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港生造「連儂船」聲援香港

人氣 139

【大紀元2019年10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徐綉惠臺北報導)香港反送中活動迄今,警方已拘捕超過2300人。不少在海外讀大學的香港學生暑假返回香港,卻在反送中活動中遭逮捕。臺灣國立東華大學、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相繼傳出有香港學生被捕消息,臺灣教育部、陸委會積極協助學生返回學校。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的香港僑生共同創作了「連儂船」與民主雕像,聲援香港「反送中」事件,同時也展現香港、臺灣年輕世代對社會議題的關注與想法。

北藝大香港僑生建造「連儂船」盼用「陸上行舟」的毅力傳播港人心聲。(徐綉惠/大紀元)

創造「連儂船」追求自由

目前,就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三年級的香港僑生曾同學表示,香港是自己「根之所在」,即使出國旅遊、讀書,在其它地方待多久也沒辦法與香港比,她說:「那種濃厚且強烈的歸屬感,無法從其它地方取替。」

曾同學與一群同樣負笈臺灣就學的香港僑生創造了「連儂船」,她說:「我們先是想到模仿香港同伴造過的民主女神像,後來想到做一些我們在這片土地上能提煉出來的獨有符號。」

北藝大學生共同創作聲援香港民主雕像,左手持洋紫荊、右手遮眼的少女帶著口罩,極力為民主發聲。(徐綉惠/大紀元)

臺北藝術大學坐落於關渡山區,學生上課時需攀上山路,曾同學說:「這是一條理當追求自由的山路,走上這座山,順著這想法,我們最後決定要用木頭造船。」

伴隨著木頭造船的想法,有人提出應和香港「兄弟爬山」的理念,以及效法德國電影導演韋納‧荷索(Werner Herzog)1982年拍的《陸上行舟》(Fitzcarraldo)的情懷,以「船」流動的形式贏走學校的每一個角落,滙集並且傳遞每個人的心意。

香港正經歷人道災難

10月4日,香港政府正式引用《緊急法》,於10月5日實施《禁蒙面法》。曾同學表示,這些除了進一步緊縮香港人本應享有的人權自由,另一方也昭示:行政長官可享無限權力,故意忽略代議程序,任意立法,嚴重藐視法治。她說:「香港正在經歷一場人道災難。」香港政府所有的對策都只是「針對」提出問題的人,而不是「解決」問題。連「和理非」遊行都不能保護自己的身分,隨時都面臨「秋後算帳」,只會令民怨會更沸騰。

曾同學認為,香港政府對待市民越來越橫蠻無理,社會加劇撕裂成一塊塊藍、黃對立的顏色,這就是香港正面臨的狀況。香港僑生在和臺灣同學討論香港「反送中」事件時,多半能感受到同儕的支持,曾同學說:「態度普遍都是對抗爭者予以支持。他們很多時候也會藉此反思臺灣的未來,畢竟我們都與同一個極權國家相隔不遠。」

臺灣與香港面臨的共同點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所長黃建宏認為,海外華人有另一種對中國的「想像」:香港反送中事件變化太快,讓大眾很難釐清事情的方向;臺灣、香港四十歲以上的中年人對中國看法與90後的年輕世代又不同。近年,中共的擴張已成為臺灣、香港年輕人在全球化經濟底下共同的焦慮,香港「反送中」事件就像一個催化劑,迫使人們去思考臺灣與香港的共同點。

相較對1989年「六四事件」一片空白的中國年輕學生,每個香港人都知道當時發生了什麼事。曾同學說:「八九民運就是一群大學生看到社會上的不公義,而走出來的一場學生運動。香港大多數學校每年在六四前夕都會有講座和悼念活動,讓中共完全有違人道的暴力、血腥鎮壓歷史記錄傳遞下去。」

曾同學認為六四本應是中國人討論民主自由的開始,香港人每年的悼念同時亦是一個提醒,她說:「香港仍然有爭取民主、自由的空間。而香港目前仍然有價值的原因,就是因為她與中國大陸的城市不同。六四的縮影亦是香港將來的縮影,同時亦是我們永遠的夢魘。」

中共瓦解香港文化

身為1997年香港回歸後長大的一代人,曾同學認為香港回歸後,中共在文化、教育層面上介入香港本土非常明顯。她說:「說嚴重點,就是去改變我們對自我身分認同、民族共同化的思想控制。」推行國民教育科、用普通話教授中文科,以及曾提出學生應有辨識簡體字能力這三項政策,讓曾同學覺得中共政府有意瓦解香港文化。「首先是消滅我們語言的載體。近期更提出高考的中文考試要除消聽力和口考,由原先的四份試卷改成三份,取消的理由是指母語者考聽力和口考是多此一舉,無助提升中文水平。」

曾同學認為粵語是香港在中共政權下最核心的民族意識,要打壓香港人就要從語言、課本改革,思想上的設定,才會打破「我是香港人」的認同感。

2003年,北京要求港府為「23條立法」,這是一條以國家安全為由,限制言論自由並有違人權,亦有違「一國兩制」的惡法。雖然最終在香港50萬人上街後宣告撒回,但此舉也預示中共政府已有意插手香港內政。

在「雨傘運動」後,曾同學認為,香港看起來過了很和平的五年,但實際上港人這五年內一直都在抑制。她說:「如果雨傘為抗爭埋下種子,到今年的反修例事件,終於讓民怨到達臨界點。」

她表示,二百萬香港人站出來告訴政府:「我們無法再接受腐敗的政府一而再、再而三地剝奪我們應有的權利。」相較五年前雨傘運動,「反送中」事件有一種更強烈的自主意識,曾同學說:「大家心裡都有種同樣的渇求,就是香港未來。當經歷第二次的抗爭,我們難以想像未來香港會走向哪一個地步。我們擔憂的是,香港變得再不是我們熟悉的香港。」

每一次的遊行、集會,香港人都有心理準備,因為站在街頭上的風險和代價都很高,曾同學說:「我們無法預期出去後的結果是怎樣,但我們會繼續願意出去的原因,都是想盡力守護自己的家。」◇

責任編輯:孟文瀾

相關新聞
台連儂牆遭陸生破壞 林飛帆:籲北京勿施壓力
連儂牆引衝突 台文大設學聲牆
何君堯煽動毀連儂牆 報酬縮水 陸生抱怨被騙
台校園連儂牆連遭毀 學生批中共黨文化灌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