當我們從影院出來,回到現實生活之後,如果能讓人們檢視自己、對自己所擁有的倍感珍惜,這或許就是《末日崩塌》想要告訴人們的。

責任編輯:王曦

相關新聞
冰雹 洪水 地震 災難大片《后天》展現恐怖未來
組圖:美國災難大片《后天》:在你面前毀滅地球
災難大片《2012》給人的啟示
舊金山風景絕佳 為何電影業風光不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