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應用程序方興未艾 科技公司齊搶市

人氣 378
標籤:

【大紀元2016年02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良克霖編譯報導)無可否認,自2008年創建以來,蘋果的應用程序商店已經成為了一個新產業。蘋果公司說,2015年iPhone和iPad用戶在應用程序上花費了200億美元。

然而,正如經濟一樣,蘋果和谷歌的應用程序商店裡也日益兩極分化。如社交媒體臉書和國王數字娛樂(King Digital Entertainment)這樣的「富人」,越來越「富」,而其它應用程序卻更難得到用戶的注意。僅在蘋果應用程序商店裡就有超過150萬個應用軟件可以下載。

根據科技和媒體諮詢公司Activate的研究,用戶超過3/4的時間只花在僅僅5個應用程序上。

移動應用技術公司Branch Metrics總裁奧斯汀(Alex Austin)說:「應用程序的使用和花費大量地集中在很少幾個上,99%的錢花在0.01%的應用程序上。」

然而與此同時,對公司來說打造應用程序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重要過。網絡分析公司ComScore的研究發現,去年美國移動應用程序的使用量超過了電腦,18至34歲的年輕人現在將他們61%的數字媒體使用時間花費在智能手機上。雅虎在2014年併購的移動分析服務公司Flurry發現,2015年用戶花在移動設備上的時間翻了一番。

智能手機的獨大給應用程序開發商以很大的挑戰,很多不得不嚐試介入移動技術,包括根本不需要下載應用程序到移動設備上。從嵌在短信服務中的虛擬助理到及時鏈接,新的技術提供了很多不同的方法避免下載應用程序。

技術推介網站Product Hunt的創始人Ryan Hoover,以「無形應用程序」來描述一些公司使用Facebook Messenger等及時短信服務或聊天軟件Slack以接觸到他們的用戶。「對每個公司來說,最難的是使自己的東西被關注、被取得和被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這就是為甚麼Slack如此受應用程序開發商的青睞。」他說,這讓他想起十幾年以前,當時每個人都試圖在臉書的平台上吸引顧客,而不是打造自己專有的門戶網站。

例如,巴黎一家公司Birdly起初開發了一個移動應用程序,後來改成一個獨立的計算機程序。使用者把收據照相後發給Birdly,即可將數據掃瞄進一個電子表格。另外的「無形應用程序」例子是,舊金山的Digit公司通過短信應用程序幫助用戶管理財務。

利用短信應用程序做聊天以外的事在亞洲已經很普及了,如微信和Line已經用於寄錢和召車很長時間了。在硅谷,臉書是目前在亞洲以外最積極推動此事的,它在2015年把自己的短信應用程序向其他開發商開放。他們可以開發額外的功能,如用在短信中的笑臉等圖形符號。商家可以獨立地與臉書短信應用程序的8億多常規用戶溝通。被選中的零售商正在測試送貨跟蹤或客服的平台。

在德國慕尼黑今年一月舉行的「數字生活化設計」(Digital-Life-Design)會議上,臉書旗下的WhatsApp Messenger宣布,它也將允許商家用其應用程序與用戶溝通。WhatsApp在其博客上說:「這意味著你可以與銀行討論最近的一次交易是否有欺詐,或向航空公司詢問晚點的航班。」

然而,這樣的服務可能不會是免費的。WhatsApp希望能夠有收入以彌補其剛取消的每年1美元的訂購費。

去年12月,Slack推出了一個平台讓開發商為其短信服務開發產品服務,並投資8000萬美元吸引他們加入。Slack總裁Stewart Butterfield說:「在人工智能領域,我們認為虛擬助理等有很大潛力。」虛擬助理可以做的事越來越受歡迎,如建議給妻子的禮物或餐館訂位等。

Jackdaw Research的技術分析師Jan Dawson說:「傳統應用程序通常提供一般的體驗,而新開發的則更注重個人體驗。」

谷歌在11月份也讓用戶使用其應用程序而無需下載,希望將傳統網絡和移動應用程序的精華結合起來。這些試驗暫時只限於幾個合作夥伴。但谷歌也開放了移動平台的其他部份給開發商。其自動化組織者Google Now可以從現有的應用程序獲得信息,如餐館訂位的OpenTable和共享出租車Zipcar。使用者可以從這些應用程序中看到信息而不必打開應用程序。

對開發商來說,移動應用程序仍然是很重要的。但新技術給他們開啟了眾多的機會,可以與臉書、WhatsApp和其他大型應用程序店合作,而不是與其競爭,以贏得消費者的關注。

責任編輯:黃小渝

相關新聞
八款超實用的iPhone App一定要知道
中市120家友善好餐廳  APP可查閱
竹市都市計畫上雲端 民眾輕鬆獲資訊
中市食安APP上架   逾2成大餐館待改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