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輝:中歐各說各話 北京避談分歧

人氣 4765

【大紀元2018年06月26日訊】據大陸官方媒體報導,6月25日,中國與歐盟之間舉行了第七次中歐經貿高層對話。這是中歐間最高級別的經貿對話機制,也是為下個月在北京舉行的歐盟與中國峰會做準備。本次會議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與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卡泰寧共同主持。無論是官方媒體還是劉鶴都表示,中國和歐盟希望完成雙邊投資協定談判,同意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並捍衛全球多邊貿易體系。

中共媒體還用「被逼到牆角」來形容中歐當前的處境,原因是兩方都面臨著美國加征關稅的「威脅」。按照北京的宣傳,雙方聯合發聲,「有力提振了全球反擊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的信心」,而中歐經貿高層對話的成果清單,也將讓歐盟企業家們樂開了花。

上述報導給國人傳遞出的信息似乎是:北京再一次通過大額訂單或者某些開放政策,換取了歐盟的支持;而中歐對於美國貿易戰,正同仇敵愾,捍衛自己的利益。

事實果真如此嗎?在隨後舉行的聯合記者招待會上,卡泰寧發出了不同的聲音,他談到了歐盟與中國的貿易分歧,包括歐洲公司及產品進入中國市場以及政府大量補貼參與中國製造2025計劃的高技術公司等。卡泰寧呼籲中國放鬆市場准入限制,解決鋼鐵產能過剩問題。然而,卡泰寧這些言辭均不見任何大陸媒體,顯然是被刻意忽略。

刻意忽略的原因就在於,卡泰寧提及的這些分歧,正是美國川普(特朗普)政府指出的北京當局的問題,也是川普採取強硬貿易政策的根本原因所在,而在這一點上,歐盟無疑選擇是站在美國一邊。

6月24日,德國之聲刊發的對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何墨池(Mats Harborn)的專訪,更能清晰地看到歐洲企業對中國市場的看法。何墨池表示,歐盟在華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在監管方面所帶來的挑戰大於同中國企業競爭的挑戰。監管事務涉及了多個方面,從規定的模糊,到酌情執法,以及獲得執照與融資、平等地參與公共招標等。

此外,歐洲企業最感憂慮的是中國不可預見的法律法規環境以及對歐盟公司不同的對待手段。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應該取消貿易保護主義的手段。何墨池認為,讓中國公司參與公平和公開的競爭是幫助它們繼續發展的唯一道路。

何墨池透露,「2018年商業信心調查」顯示,19%的企業感受到被強迫用轉讓技術換取市場准入。對此,歐盟已於6月1日向世貿遞交了相關訴狀。他表示,中國應遵守對世貿組織承擔的義務。

何墨池還建議,北京當局可以採取的最大步驟是從法律上取消「外資公司」這一區別,讓註冊的外資企業同當地企業同樣對待,遵守同樣的條件,平等地進行商業活動。

對於即將到來的中美貿易戰的影響,何墨池坦言雖然歐洲企業感到憂慮,但問題的根源開始於中國,中國更有必要兌現改革的承諾。

顯而易見,不僅美國公司在華遭到不公正待遇,被強迫轉讓技術,包括歐盟企業在內的世界各國公司,在華都遇到了同樣的問題。換言之,川普政府不僅是在為美國、美國企業作戰,也是在為歐盟企業作戰。對此,與美國有著共同價值觀的歐洲人當然清楚。

早在3月在川普擬向中國進口徵收關稅後,德國《法蘭克福匯報》就發表了一篇題為「與華盛頓並肩作戰」的文章,呼籲歐盟應避免激化與美國的貿易爭端,而是與川普並肩作戰,共同對抗中共的不公平貿易手段。德國《商報》在「面對貿易摩擦,歐洲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社論中,也指出「川普的分析並沒有錯:北京一再高調宣稱要開放市場,但是實際上卻幾乎毫無改變。歐盟一直在要求機會對等。只要中國不改善在華外企的待遇,歐洲人也可以給中資企業在歐業務增加些阻力。」

目前,歐美之間出現的貿易摩擦,顯然與中美貿易爭端不是一回事。通過溝通和擺在檯面上的談判,歐美貿易摩擦問題會找到一個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案,而中美貿易則是結構性問題,至今並無跡象表明,北京願意在經濟結構方面做出大的改變,而這也預示著中美貿易問題解決起來並不容易,最終被逼到牆角的北京被打的鼻青臉腫也是極為可能的。

那麼,內心深知歐盟與美國在對華貿易問題上持相同立場的北京,為何刻意迴避分歧,突出歐盟對北京的支持呢?這與此前中共在歐洲的代言報紙《歐華時報》刊發的歐盟要與美國抗爭,與《環時》曲解G7峰會的一張照片等一脈相承,一方面要放大歐盟分歧給中國人看,以彰顯自己並不「獨孤」;另一方面也是憂慮歐盟追隨美國腳步,與美國結成同盟,共同圍堵中共。

北京的憂慮並非空穴來風。卡泰寧公開談分歧,歐盟國家加強對中資投資的審核,如近期丹麥拒絕中資企業投資格陵蘭島,不能不說是受到了川普的影響。因此,讓北京更為焦慮的問題是,一旦中美貿易戰開打,歐盟會何去何從?這也是擺在歐盟面前的考題。

責任編輯:莆山

 

相關新聞
峰會結束 人權組織敦促歐盟向中共施壓
中歐峰會在即 歐盟:必須給歐企公平市場准入
中歐峰會未解決貿易分歧 「統一戰線」破局
謝田:美國之音中美貿易戰的討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