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日托與大學學費兩頭漲 美國媽媽各有應對

人氣 76

【大紀元2015年05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小清綜合報導)一年一度的母親節就在眼前了。在今天選擇當媽媽,要做什麼樣的準備,也成為美媒討論的話題。新近的統計和調查顯示,媽媽們應該留在家還是回到職場,仍是困擾著很多美國夫婦的問題。特別是在日托(Day Care)費與大學學費飛漲的情況下,在主觀意願和公眾觀念外,媽媽們出去賺錢能否補上家用,對很多家庭來說,是個要長期面對的現實問題。

調查還顯示,家裏有十幾歲孩子的美國媽媽中,有接近半數的人表示,如果有人建議她們從孩子一生下來就開始攢大學學費就好了,這可看作她們給今天的準媽媽們提出的忠告。

幼兒看護費高昂 美國媽媽有1/3離職回家

據皮尤研究中心去年發布的統計數據,1999年至2012年,美國全職媽媽的數量呈遞增之勢:2012年時,有29%的美國媽媽離職在家帶孩子;在1999年,這一比例只有23%,其原因和美國2007至2009年間的經濟衰退、移民人數增長、婦女找工作更困難都有關係,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兒童護理費在不斷攀升。

「年輕無敵組織」(Young Invincible)的近期報告指,兒童看護費和教育費(不算大學學費)目前平均佔全美家庭養孩子開銷的18%,在1960年,這一比例只有2%。

另據「關注美國兒童看護」(Child Care Aware America)組織統計,少兒看護費在紐約和麻州費用最高昂。就四歲孩子看護費用而言,在紐約達每年12,300美元(全美最低的為密西西比州的4,300美元),麻州緊隨其後;就嬰兒看護而言,麻州的年花銷更超紐約,達16,430美元,排在第10的華盛頓州也在1.2萬美元以上。目前,在美國31個州,把嬰兒送去託兒所的年費用高於州內大學年度學費;在大約20個州,這項費用高於家庭房屋開支。

另據美國人口調查局統計,1985年,美國家庭用於兒童看護的費用平均為每週87美元,占家庭收入的6.3%;到2011年,漲到了每週148美元,占家庭收入的7.2%。孩子年齡在5歲以下的家庭,每週平均花銷179美元,孩子年齡在5至14歲之間的只需花93美元。

據調查,低薪單親父母收入的40%用於兒童看護,而這方面,富裕的夫婦通常也會用光其中一人的收入 。報告還指:「特別對於養兩個以上5歲孩子的媽媽來說,看護費會超出她的負擔能力,除非她的工資特別高。」數據也顯示,48.6%的學齡前孩子由父母或其他親屬照看,送到託兒所或其它看護機構的只有四分之一(25.2%)。

聯邦補貼覆蓋率低 日托質量受質疑

與此同時,據美國勞工局統計,兒童護工是全美收入最低的工種之一,平均年收入僅2萬美元。天下母親組織(MomsRising)的行政經理羅—芬克貝納(Kristin Rowe-Finkbeiner)向《基督教科學箴言報》記者表示:「父母和老師們都進退兩難:父母不能負擔更多,而老師們也不能掙得再少了。」

一方面,全天看護中心在苦苦維持著微博的利潤——員工的工資占去很大成本,且已不能再砍,很多地方不得不裁員,並且在食品和設施上省錢 ,但對很多父母來說,托兒費還是太貴。

美國兒童看護體制主要針對低收入家庭,聯邦政府為各州劃定兒童看護補貼額度,至於具體如何資助,則由各州自定。一個家庭的收入假使剛剛超過看護補貼線,也得繳納高額的看護費。以伊利諾伊州為例,一個由單親父母和兩個孩子組成的三口之家,假使年收入3.66萬美元,由於有看護補貼,每年只需向全日制看護中心繳納3,200美元;但年收入若達3.8萬,看護費則猛增至1.23萬。實際上,絕大多數美國家庭拿不到聯邦的看護補貼。

在費用高昂之外,日托的質量也相對缺少監管,至少對中等收入的父母是如此。「在父母上班的同時,已經形成巨大群體的孩子們也應獲得體面的照顧。但這在美國仍是個激進的想法。」得克薩斯大學(UT)奧斯汀分校的社會學教授格拉斯(Jennifer Glass)說 。

