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首見 3颶風聚首太平洋 超級聖嬰發威?

人氣 2046

【大紀元2015年09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洋報導)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週二(1日)發布一幅太平洋衛星圖像,發現有3個大型颶風同時出現在太平洋海面上,幾乎排成一條直線,就地旋轉並緩慢移動,成為史上首見的奇觀。氣象學家表示,這可能是超級聖嬰(El Nino)引起的現象。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從衛星圖像看,這三個颶風(從左到右)分別是伊格納西奧 (Ignacio)、基洛(Kilo)和希梅納(Jimena)從墨西哥移往夏威夷時,被NASA與國際太空站宇航員在週日(30日)拍下的。

這三個颶風當時所處的位置,希梅納颶風在週日距離夏威夷北邊尚有1千公里,同日已跨越了國際日期變更線左邊的是基洛颶風,目前最靠近夏威夷的是伊格納西奧颶風,而緊跟在希梅納後面的還有個熱帶性低氣壓。緊跟在這3個颶風之後,在西太平洋的海面上,還有一個熱帶性低氣壓。

3個颶風同時出現在太平洋

這3個颶風規模超過3級以上,顯示可能會造成重大災損。從8月29日晚間到8月30日,這3個颶風一度達到4級,接著位於夏威夷西方的伊格納西奧減弱至3級。不過,氣象預報員表示,這3個颶風預計都不會登陸。

國際太空站的專家表示,在本週之後,基洛颶風的強度將會大幅加強,在夏威夷西南將會有持續每小時140英里的最高風速。

3個颶風同時出現在太平洋海面上,並在同一時間被拍攝下來,創下史上首次紀錄。

氣象學家表示,這樣的奇特天氣現象(3個大型颶風同時存在的原因)可能與聖嬰現象(El Nino)的影響有關。而且今年的聖嬰現象預計將比往年強勁。

《今日美國》(USA Today)報導,氣象預報員丹尼斯(Dennis Feltgen)說:「聖嬰現象年通常表示太平洋的活動量高於平均,今年也不例外。」

澳洲預報機構(Australian Forecasting Service)說,出現多個颶風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太平洋海洋溫度比平常高出攝氏2度。

聖嬰現象每五年發生一次

澳洲氣象學家在今年5月時警告,新一輪被認為導致大規模乾旱和洪澇災害的「聖嬰」現象(或稱厄爾尼諾/拉尼娜現象)可能正在生成。美國氣象學家在4月初也曾作出過類似預報。

當時科學家認為新一輪聖嬰現象仍處於「微弱」的發生初期。澳洲科學家認為,正在形成初期的這一次聖嬰現象很可能在9月份之後開始由弱轉強,屆時才能做出更加準確的預報。

BBC報導,澳洲國家氣象署負責人大衛‧瓊斯當時說:「這將是一次大型聖嬰現象,不是一個小傢伙。」他說,氣象預測模擬顯示,這次即將影響到太平洋沿岸各國的大型聖嬰現象將像5年前的那次一樣,將會給這些國家帶來乾旱、洪水及暴雪等災害。

科學家們指出,聖嬰現象的週期是約每五年發生一次,因此今年發生的概率極大,但是需要等到夏末才可以斷定是否正式到來。

聖嬰現象被科學家廣泛認為是發生在橫跨赤道附近太平洋的一種準週期氣候類型,其形成與氣候變暖和大洋水溫變化有關,但是對具體成因在科學界仍有爭議。聖嬰現象約每五年發生一次。伴隨聖嬰現象到來的是太平洋沿岸國家的大規模旱澇災害。#

責任編輯:林琮文

相關新聞
美航天局保證 九月不會有彗星撞地球末日
颱風外圍環流影響  各地有雨
NASA預見海平面升高危機 台灣恐難倖免
NASA:百年後海平面上升1米 部分島國將消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