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放寬僑外生招生 教部:專案核定

教部:多數學校未達招生上限 僑外生名額應足夠 且設定僑外生招生人數10%的限制 是避免排擠台灣本地生權益

人氣: 4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6年01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江禹嬋 台灣台北報導)大環境改變,就讀碩博班的台灣學生越來越少,有大學校長建議,應放寬僑外生招生比率上限,學校才有更多空間,爭取更多學生。教育部表示,若學校真的有超收,可報教育部專案核定。

105年全台大專校院校長會議在南投暨南國際大學舉行第二天議程,總統馬英九出席時談到,全球化對高等教育帶來危機與轉機,面臨轉型階段,教育的模式與思考方式要改變。

少子化之後,國中小學生人數變少、老師變多,可讓更多老師照顧變少的學生,大學也同樣受到衝擊,包括教授面對香港、新加坡、大陸的挖角,不過政府已經推動彈薪制度因應。

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則建議,大學應放寬招收外籍生、僑生人數招生限制,現在就讀碩博班的台生變少,若以此基準外加10%作為外籍生和僑生人數,招收人數只會越來越少,但學校需要碩博班人才來提升研究能量,建議教育部放寬僑外生招生限制。

交通大學副校長陳俊勳觀察,通常來台灣唸書的僑外生品質都很不錯,也能帶動和本地生的良性競爭,近年大學多往東南亞招生,而東南亞多需要傳統機械、土木等基礎建設人才,這些科系現在並非台灣學生愛讀的科系,反而能讓生源互補,因此贊成教育部放寬招生限制。

文化大學校長李天任提到,教育部設定外加10%的上限,學校以此基準去招生,實際報到學生數很難超過此基準,若教育部能放寬限制,例如讓學校可招收外加20%的外籍生和僑生名額,學校就有空間去招更多學生。

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長楊敏玲表示,目前規定大學招生名額可外加10%來招收外籍生和僑生,兩者相加等於可外加20%,目前多數學校都還沒達到招生上限,僑外生名額應該還足夠。

設定僑外生招生人數10%的限制,是不希望僑外生排擠台灣本地生權益,若有學校招收超過上限的僑外生,可報教育部專案核定。

楊敏玲說,因學校可自訂僑外生學費,以不低於台灣本地生為原則,學校若有超收僑外生,教育部會檢視學校是否將增收學費用來回饋學生,例如增聘師資等。◇

責任編輯:昱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