大學學費飛漲 生兒育女兩頭壓力大

美國個人理財網站NerdWallet 近日委託網絡調查公司SurveyMonkey對全美600位準媽媽和600名有十幾歲孩子的「過來人」媽媽進行問卷調查,以衡量她們在財務上有多大心理壓力。結果顯示,準媽媽們對醫療費用和為孩子開列財務清單更關心,而「過來人」媽媽中,有44%都希望孩子一降生就有人提醒她們給孩子攢大學學費。

「在家帶孩子,這是很個人化的問題,但隨著託兒費的上漲,現在這越來越成為一個經濟難題。」NerdWallet的托拉貝(Farnoosh Torabi)說:「隨著孩子長大,家庭還要面對大學學費上漲的另一重困境:大學學費比通貨膨脹率漲得快多了,養有大孩子的家庭會發現他們在財務上沒做足準備。」

由6,000家高等院校組成的私人機構「大學理事會」(College Board)2014年公布數據:在過去10年裡,公立大學學雜費的漲幅高達42%。Nerdwallet的最新數據也顯示,美國私立大學和公立大學學費的年增長率分別高達2.14%和2.8%。

托拉貝說:「父母們現在面臨著『22條軍規』般的抉擇:是花錢送孩子去託兒所,還是省錢給孩子攢大學學費。在養孩子的長路上,起步和終點階段的經濟壓力都在增加。」

看孩子還是工作?困擾1/3美國夫妻

NerdWallet調查的兩組媽媽有一個共識:是否出去工作補貼家用,是夫妻圍繞生孩子最易發生不和的問題。31%的準媽媽和30%的「過來人」媽媽表示,是留在家還是回到職場,是夫妻吵架的原因;同時,夫妻爭執的第二大原因則是圍繞孩子的娛樂開銷,占受調人數的23.5%。

這項調查凸顯了當代美國媽媽圍繞看護孩子的財務難題,即在家帶孩子與繼續職業生涯並補貼家用間的兩難抉擇。當孩子快要上大學時,媽媽們更會在後一種選擇上躊躇不決。

從家庭收入角度而言,離開職場本身就是個艱難的選擇,據婦女政策研究院(Institute for Women‘s Policy Research)的報告,女性離開兩三年之後再回來工作,年薪平均下降30%。

同時,NerdWallet 的調查也顯示:27%的「過來人」媽媽希望更早得到這樣的建議:能留在家裏和孩子待多久就待多久;30%的準媽媽希望在是否做全職媽媽的問題上聆聽建議;另有21%的準媽媽希望有人告訴她們怎樣才能攢下大學學費。「這顯示了在賺錢的實際需要與和孩子共度珍貴歲月這二者間的深深矛盾。」托拉貝說。

全職媽媽不乏高學歷 民眾接受度高

據皮尤研究中心2014年數據,在美國媽媽中已占比1/3的全職媽媽,其受教育程度近年大有提高,只有19%為高中或以下學歷,25%為大學畢業生;51%為白人,33%為移民,生活貧困的占34%(比1970年翻了一番)。

同時,配偶可掙錢養家的全職媽媽在其中占2/3。這2/3中也有少數的精英媽媽——約5%(約37萬名)母親擁有碩士以上學歷,家庭年收入在75,000美元以上,其中位數為13,2000美元。精英媽媽年齡偏大,約有半數在35至44歲之間,35歲以下的只有19%;69%為白人,19%為亞裔,西班牙和黑人分別只有7%和3%。

美國全職媽媽中,有6%表示自己在家是因為找不到工作,在2000年,這一比例還只有1%。雖然2013年皮尤調查顯示這些媽媽多半想出去工作,但由於美國工資標準停滯(高學歷者除外),很多媽媽都需要權衡出去工作是否合算。

那麼,公眾對母親們出去工作的態度如何呢?據2008年的一項統計,70%的美國公眾表示,有工作的媽媽也能與孩子保持親密關係,這比起1977年的49%有顯著增加;不過,也有60%的受調民眾認為,父母中有一方留在家裏比較好,認為父母雙方都工作對孩子更好的只有35%。

