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快時尚」的碳足跡 也許該思考「慢時尚」

我的極簡衣櫥

作者/涂月華

人氣 420

「快時尚」源自二十世紀的歐洲,歐洲稱之為「Fast Fashion」,美國把它叫做「Speed to Maket 」。英國《衛報》則為它創造了一個新名詞「McFashion」,像麥當勞一樣「販賣」時裝。近二十年來,快時尚成為服裝行業的發展趨勢,提供當下流行的款式和元素,以低價、款多、量少為特點,激發消費者的興趣,幾近無限度地滿足消費者需求。

加州舊金山GAP服裝店(Getty Images)

服裝產業是世界上第二大汙染產業,僅次於石油業。整個服裝產業會牽涉到的供應鏈,遠比多數人所能認知的廣泛,時尚製造的碳足跡非常巨大並且相當廣泛。它涉及生產、原料,紡織品製造、服裝設計,運輸、零售等環節,包含長期且多樣的供應鏈。

來自中國西部及內陸地區的臨時工人正在新疆庫爾勒的棉田裡採棉花。(FREDERIC J. BROWN /AFP/Getty Images 2006-10-19)

棉花是世界上最普遍使用的天然纖維, 約占衣服成份的百分之四十,棉花是一種非常需要水的經濟作物,也需要化學藥劑才能完善生長的品種。棉花雖然只佔了世界上二.四%的農田種植,卻消耗了百分之十的農用化學品和百分之二十五的殺蟲劑。以烏茲別克為例,因為種植棉花使得內陸湖泊變得更加鹽化,水域與周邊土地充斥了各種肥料和化學藥劑,汙染土壤和水源。如果是有機棉花,通常需要超過五千加侖的水量才能製成一件衣服與一件牛仔褲。

有了衣服, 其次就需要染料, 在所有紡織品中, 織物的製造和染色, 是最強烈的化學汙染。我們都喜愛棉料, 然而, 印尼(Indonesia)卻是世界上受到化學染料污染最高的地區,西大魯河(Citarum River)是全球公認汙染最嚴重的河川之一,主要汙染源來自於河床周邊上百家的紡織廠,河裡充滿鉛、汞、砷等化學物質,生物根本完全無法生存,對流域內的五百萬居民其實有非常嚴重的健康影響。早期台灣紡織與電子業集中的桃園地區,也曾經受到過相同的污染。

這些化學藥劑產生的「壬基酚」並不會隨著水源排放到大海中,而是殘留在衣物上,一旦過量對人體會造成嚴重傷害。每年在紡織品的染色過程中所使用超過一萬億噸加侖的淡水與染料廢水也全數排放到河流中,流進大海,再經由洋流最終後擴散至整個地球。

紐約一家服裝店,服裝零售商推出了免燙無皺的襯衫,但消費者可能不知道防皺衣服會散發出甲醛。 (Photo by Spencer Platt/Getty Images)

現今世界上大部分有名的服裝品牌都來自於美國, 但全球百分之六十的衣服都是在發展中國家製造的, 根據耶魯「Yale Environment 360」的調查,中國排放了全球百分之四十的化學染劑藥品,隨著中國勞動成本的上升,服飾大廠慢慢轉往勞力成本較低的菲律賓、越南、巴基斯坦等地,這些國家通常缺乏原料,必須從中國、美國等地運來,製造完成後再運送到全球各地,無論是透過鐵路、空運或海運,所製造的的碳排放高的驚人,一艘船一整年會產生的懸浮微粒汙染物,相當於五千萬輛汽車那麼多,船舶燃燒的燃量汙染程度,比卡車使用柴油的汙染高上一千倍。

再來談談衣服中的某些材質,如聚酯或尼龍,這些材質是由石油化石工業所提煉出的產品,每年用於生產聚酯所需的油量,高達七千萬桶,這些材質在製造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一氧化二氮,一磅一氧化二氮氣體對全球變暖的影響,幾乎是同等數量二氧化碳的三百倍,若使用回收再生聚酯雖可以減少大部分的油耗,然而,目前全球塑料回收率仍然偏低,先進國家美國的塑料回收率只有百分之六。

唯有人們省思到快時尚對環境的影響,停止消費只有表相而缺乏內涵與久缺永續思維的快時尚,重新理解慢時尚的意義,買好一點的衣服可以穿上很多年、重複使用,最後再重製或者回收它們,從個人開始做起,拒絕成為快速消費主義者,就能拒絕成為助長汙染的消費者。

〈摘自《不塑過日子:家裡零垃圾的極簡生活練習》,幸福文化〉

不塑過日子
(幸福文化提供)

· 拒絕快時尚 古著風或二手衣穿搭更有創意

· 老建築師的穿衣哲學 我的極簡衣櫥

責任編輯:茉莉

相關新聞
「快時尚」價廉應需求 聖地亞哥紛開店
快時尚戰場延伸 H&M前進高雄巨蛋
澆水時若犯這個常見錯誤 草皮上會狂長青苔
起司保存關鍵點一次看 出現黴菌這樣處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