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艾俐:紀念七七抗戰八十周年

人氣 470

【大紀元2017年09月22日訊】故事漸漸遠去,英雄漸漸凋零……

在八十年前的今天發生了一件扭轉中國近現代史的蘆溝橋事變。因為它開起了二戰的序幕,因為它導致了中國人民的生靈塗,更因為它最後讓中國完全廢除了不平等條約並躍生為世界四強的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其影響之深遠一直持續到今天台海兩岸的關系。但是反觀八十年後的今天,不管是大陸,台灣或僑界,政府乃至於民間又有多少人還記得這個可歌可泣的日子。本人謹就個人的投稿拋磚引玉希望中國人永遠不能忘記七月七日這個偉大的日子。

我是一名生於民國50 (1960)年代中期,從小生長於台灣台北的眷村,父親叫劉士樞是知識青年從軍參加抗日的十萬青年十萬軍一員,百戰沙場的老兵。自幼就常於茶餘飯後,聆聽長輩們侃侃而談過去戰場上出生入死的種種光輝史蹟。 在學校裡所受的教育,中國的八年抗戰是多麼的光榮及偉大。本人在2015年抗戰勝利70周年時還接受馬政府的邀請赴台代表抗戰老兵後人參加政府的一系列紀念活動並接受表揚。我深深的以做為抗戰老兵後人為榮。但曾幾何時,在中華民國的台灣,這些光榮的史實被淡化了,甚至於被扭曲了。最近幾年大陸方面已漸漸開放還原歷史,但若干年前到中國大陸去探親旅遊,有些百姓竟問我:「 蔣介石有抗日嗎?」在加拿大,回憶起17年前有位華人中學生拿了份老師給他的有關二次世界大戰的參考資料閱讀。 他本身並非十分了解而請我幫他複習,整整五頁其中有關中國戰場只有這麼兩句 「Japan invaded China in 1937, Japan got minimal defense from China」。 這兩句話深深的刺痛我的心。我找出我陳封已久的中國近代史書,娓娓道來我所認知的抗戰史。

今年恰逢抗戰七七事變80周年,雖然本人平時工作煩忙,而此近代歷史傳承之工作又為一吃力卻無法討好任何一方的事。但左思右想,這群用生命去寫下光榮二戰史的不朽老兵們,如今均大多過世或古稀之年。看到在西方國家,政府及民間是如何的以最高而隆重的活動來向二戰老兵們致以最敬禮。而我們呢?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因此決定撰文投稿,本人非歷史本科畢業,僅是從小就對中國近代史非常感興趣。 希望以史會友以傳承歷史。而以上種,更讓我進一步的想表達出來讓世人尤其是華人了解,中國人的犧牲奮鬥所贏得抗戰光榮勝利,是多麼的讓人自豪,而非被淡化或扭曲的歷史。

七七事變展開了全面八年浴血抗戰

當七七蘆溝橋事變後,蔣委員長在盧山發表抗戰宣言暨「地不分東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均有守土之責。」當時中國軍隊除了中央軍以外,大部分為軍閥的舊勢力。蔣委員長率先在上海開辟第二戰場,歷經三個月將中央德械師拼了老本以身做責而感召了各地軍方的支持及響應。諸如西南的桂系,川軍,山西的晉綏軍,馮玉祥的西北軍,青海甘肅馬步芳及寧夏馬鴻賓等均紛紛加入抗戰的行列。當然也包含了共產黨的八路及新四軍。

中日雙方從七七之後,總共進行了八年一個月三天,兩軍雙方總共進行過二十二次的會戰(雙方動員兵力在十萬人以上), 一千一百十七次以上的戰鬥(雙方兵力在一萬人以上),以及三萬八千九百三十一次的小型接戰,中國將領二百六十八名為國捐軀,軍方傷亡了三百六十萬人,日軍傷亡了一百一十萬人,中國平民死亡了三千五百萬人 。其中張自忠將軍身為集團軍司令卻在棗宜會戰中遭到日軍的步槍與刺刀攻擊而為國捐軀。這是在二戰中維一一位,同時也是最高軍階戰死沙場的將領。當中國軍隊成連成營成團成師的為國捐軀之時,看看那些歐美列強在遇到日軍時的表現。1941年12月日本對美日等同盟國宣戰。在5個多月內橫掃整個東南亞。英美軍隊成連成營成團成師的向日軍投降。日軍軍部記載,東南亞聖戰所遭遇抵抗甚微,唯在緬北遭遇強烈抵抗。也就是家喻戶曉的第一次中國遠征軍如杜聿明,戴安瀾及孫立人等給於日軍的頑強抵抗。

