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交易額逾2千億 中企海外併購亂象叢生

人氣 879

【大紀元2017年06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高亦清報導)近幾年,萬達、安邦等企業在海外大量投資併購,不少規模數十億美元收購的項目,不僅給出了高溢價,還要承擔巨額虧損與債務。

據《中國經濟週刊》引述胡潤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大陸海外併購多達438筆,總額在2,158億美元,兩個數據分別增長21%、148%。其中,民營企業的交易量較上年增加3倍。而在中國大陸企業併購飆漲的同時,中國大陸外匯儲備已急速減少一萬億美元。

而海航集團、安邦集團、萬達集團、復星集團過去3年內,總計進行了約600億美元的海外併購。浙江羅森內里公司之前也花費7.4億歐元,收購了意大利AC米蘭足球俱樂部超過99%的股份。

《中國經濟週刊》報導指,2016年,長城影視收購的兩家影視公司中,首映時代溢價超過3000%,德納影業接近1000%。2012到2016年,萬達先後斥資31億美元、22.46億元人民幣、9.21億英鎊在美國、澳洲、歐洲併購院線,同時以35億美元收購美國傳奇影業(該公司近年連續虧損),形成全產業鏈。

此外,在國外買足球俱樂部也蔚然成風。據不完全統計,兩年內,中資收購控股的海外足球俱樂部就達到12家,入股的足球俱樂部超過20家,而大部分的接盤俱樂部身陷虧損之中。蘇寧2016年出資2.7億歐元控股的國際米蘭,此前已連續5年虧損,總虧損額2.705億歐元;李勇鴻買下的AC米蘭則連續虧損10年。

中資在全球酒店與地產併購市場已是全球最大的海外買樓一族。全球房地產集團仲量聯行(JLL)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大陸買家對境外住宅、酒店、商業以及工業房地產的投資總額達到33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3%。海航集團、安邦保險集團、萬達等都持巨資在海外購樓或投資房地產開發。

從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中國(含香港和台灣)買家占外國人購買美國房屋總數的27%,購房總金額達到270億美元,位居國際買家首位。

海外併購資金從何而來?

那麼這些企業通過何種手法在海外進行併購呢?報導稱,海航的高槓桿率操作具有代表性。比如去年12月,海航旗下的上市公司天海投資(600751.SH)斥資60億美元收購英邁國際,就是採用了此次銀監會重點摸底的「內保外貸」。

「內保外貸」就是由境內的主體為境外的借款人做擔保,一旦境外的借款人無法償還國外的債務,那麼境內的擔保人就要履行擔保義務,將資金匯出境外用於向海外的貸款人償還這筆境外債務。

關於規模高達400億美元的海外併購資金來源,海航集團品牌部稱:海航的資金來源,既有一、二級市場融資,也有企業自有資金。海航集團獲得銀行綜合授信超過6100億元。與此同時,海航集團稱,海航在逐年加大與海外資本市場的對接力度。

據報導,不論是海外投資或是轉移資產,特別是高槓桿的貸款併購,造成的結果就是國家外匯儲備流失。以足球俱樂部為例,不僅收購時要拿出大筆外匯,收購以後,單單足球明星們動輒數千萬元乃至超億元的轉會費就會讓外匯流出。

責任編輯:林琮文

相關新聞
中共嚴控資金外流 萬達收購美國公司受阻
中共資本管控 大陸公司轉向境外融資
樂視20億收購美商受挫 中資海外併購入嚴冬
蔡慎坤:哪些中國人把錢弄到了國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