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或陷停滯通縮 重蹈日本老路

人氣 204

【大紀元2015年07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海寧編譯報導)7月15日,中共政府聲稱中國第二季度GDP增長率為7%,但引起外界的廣泛質疑。同一天,曾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日本,傳出被迫下修本年度的增長目標。

彭博新聞網的報導指,雖然中國的數字似乎說明該國經濟有所恢復,但是歷史證明,中國經濟很有可能重走日本走過的老路,陷於增長停滯以及通貨緊縮。

劍橋經濟研究公司和匯豐銀行的最新研究分別表明,現在的中國和1990年的日本有諸多相似之處。比如,1985年到1990年之間日本的經濟增長率平均超過5%;該國的進口量佔全球的8%,GDP是全球的12%,是亞太地區的57%。目前,中國的進口量是全球的10%,GDP佔全球的11.5%,在亞太地區佔38%。

就連中國今年的股災也和日本類似。6月12日,中國的上證指數在狂漲150%之後達到了頂點,開始暴跌。不到4週時間,中國股民一共損失了近4萬億美元的資產。1990年8月,日本日經指數暴跌35%。1991年底,股災波及到地產市場。1992年,東京地產市場崩盤。日本經濟「失去的十年」由此拉開序幕。

劍橋經濟研究公司和匯豐銀行的報告都認為,中國和日本的增長路線很相似:先是大量舉債的快速增長階段,地產價格飆漲到泡沫水平,然後泡沫破裂,經濟陷入通貨緊縮和增長停滯。

劍橋經濟研究公司的報告表示,在日本1990年經濟危機之後,經濟預報人士過了很久才認識到日本的增長潛力已經大為削弱,以及衰退對日本的影響非常持久。危機之後,對日本經濟過度樂觀的估計持續了很久。顯然,這些預報者沒有考慮到日本的人口結構。中國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如果把中國的勞動力結構納入考慮,目前對中國經濟的中期預報(5-10年)都太樂觀。

兩份報告承認,目前的中國經濟和當年的日本有不同之處,比如中國的發展程度遠低於1990年的日本,人均收入也低得多。但劍橋經濟研究公司首席經濟師斯萊特(Adam Slater)指出,當年日本經濟出現的一些弊病,比如永久性過度投資、私有領域債台高築、資產市場泡沫化、人口結構失衡等等,在中國都存在。對於中國經濟的觀察人士和投資者,這些都是警訊。

責任編輯:黃小渝

相關新聞
金融機構:中國經濟不佳或將全球拖入衰退
中國股市週二下跌 反彈宣告失敗
中國股市不如賭場 外資撤離削減442億元股票
大陸大學生秘密炒股 凸顯中國道德風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