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漂浮機場會成為現實嗎?

人氣 107
標籤:

【大紀元2016年07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沙莉編譯報導)建設機場需要大量土地,但是空中交通不可缺少的島嶼和大都市,土地可是稀缺的資源。大海因此成為修建機場的一個選擇。

CNN報導說,香港和大阪在擴大機場容量時採取了大型填海造地工程,也因此破壞了原有的海洋生態。不過還有人提出完全不同的解決方法,如果造出浮在海面上的飛機跑道是不是魚與熊掌兼得?

航母提供的飛機跑道可以算是浮動的,但航母本身則屬於行駛的戰艦。並且航母的甲板太小,不可能用於客機,即使是最大的航母也達不到現代噴氣客機的要求。如果將航母改裝到足夠長和足夠寬,能夠適合中型客機降落,然後將它固定在一個地點,是不是就可以了?這樣就打造出一個非常大的浮動結構,不是船,也不是島嶼,而是一個浮動的機場。

二戰期間,英國計劃使用14%的木屑加上86%的冰的混合物「派克力特」來建造廉價大型航空母艦,為大西洋艦隊提供掩護。試驗過程中發現,用這種材料製造艦體,無法支持自身重量,加之動力設計存在分歧,該計劃於1943年中止。雖然當年的試驗失敗,但由此誕生了浮動機場 的概念。

1995年,日本17家造船和鋼​​鐵生產商在日本政府的支持下成立巨型浮體技術研究協會。協會的目標是設計和測試浮動機場的概念,如果成功的話,可以在東京灣安置的巨型浮體,這可能是迄今為止最雄心勃勃的嘗試。協會希望打造一個浮動結構,可容納4,000米長的跑道,足以適於大型客機起降。實際上他們已經打造出擁有1,000米長跑道的浮體,試驗證明,超級浮體適於飛機操作。但是,該項目並沒有繼續進行,浮體後來也被拆除了。

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地牙哥國際機場,想要在其當前位置擴大容量已經沒有剩餘土地。於是人們有了向海要地的想法,計劃在海裡打造新型雙跑道​​的國際機場。也許是200億美元的造價太高昂,也許是技術可行性存在疑慮,這個計畫也沒有實現。

聖地亞哥項目與美國航空工程莊卡德(Terry Drinkard)設計的浮動機場有某些相似之處。莊卡德的設計中大量借鑑深水石油鑽井平台的建造技術和材料。莊卡德的願景是打造完備的海上「航空城」浮動結構,航空城既能夠處理中型客機(波音737或空客A320型)的起降,又能夠進行經濟和科研活動,試驗可再生能源技術、從事水產養殖和提供遊艇服務。這個航空城的能源將是自給自足,通過海浪、太陽和海洋熱能轉換來提供電力。航空城的構造將使其成為海洋學研究和水產養殖基地,還將作為港口和旅遊休閒景點,並且從事其他經濟活動等。

1930年已經有人提出更為大膽的想法,用一系列浮動機場來跨越大西洋。直到目前,在溫暖水域打造浮動機場更為現實。加勒比海一些國家的政府和基礎設施運營商在評估建設浮動機場的可行性。該地區嚴重依賴於空中運輸,且由於島嶼的丘陵或山區地形缺乏適於建設機場的土地。但是專家們並不看好這樣的建設項目,因為其高成本和實際收益有限。專家R. W. Mann說,「建設海上機場跑道,如目前在中國南海進行的項目,是由非經濟因素推動。」

機場建設確實是巨大的投資,如果要建在水上就更加昂貴。也就不奇怪浮動機場成為了紙上談兵。儘管幾十年來空中交通不斷增加,全球大城市在擴展,機場遷建仍然很少。

英國倫敦希思羅機場是世界最擁堵的主要航空樞紐之一,對它的改造爭論已經持續了多年。一些最顯著的提案就是在泰晤士河與北海交匯地分流倫敦的空中交通容量問題。著名建築師諾曼‧福斯特提出在倫敦市中心以東大約30英里沼澤地Isle of Grain建設四跑道機場的想法。該項目被俗稱為「鮑里斯島」,因為前倫敦市長鮑里斯‧約翰遜是其最堅定的支持者之一,但在2014年遭到英國機場委員會否決。

金斯勒建築公司和泰晤士河口研發公司提出就在河口中間建造機場的方案。工程造價近630億美元,將在泰晤士河口水域建設六跑道機場。該機場將通過高速鐵路海底隧道與陸地連接。

Testrad
金斯勒建築公司和泰晤士河口研發公司提出在泰晤士河口水域建設六跑道機場方案。(Testrad)

金斯勒公司考慮了兩種方案。一種是沿用東京巨型浮體結構的理念,但該地區的水域實在是太淺。因此,它也考慮了「圩田」概念,用堤壩分隔機場的區域,然後將水排幹,以獲得乾燥平坦的土地。這一方案能否通過要看今年年底。

幾十年浮動機場遲遲不能成型並不是技術的問題,而是性價比問題。有石油平台作為前身,浮動機場的建造不是技術瓶頸。石油行業已經證明,如果迫切需要,並且有錢可賺,就幾乎沒有任何障礙。浮動機場的未來也命懸於此了。

責任編輯:林琮文

相關新聞
中國航母「昏暗」返航 與殲15「親密接觸」
投書:大連市耗資數百億元填海造機場項目被曝未批先建
大連耗資數百億違法填海造機場 民眾:政府默許
中共耗資龐大填海造地 多海岸線被破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