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紐約傳統僑校萎縮 教師盼「走出去」

中文熱並未讓傳統僑校得益 如何讓僑校進入主流教育系統 教學方式需調整

人力中心中文學校校長石蔚靜在向學生們宣導學中文的重要性。(蔡溶/大紀元)
人氣: 338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8年06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紐約報導)隨著紐約市華裔人口增長,增設中文課的公立和私立中小學逐年增多。但中文熱並未讓傳統僑校得益,因公立學校獲政府撥款、紛紛提供免費中英雙語教學課程,反而令民辦收費的華僑學校生源大幅流失。這對僑校的教育工作者提出新的挑戰。

人力中心中文學校23日舉行畢業結業典禮及頒獎活動,校長石蔚靜說,懂中文帶來許多優勢,中文證書的含金量在提高。
人力中心中文學校23日舉行畢業暨結業典禮及頒獎活動,校長石蔚靜說,懂中文帶來許多優勢,中文證書的含金量在提高。(蔡溶/大紀元)

「我們的週末學校在萎縮,原先最高峰時曾有700名學生,現在只有600名學生左右,預計以後也不會再增加。」人力中心中文學校校長石蔚靜說,原因是現在很多公立學校開設雙文班,中文作為西班牙語和法語之外比較重要的外國語科目,選學中文的人增多,到僑校讀中文的就少了。

人力中心中文學校設置不少獎學金,千方百計鼓勵孩子們努力學中文。圖為麥錦嫦獎學金代表Mak與石蔚靜(圖右藍衣者)向獲獎學生頒獎。
人力中心中文學校設置不少獎學金,千方百計鼓勵孩子們努力學中文。圖為麥錦嫦獎學金代表Mak與石蔚靜(圖右藍衣者)向獲獎學生頒獎。(蔡溶/大紀元)

面對公立學校免費雙文班的衝擊,在中文學校任職20年的石蔚靜說,民辦的僑校無法申請到政府雙語系統的經費,只能收費辦學、經費壓力大,老師的時薪只有10多元,而送孩子來讀書的低收入家庭無法支付更多的錢,「這些家庭只能勒緊褲腰帶,給孩子補習英文,沒有說是勒緊褲腰帶補習中文的。」因此僑校只能維持基本收費。

嘗試讓僑校老師走出去

既然中文熱興起,能否讓僑校的中文老師在這塊大餅中收穫?石蔚靜說,他們今年開始嘗試讓中文學校的老師走出去,在PS184雙文學校開課後班、暑期班,「通過這種嘗試,我們想讓僑校進入主流的教育系統。」該校的亞裔學生占學生總數的2/3,對中英雙語教學需求極大。

不過,僑校的教學方式大多針對華裔子弟,缺少對非華裔教學的方法。石蔚靜說,中文學校老師要走出去,如何教好非華裔的小孩,教學方式還需要調整、磨合。

早前,中華公所華僑學校前校長黃炯常曾感嘆,在國外教中文最大的挑戰是學生,尤其是外族裔學生,他們絕大部分人強調個體自由,對尊卑、師道尊嚴等禮儀不懂,「很傷腦筋」。很多老師望而卻步,畢竟要教導外裔學生「懂得規規矩矩」很難。

黃炯常當時說,學生前來就是學習中文,那就要把中華文化教給他們。真正有興趣學中文的孩子和家長「有那麼幾個,對中國文化非常非常嚮往」,他就請這樣的家長配合,讓子女「上課能安靜」,家長也都理解地「放手讓學校教,經過了一年數載,學生才學會規矩,站有站樣,坐有坐樣」。所以,他提出僑校招收學生,都要先考試。

教師需要雙語及了解美國學生特點

而如果僑校老師走出去,那就不能挑學生了。石蔚靜說,的確挑戰很大。PS184雙文學校雖然亞裔生占2/3,但多數學生都是海外出生的ABC,父母是第二或第三代移民,家庭環境根本不講中文,如果將這些學生放入非中文的類別,那麼家長會華語的學生「僅占一半」。

同樣教中文,教美國中小學生與教中文學校的華裔學生很不相同,與在中國教課更不同。石蔚靜說,今年春季一名教育背景和經驗俱佳的資深教師,從大陸來美國教中文,不到一週就堅持不下去。

因此老師能否勝任,首先不在於教師的中文造詣,而在於「對所教學生的溝通能力」,教師不僅要懂雙語,還要對美國學生、文化習慣及思想認識都了解,「才能發揮,否則等於對牛彈琴。」

中國式的師道尊嚴面臨挑戰

如何教導非華裔中文?石蔚靜說,相對僑校傳統式的教學,美國主流學校學生的行為方式、文化習慣都很不同,「例如一對夫妻,母親是華裔,父親是非裔,孩子比較調皮,僑校的老師很嚴格,一直想把他的行為扳過來,罰他做額外作業、罰站,找他家長談,全都行不通。」

她說,在中文學校,教師採用中國式的師道尊嚴,而在外面的學校,非華裔不見得會聽從教師,他很有自我主意,「他要跟你討價還價:我可以做你的作業,但你要給我玩手機或打球。誰也說服不了誰,就只能僵持著。」要想打破這個僵局,就要學會妥協,管理過嚴可能引發學生和家長的抗議,「除非家長想把孩子變成這種類型。但多數孩子只是學語言,接受一些熏陶,並不想成為規規矩矩的中國人。」

石蔚靜總結說,暑假班現在已經有不少非華裔學生報名,全天上課,教師將有很多時間與孩子相處,摸索過程中將帶來更多的思考。她希望,中文學校老師走出去,通過實踐告訴主流社會,「我們教中文會教得很好,經過調整後更棒。」 ◇#

責任編輯:家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