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協年會 行業精英談創新

人氣 68
標籤: , ,

【大紀元2019年11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景燁劍橋市報導)10月26日,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NEACP,簡稱「專協」)在麻省理工學院(MIT)Kirsch禮堂舉辦第42屆年會,邀請多位行業精英到場分享他們對「創意與創新」的體悟。

當天的主題講者是中央研究院院士、哈佛大學教授姚鴻澤,以及在線視頻平台「Firework」的研發長李務熙。

在全天的年會期間,駐波士頓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科技組組長謝水龍、Correlation風險投資公司洪孟鼎分享「創意與創新的機會」;國際著名設計師江孟芝分享「設計與創意」;東北大學教授周駿安、麻州大學羅爾分校教授游子揚分享「學術上的創意創新」;H2O工程顧問公司總裁蔣宗壬、AB生物科學公司首席科學長李政欣、Cake創辦人陳書琳分享他們的創新經驗。MIT台灣學生會協辦本次年會。

姚鴻澤:敢於試錯

中央研究院院士、哈佛大學教授姚鴻澤分享「科學創新與我的數學生涯」。(劉景燁/大紀元)

屢獲國際數學大獎的姚鴻澤回顧了他的數學生涯中的多次轉向,鼓勵大家勇於嘗試,走出自己的路。

在普林斯頓大學讀碩士期間,姚鴻澤與教授研究「量子力學穩定性」。但後來感到這個話題不夠活潑,因而決定離開。到現在,那位教授對姚鴻澤說,如果當初他留下了,可能不會取得如今的成就。

後來,姚鴻澤在紐約大學研究概率論,但又覺得教授的選題太難,「就從教授的博士後班逃走了」。姚鴻澤笑言,該逃則逃,如果明知自己不行,那何不改變方向?他隨即師從另一位教授研究概率論。

五、六年後,姚鴻澤不願再跟從別人的腳步,想要開發自己的研究方向。他先嘗試了「多體量子動力學的數學理論」,而後又研究「隨機矩陣」。他嘗試了多種切入方式,但沒取得任何進展。有一天,他突然想到,為何不放棄現有的方法,從簡單的問題入手,發明全新的方法呢?

當時,他正面臨國際頂尖團隊的競爭。但他拒絕合作,毅然選擇競爭,終於取得了令世界認可的成就。

姚鴻澤總結道,他的成功在於多年嚴格訓練出來的數學基礎,以及善於從問題本質找出路的思維方法。他感慨,經過長期的努力耕耘,總算走出了自己的路。

李務熙:「不務正業」

專協會長彭淑敏感謝李務熙博士(左)分享「從設計到音樂的表情與表現」。(劉景燁/大紀元)

李務熙回顧了他參與過的許多「不務正業」的項目。

他小時候喜歡電腦和音樂,大學讀電機系。大學起初,他所研究的多是數學問題。但當他想要自製電子琴的時候,他發現這能把枯燥的理工內容「翻譯成音樂」。「一扇門忽然打開了。」李務熙感慨。

後來,他來到MIT傳媒實驗室。他形容這是「一群不合適的人的實驗室」,因為這裡的人跨越多個學科,卻不研究各學科本身的問題。

李務熙自己的博士作品「Loco Radio」亦屬此類。這個「地圖軟件」把司機經過的地方都用音樂來展現,「就像開車的時候,一首首歌在接近你」。例如經過一家印度餐廳時,司機就會聽到印度音樂。

後來,李務熙還開發了名為「inMusic」的項目。這個軟件把一首音樂中的各種樂器拆分出來,讓用戶自行拼湊;還能讓用戶在虛擬現實環境中,走進演奏現場,在舞台的不同位置感受不同的音樂效果。

現在,李務熙又參與開發「Firework」視頻平台。其理念是讓用戶成為視頻創作的一部份。

回想過去經歷,李務熙感慨,創新者既要面對一群不相信自己的人,又要應對99%的失敗機率。因而創新者亦是敢於接受失敗的人。

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會長彭淑敏。(劉景燁/大紀元)
僑教中心主任歐宏偉致詞。(劉景燁/大紀元)

當天,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會長彭淑敏、僑教中心主任歐宏偉也到場致詞歡迎來賓。◇

責任編輯:馮文鸞

相關新聞
專協年會主題貫穿道無不在
中華專業人員協會40週年慶
專協辦「音樂藝術與人生」年會 慶成立41週年
執教哈佛第一人 遠播中國文化的清朝秀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