年輕父母:養兒育女經濟壓力尤巨

另據《華盛頓郵報》3日報導,千禧世代(生於1980、1990年代的年輕人)在生育孩子方面面臨的經濟壓力比他們的父輩要大得多。

今天年輕的美國工薪族多面臨工資停滯不漲甚至降薪的處境,讓他們無法應對上漲的生活費。「年輕無敵組織」 政策分析師瑪格爾斯通(Konrad Mugglestone)表示,「僱主期待他們以更少的薪酬做更多的工作。」

對於在美國經濟衰退和復甦期進入職場的千禧一代來說,雖然他們比起上一代人更多擁有大學文憑,但據統計,18至34歲年輕人比起1980年的同齡工作者,年薪平均低2,000美元;而且很多人組織家庭後還在償還學貸,不可能為孩子存下大學學費。

華府智庫城市研究所(Urban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亞當斯(Gina Adams)也表示,年輕父母的經濟壓力更顯著,「在剛開始掙工資的階段,他們沒有多少可支配收入」。

據統計,美國千禧代父母中,五人就有一人生活貧困。而其經濟困境並不能幫助他們及時獲得兒童看護費方面的補助,很多年收入符合補助標準的父母都不得不排長隊等待拿補助。

職業媽媽:自尋民間互助解決方案

據《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報導,在面對經濟和心理上雙重困境,職業媽媽們已開始自謀出路,民間互助形式的日托項目應運而生。伊利諾伊州是育兒費比大學學費高的州之一,近兩年,集合辦公與兒童看護功能的公用辦公空間方興未艾。

芝加哥的里克斯(Nicky Ricks)兩年前誕下女兒後,與本地共同工作空間及室內遊樂空間合作,創辦了「碰撞」(Collide)共同工作空間:父母們可以邊喝咖啡邊利用Wi-Fi辦公,孩子們則在隔壁的遊戲室裡玩耍,那裏有模擬的消防屋、化妝間和雜貨店。

在芝加哥,同樣的共用工作空間還有「自由放養」辦公室(Free Range Office),辦公空間裡到處是適合5歲以下孩子的毛絨玩具、積木、靠墊和《冰雪奇緣》圖畫書等,還聘了一位兒童瑜伽老師。在那裏辦公的女律師史密斯(Vanessa Smith)表示,這個地方讓她能一邊帶孩子一邊做完工作,而在家裏是不可能做到的。

此外,芝加哥還有一個幼兒看護合作社採取累分制:入社會員通過幫助照料鄰家孩子積累點數,自家孩子需要鄰居照看時,則使用相應點數。拉斯基(Monica Lasky)在11年前、女兒5個月時參與組織了該合作社。她表示:「找到這樣的資源讓我覺得:『哇,生完孩子後仍然有生活。』」

麻州劍橋市也有一個家庭互助項目解決了孩子放學後沒人照看的問題。社區的32個家庭達成協議,輪流負責接孩子放學,在其父母下班前代為照看。這種互助項目最早出現在丹麥,如今全美有超過100個。

不過,也有人表示,對每個人都奏效的唯一途徑還是政府的干預。在1990年代,許多西歐國家都推出緩解工薪家庭育兒壓力的政策,為媽媽重返職場提供支持。

「我們已經達到了飽和點,而我們需要意識到這一點。」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格拉斯說:「我看不出這個問題有單獨解決或臨時解決的可能。這是一項艱鉅的任務。指望家長們自己解決,就如同讓一群父母自己開辦學校一樣。」

附:美國職業婦女「最親和與最不親和州」排名

在母親節來臨之際,美國財經網站walletHub也比對託兒照顧、職業機會、工作與生活平衡度等12個指標,給出了一份對職業婦女最友善和最不友善的全美各州排名。

最友善的十個州為佛蒙特州、明尼蘇達、威斯康辛、新罕布什爾、麻州、華盛頓州、北達科他、緬因、弗吉尼亞和俄亥俄州;墊底的十州依次為:路易斯安納、南卡羅來納、密西西比、阿拉巴馬、內華達、阿肯色、喬治亞、西弗吉尼亞、北卡羅來納和奧克拉荷馬州。**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帶孩子讓您更聰明
「看神韻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荷蘭幼托費漲價 親友照料增多
省府10月底郵寄罷工日托補貼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