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台尋根 灣生同窗會聚集5千多歲老者

人氣 112
標籤:

【大紀元2016年09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賴友容台灣台南報導)《灣生回家》一書及紀錄片帶來深刻感動,吸引15位灣生來台,於8日在台灣第一條最早歐式街道-民權路上的「吳園藝文中心」,與日治時代出生的台灣長者舉辦同窗會,最高齡92歲,平均年齡80歲,參與長者合計約5,680歲,一同回味當年的點點滴滴。

一群在台灣出生的日本人,一段糾葛的歷史、許多被遺忘的故事,在台灣、在日本都獲得了廣大迴響,為了延續這樣的感動,讓灣生重溫在台生活的回憶,弘道基金會及台日友好交流協會共同籌劃「不老日本夢 台日同窗會」,

美麗的台灣曾是他們的故鄉,但隨著1945年日本戰敗,台灣不再是日本的一部份,瞬間,故鄉變成了異國,灣生們不得不回去那「陌生的祖國」日本。過了70餘年,他們對於當年台灣的想念,至今未曾消失。這期間往返台日2、30次者稀鬆平常,超過40次則大有人在,原因何在?看一下灣生的說法。

松本洽盛,1937年於花蓮出生,母親是灣生,念中文國小半年會講台語,1946年引揚歸國後生活困苦,想說不可能再回台灣了,他經常陳述台灣的好給3個女兒聽,所以家人誤認為他不是日本人,因此他發誓賺了錢首先帶女兒看台灣,1988年終於完成舉家回台的願望,到花蓮與舊鄰居話家常後,女兒才相信他是日本人。其實早在1973年他就率先回台了,當飛抵松山機場上空時,忍不住的眼淚開始流下來,趕快到花蓮看了3天。

他參加《灣生回家》演出,紀錄片放映後收到不少信件,讓松本洽盛難以相信有那麼多年輕人喜歡,因此他認為,多讓日本年輕人來聽台灣老人講述日據時代的故事。

清水一也,1943生於台東,家族12人都是灣生,他是灣生第3代,3歲離台時順便帶著種子回日本種,童年對香蕉及甘蔗留下深刻的記憶,他是為了研究家族的歷史而經常返台,2011年加入《灣生回家》演出。

冨永勝於1927年初生於花蓮,就讀臺南大學前身的臺南師範學校1年級時(19歲)引揚。一提起母親他不禁潸然淚下,他父親早逝,母親不忍送養孩子而堅持扶養4個兒子。歸國後生活困苦為了賺錢養母及弟弟,當過黑道但3天就溜跑了。

1972年起他開始回台參加花蓮港中學校同學會。自從參與《灣生回家》演出後,冨永勝擁有很多粉絲,有粉絲追到他家送禮物。他目前研究太魯閣文化中,透過羅馬拼音記錄下來,來台已超過40次。

竹中信子,1930年在台北出生,父母都是灣生,蘇澳長大後於1946年引揚,她祖父是開發蘇澳冷泉的第一個日本人,4歲時父親過世,在台生活不苦但歸國後辛苦度日,但母親日夜工作完成子女的學業,在台灣時她養了很多小動物,離台後很難過,一心想著回台看小動物,但了解日本對台灣殖民地做了不好的事後,就不好意思回台灣了。後來開始研究相關歷史後才經常回到台灣。

她認為,台灣的民族性很特別,日本所有殖民地中只有台灣人對日本人還保有感情。每次有颱風形成時,她都會祈禱颱風不要侵襲台灣,而來不來日本是無所謂的,竹中信子開玩笑說她得了人格分裂症,自認為台灣才是她的第一故鄉。

灣生(日語:台湾からの引き揚げ),指1895年至1946年間在台灣出生的日本人,包括日台通婚者所生下的子女。在1945年12月中旬至1946年4月止,日本政府為配合國民政府命令,除技術人員、教師、醫師等必要留用之人,其餘皆必須引揚歸國。在那當中有很多出生於台灣、在台灣被育養的日本人被稱為「灣生」,遍及台灣各地。◇

相關新聞
砸15萬買300份郭董連署書 全遭銷毀仍被起訴
強化法治觀念 桃療扎根廉政教育訓練
嘉市西區衛所獲金所獎優等 衛生局獲特別獎
男童偷溜出門迷路 大園警民合作協助找親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