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入常 「騰籠換鳥」貼近習經濟改革想法

人氣 49296

【大紀元2017年10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林燕報導)「十八大」上就已經是「入常」熱門人選的中共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因當時遭到江派勢力狙擊未能如願,中共「十九大」上終於躋身中共七名政治局常委之一,預計職務為中共全國政協主席。

資料顯示,汪洋(1955年,現年62歲),中國安徽宿州人。中央黨校繼續教育學院兩年制本科畢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管理科學專業在職研究生畢業,工學碩士。

汪洋年輕時便進入政界,並先後被中共三代領導人鄧小平、胡錦濤以及習近平提拔。1981年,時年26歲的汪洋被任命為中共共青團安徽省宿縣地委的副書記,從此進入仕途。

八九後的銅陵改革模式 被鄧小平看重

1988年,汪洋(33歲)擔任安徽銅陵市市長,並於1991年在當地報紙發表支持改革的長篇文章《醒來,銅陵》,呼籲「必須解放思想,向一切僵化、陳腐、封閉的思想觀念開刀」。

裡面使用的「歷史永遠不會讓我們睡大覺」等語句,引發全國大範圍討論,也讓政治局高層為銅陵改革吵得一塌糊塗。

香港《動向》雜誌引述在北京高層做政務襄贊事務的退休學者們的話報導:「在『八九六四』陰影尚重的90、91年敢把繼續改革、發展經濟放在政務第一位,確實是大膽的政治賭博。」

1992年,鄧小平南巡視察安徽,見過汪洋後,稱讚他是人才。次年,38歲的汪洋成為當時全國最年輕的副省長。1999年,汪洋調入國務院工作。

2005年,汪洋空降重慶,接替黃鎮東出任中共重慶市委書記。2007年「十七大」,汪洋當選中共「十七大」中央委員,並在中共十七屆一中全會上,躍升「兩級」,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

「騰籠換鳥」廣東模式 貼近習近平經濟治理方案

同年,汪洋調任中共廣東省委書記,在廣東發起新一輪「解放思想」,擺脫江澤民「三個代表」,提出為落實胡錦濤「科學發展觀」探路、做示範,令江澤民惱怒。

2008年,汪洋提出「騰籠換鳥」的產業、勞動力雙轉移經濟戰略。同時,用肅貪清洗了大批江派廣東幫、政法系貪腐高官。在此期間,汪洋獲得胡錦濤的政策支持與官媒的力挺。

習近平掌權後,2014年3月中共兩會期間出人意料到了廣東代表團,並提及了已經在廣東推行8年的「騰籠換鳥」經濟轉型政策,用了「騰籠換鳥、鳳凰涅槃」八個字。當時外界就預測,習近平意在給當下的中國經濟問題開藥方。

有媒體報導稱,習近平早在2006年執政浙江時,曾在《之江新語》欄目發表《從「兩只鳥」看結構調整》。文中指出,要推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主要有兩項內容,分別便是「鳳凰涅槃」與「騰籠換鳥」。

而汪洋到廣東執政後,執行的政策與習近平當年所思不謀而合。有媒體評論說,汪洋是習近平理論的實踐者,先有了廣東8年的「騰籠換鳥」實踐,才有後來的「供給側改革」,兩者在淘汰舊產能、發展新經濟的結構轉型思路上有異曲同工之處。而到了2013年,汪洋再次調任中央,任國務院副總理,排名第三。

薄熙來的對頭 十八大「意外」被江派槓下

汪洋曾是薄熙來的死對頭。

2007年,在汪洋離開重慶後,薄熙來就任重慶市委書記。後者用「唱紅打黑」創造出所謂「重慶模式」。調任廣東的汪洋則明裡暗裡批評薄熙來的主張,兩人圍繞「蛋糕論」就「重慶模式」與「廣東模式」展開多次論戰。

「十八大」前,時年57歲的汪洋就被視為「入常」熱門人選,但隨後傳出江派勢力狙擊,令汪洋無緣「入常」。

路透社當年的消息說,在「十八大」之前,中共搞過一次「內部調查」,參與此次內部調查的人有即將離任的24名政治局委員及十多位曾身兼要職的黨內元老,歷時數月,舉行了十多輪的審議;當中包括至少兩次非正式的內部調查,開會地點在京西賓館。被「內部調查」刷下來的人就有汪洋。

據悉,當年入常冷門劉雲山得票數少於汪洋,但前黨魁江澤民堅持要劉上,最後胡錦濤、習近平只好讓步,讓汪洋下。

受習近平重用 汪洋在十九大前頻頻出鏡

但「十八大」後,汪洋受到習近平重用,風頭完全蓋過了政治局常委、常務副總理張高麗。

2013年,汪洋被提名為第十二屆國務院副總理(排名第三),主要分管農業、水利、防汛抗旱、扶貧開發、商務、旅遊等,還負責處理對外經貿事務,是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的中方負責人。

2013年3月,習近平首次國事出訪,就帶上了汪洋。2017年,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海湖莊園會晤時,又見汪洋的身影。

臨近「十九大」前的兩個月,汪洋更是一改五年來的低調,頻繁在國內外出鏡。8月,中印邊境緊張之際,汪洋突然訪問尼泊爾和巴基斯坦,應對中印衝突。9月初,他還又出席俄羅斯多場會議,商討中俄遠東合作。並於幾天後,汪洋出席中國國內舉辦的國際性會議——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第22屆全體大會以及2017歐亞經濟論壇開幕式。

《紐約時報》預測,如果汪洋在「十九大」進入政治局常委,可能意味著在未來五年裡,對經濟改革的重視程度會略微提高一些,比如給予私營企業更多的自由,或抑制對國家指令性貸款的依賴。#

責任編輯:林詩遠

相關新聞
常委名單鬥到最後一刻 十九大權鬥空前激烈
夏小強:十九大最新常委名單背後的激鬥
十九大第六天 外媒關注的兩件事
十九大近尾聲 哪些懸念將很快揭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