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逸事:唐求與「詩瓢」

人氣 7
標籤:

古人寫詩十分重視創作材料的積累,而且積累材料的方法也不盡相同。

元代西域人辛文房編寫的《唐才子傳》中,記述了詩人唐求積累材料的古怪習慣。他在唐求的傳記中,這樣寫道:

……所行覽不出二百里間,無秋毫世慮之想。有所得,即將稿捻為丸,投入瓢中。或成聯,或片語,不拘長短。數日後,足成為詩。後臥病,投瓢於錦江,望而祝曰:「茲瓢倘不淪沒,得之者始知吾苦心耳。」瓢泛至新渠,有識者見之,曰:此乃唐山人詩瓢也。扁舟接之,得詩數十篇。

唐求號稱「唐山人」,隱居深山老林,無意於功名利祿,一心一意作詩。儘管他的活動範圍沒有超出二百里,但他終日「苦心」為詩,細心觀察,深入體驗,反覆思索。每逢「忽然想到」,不管長短,即使只有片言隻語,也立即記在紙上。然後將紙捻成團,丟進「詩瓢」中去。一天一天過去,等到材料充足了;便進行構思和寫作。就這樣,他一生中寫出了許多好詩.流傳於世。

唐求為人,忘於名利,唯求能寫出好詩,此求單純無穢。亦奇!@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