更令人感到諷刺的是在日軍攻克新加坡時,英國遠東軍司令發了封電報給美國麥克阿瑟說到:我們是敗在補給不繼,物資缺乏所致。而當時日軍攻下新加坡時盤點英軍裝備有山炮300門,高射炮100門,要塞炮50門,軍車一萬多輛。這些車輛比中國當時全國汽車量總合還多一倍有餘。他們完全無法想像甚麽是像中國真正的補給物資缺乏了。而在此之前中國人已獨自對抗精銳的日軍四年多仍舊堅毅不拔毫不退縮,日軍評價東南亞和中國戰場最大的不同初為,東南亞戰場是追著英美軍的屁股然後是繳械投降,中國戰場則是看到陣地裡滿是陣亡的中國軍。反觀當年的歐洲戰場,納粹德軍在2個月內連續攻克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法國僅43天就投降。整個歐洲除英國外一年的時間全被德國征服。所以在日本橫掃東南亞時唯有中國戰場傳出捷報第三次長沙大捷,當年英國倫敦電訊報刊出頭條「值此遠東陰霾密布中,唯長沙上空雲彩光輝奪目。」 但是後來為何在抗戰的後期卻發生了中國西線戰場捷報頻傳但東線戰場大潰敗呢?這與西方列強對中國的態度密不可分。

加入同盟國後的中國 更是遍體麟傷

1941年末,中美英蘇成立同盟國。看起來我們是與列強平起平坐,實際上我們受到的委屈心酸至今都罕為人知。英國丘吉而說Europe first, Europe second, Europe third. 也就是歐洲最重要。重歐輕亞到甚麽地步呢?1941—1945年中國僅占同盟國戰略物資分配的2%,其它國家分配到的物資由其政府直接支配。而中國分配到的物資不交由中國政府支配,交由美軍將領史迪威支配。此人將絕大多數的物資放到印度做反攻緬甸之用,用於中國戰場極少。這就解釋了後來中國戰場上的東西線不同的戰果。

再說到史迪威這人,1942—1944年擔任同盟國「中國、緬甸、印度戰區」總參謀長(最高司令為蔣介石),兼任駐華美軍司令。他是造成國軍第一次入緬作戰的原兇,他把中國軍隊放到第一線然後自己帶著美英部隊逃跑印度使國軍傷亡殘重。而後把絕大多數物資留給自己二次反攻緬甸用。他非常渺視蔣稱蔣為花生米,他在任期間不斷製造矛盾准備聯合反蔣勢力推翻蔣而自取代之統帥全中國軍隊。期間還製造了飛機墜機事件差點蔣就坐上了那台飛機。最後中國軍隊東線戰場因史迪威將絕大多數的物資及精銳中國軍隊用於西戰場,致使日軍在1944年發動一號作戰時擊潰敗了中國的防線。史迪威因而藉此向羅斯福表功貶蔣並逼迫蔣交出指揮權於史本人,其對中國內部的鬥爭比對日軍還要狠。

在美國對華金援助方面,就舉兩例可見美方對我方的態度。第一是摩根索事件。宋子文任財長從美國買黃金壓抑通膨,結果是美國左拖右拖只來了一點。宋問美國財長摩根索,摩根索說「不是說好的2千萬美金的黃金嗎,不是都給完了」,宋說是2億美金,摩根索就叫美財次長來道「不是你同我說中國要2千萬美金的黃金嗎?」次長說「是啊」,宋就把那個字條拿出來說「摩根索先生,這是您親筆寫的—2億。結果摩根索臉紅了就大罵他的次長,那個次長就是蘇聯的間諜。第二是美國援助中國的8億美元(佔同盟國援助的2%)是怎麽花的?怎麽還的?當時美軍在華的許多軍事支出如造機場及美軍在中國花費,美國人請中國人先墊,美國以後還。

後來抗戰結束後我們向美國索還,美國人說不照官價要按黑市價還。好吧即便如此,算上當初8億美金的租借物資我們也還了,美國還是欠中國錢,這時美政府也覺得不好意思,說這樣好了,我們好朋友不必算得那麽清楚,我承認美欠中國錢,我們太平洋很多島,都有東西,答應了,那拿到了嗎?我們沒船去運,軍服軍鞋太大了,所以這些苦衷沒人知道。

中國人是英勇的戰士而非人質

近年來,部分的中國人,特別是海外的華人,特別熱衷「南京大屠殺」的史實宣揚,喜歡將中國人與猶太人的遭遇做對照,這種做法當然是有事實的支持與其特別的觀點。但是過度的強調南京大屠殺單一事件,又沒有全面抗日歷史的掌握,反而會出現一種偏差,把中日戰爭的英勇抗敵歷史,僅僅濃縮成為南京大屠殺的面貌,因此會造成中國人在二次世界大戰中另外一種被扭曲的形象,好像中國人,在二次世界大戰中,也只是無助受害的「人質」,而非英勇迎戰的「戰士」,這點對於抗日戰爭歷史的真相而言,是極其不公的印象。

