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為什麼在美國加拿大依然很重要

人氣 1057

【大紀元2016年05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吳英編譯報導)華人移民到國外,多數人的第一個落腳地是中國城(又可譯為華埠或唐人街),因為那裡有著華裔的文化與歷史。然而,一般人對中國城的刻板印象是,充滿異國情調又與外界隔絕的不起眼社區。華裔作家迪恩.王(Dean Wong,音譯)在其新書中,以精美圖片及隱喻的短文,記錄美加各地中國城的歷史,有力地撥正人們對中國城的偏見。

《紐約時報鏡片部落格》(lens.blogs.nytimes)5月16日報導,華裔作家迪恩.王在其新書《看見光明:中國城40年》(Seeing the Light: Four Decades in Chinatown,Chin Music出版社)中,以精美的圖文,細緻地記錄美國西雅圖、舊金山、紐約及加拿大溫哥華等地中國城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將主流媒體忽略的華裔移民故事,完整地呈現給讀者。

舊金山中國城。(istock)
舊金山中國城。(istock)

王先生自1970年代初,就開始拍攝西雅圖的華人社區,中國城的聚會、慶典活動、人物,都是他拍攝的重點,即使漫步在中國城街頭,也隨時尋找能吸引他目光的人事物。

華裔移民的歷史,豐富了王先生的著作,使他的圖文生動地說明了中國城不僅僅是充斥舞龍、中國餐館與廉價商品店的旅遊景點,而是有著細緻及重要的中華文化。透過王先生的鏡頭,讀者可以看到華人社區不是為了遊客而存在,而是華裔文化與歷史的庇護所。

《看見光明》的整體效果說明了中國城的文化獨特性和社會重要性,無論是過去與現在。讀者看到了中國城的演變。19世紀中期,由於中國內地遭受天災,為了找尋機會,勇敢的中國人離鄉背井,來到據稱滿是黃金的美國西部,加入淘金熱潮。

隨後,當美國經濟開始衰落時,加利福尼亞州的白人視中國勞工為威脅,排華法案應運而生,迫使華裔自我隔離,在舊金山建立了避難所式的社區,形成中國城。在這裡,華裔透過親族力量及慈善機構的支持,成為自我保護的少數族群。

直到20世紀中期,華裔才開始進入美國的主流,紐約、西雅圖、華盛頓、洛杉磯與波士頓的中國城逐漸繁榮起來。但是近年來,中產階級進入中國城,改變了中國城幾十年來曾是華裔文化避風港的面貌,許多華裔負擔不起在中國城的居住費用。例如,哥倫比亞特區的中國城,巔峰時期曾有3千華裔居民,如今僅剩1/10。

華裔作家崔崇堯(Bonnie Tsui)女士在其著作《美國華埠:五個社區中人的歷史》(American Chinatown: A People’s History of Five Neighborhoods)一書中說:「對我來說,中國城就像是指南針,讓我在美國找到歸屬,身為華裔,我並不感到輕鬆,年幼時,知道在城市裡有個地方,在那裡所有人都長得與我相像,這讓我覺得安慰。」

崔女士認為《看見光明》可以讓讀者看到中國城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她說:「當我離開中國城時……深刻地瞭解到它的重要性,經過半世紀的華人移民史,中國城仍是新移民來到美國的第一個落腳點,也是在美國出生的華裔了解華人傳統的第一步。這裡的華裔居民,每個人的故事都是敘事史詩,讀着它們,我們了解中國城對他們的意義。回顧過去,我們也能感受到中國城跨越藩籬的未來。」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芝城華人慶祝中國新年
心繫華人社區的洋人
今年四場選舉 紐約選舉局急需中英翻譯
紐約公立學校天才班考試  華裔表現亮眼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