例如1937年8月13日上海淞滬會戰, 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最大的一場戰役。中日雙方動員總兵力達百萬人,其傷亡之人數,規模之激烈,無論是諾曼地登陸或斯大林格勒之役,均無法和它相比。又根據日本統計,七七事變後的8年抗戰期間入黃埔軍校受訓約20萬名學生,抗戰勝利後倖存者僅約11000多人,也就是高達95%軍校畢業生陣亡。另日本中國派遣軍司令崗村寧次如此評價對華事變作戰方面的意見如下:「看來敵軍抗日力量不是以各雜牌軍混合而成的數百萬軍隊,乃是以蔣介石為核心,以黃埔軍校青年軍官階層為主體的中央軍。在歷次會戰中,他們不僅是主要的戰鬥原動力,同時還嚴勵監督著逐漸喪失戰鬥意志而猶豫徘徊的地方雜牌軍,使之不致離去而步調一致,我們不可忽視其威力。黃埔軍校之徹底,由此可見,只要該軍存在,迅速和平解決有如緣木求魚。」

西方世界直到2014年由英國牛津大學歷史教授芮納米德(Rana Mitter)編撰出版了一本書叫「被遺忘的盟友」才對中國二戰貢獻有了較為客觀公平的評價。其中有段特別中肯的話 :「中國的抗戰是在毫無勝算下奮戰到底的英勇故事…這個貧窮,低度開發的國家,牽制住一個全世界最高度軍事化,科技先進的日軍80萬雄獅勁旅,同盟國的勝利,有相當大部分奠基於中國與日本纏斗不休。」

中國內戰導致歷史失真

在台灣過去兩蔣是重視中日戰爭的史實,但曾幾何時因政治選票而漸漸淡化不願對中日戰爭的史實加以重視。最近台當局的去中國化及媚日更是讓許多年青人忘了或被扭曲的歷史誤導。過去在中國大陸也不太願對於抗日歷史真相,做太多的報導,與深入教育,以免讓對岸領走抗日歷史的光榮。然而最近中國大陸對於抗日戰爭的歷史觀點,也開始有了調整,已經可以在歷史就是歷史的觀點下,開始撰寫或拍攝一些立場超然的抗日戰爭歷史,但是對於整個中國社會與人民宣揚與教育抗日戰爭歷史的真相,還是有許多努力的空間。

欣慰的是最近幾年大陸各地的抗戰老兵關愛團不斷的出現並且發揚光大,本人曾參加拜訪老兵活動,深被這群志工們自動自發的捐獻財力物力人力去關愛抗戰老兵並且做口述歷史記錄深表感動。而近年來大陸領導人幾次在公開場合正面評價國府當年抗戰的事績我們也給予肯定。筆者在撰稿時也欣聞七七事變80周年國民黨在台灣也要舉辦紀念活動也算彌補並矯正台灣執政當局的不做為。從歷史長河來看,政權是一時的,國家民族的永續生存,歷史命脈的延續是永久的,尊重維護歷史才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並受人尊重的正道。

歷史千真萬確的事實是,中國人在二次世界大戰中所扮演的角色,絕對不是東方猶太人的單純「受難者」,只能完全無助的受欺等死,只有等待盟國的大軍來拯救。事實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真正的從事一場無比犧牲的英勇戰鬥。中日雙方是從七七之後,總共進行了八年一個月三天,兩軍雙方總共進行過二十二次的會戰(雙方動員兵力在十萬人以上), 一千一百十七次以上的戰鬥(雙方兵力在一萬人以上),以及三萬八千九百三十一次的小型接戰,中國將領二百六十八名為國捐軀,軍方傷亡了三百六十萬人,日軍傷亡了一百一十萬人,中國平民死亡了三千五百萬人

中國能夠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唯一原因,不是國際強權對於中國人質性犧牲的一個安慰或是補償,而實實在在是因為中國血戰不屈的貢獻,中國才會得到這個國際社會崇高的地位。(想想看有多少國家想要這個極其重要的國際地位,中國若是沒有重大的歷史貢獻,誰會把這個崇高的地位送給中國?)根據歷史的事實,中國在對抗法西斯戰爭中,打得最早,打得最長,犧牲最多,獲得援助最少,結果卻最悲壯。

但是中國的這些犧牲與貢獻,竟然只換得國土的淪喪(如外蒙古 ),主權的遭到出賣 (蘇聯對於東北之掠奪),和國家分裂(台灣和大陸)的最後,連中國在抗日歷史光榮的記錄,還要被扭曲與抹殺。

謹希望以此文向所有參戰的中國軍民致以最高敬意,更希望能藉由此文做為拋磚引玉的功能。向所有的華人及政府,進而推廣至西方主流社會及媒體, 能正視並重新評估中國軍民在二次大戰中用血和淚寫下的光榮史實及為世界換來七十多年的和平。不容青史盡成灰,否則將愧對於戰死沙場的軍民,更讓現今垂垂老以的中國二戰老兵情何以堪。祖先的光輝絕不容在我們這代中國人手中逝去。我是抗戰老兵的後代,我們以我們的父輩先輩為榮為傲。希望未來的七七在90,100…周年都永遠不被忘記並被紀念。#

責任編輯:朱穎

相關新聞
黃埔四海同心會紀念「七七事變」80周年
七七週年紀念 百名上海訪民被關黑監獄
「七七事變」80周年 中共宣傳掩不住謊言
【翻牆必看】十九大前習江有一場決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