賬面上搞確保 淮南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短斤少兩”

人氣 1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月13日訊】但歲末年初,新華社記者到一些地區採訪時發現,有的地方在落實這一政策的具體操作中仍存在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保障標準過低、應保而未保等情況仍在一些地方存在,即使是一些已宣稱全部或基本實現“確保”的地區,也存在部分下崗職工“名保實不保”的情況,一些企業甚至出現了對上和對下的“兩張表”現象,使“確保”在一定程度上停留在了“賬面”上。

淮南市是安徽省以煤炭為主的工業城市,也是2000年安徽省社會保障工作中排名第一的先進地區。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截止到2001年底,這個市“登記在冊”的再就業服務中心內下崗職工有40416人。按照當地制定的標準,國企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是按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70%來制定的,大概在207元左右。

這207元能否不折不扣地交到下崗職工手中呢?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負責人對記者說:“這一點肯定沒有問題。只要職工在中心內,全部能保證按時足額的發放。儘管資金的來源還有一定困難,但上上下下的認識很一致,就是全力確保。現在最頭疼的問題是下崗職工如何順利地出中心和再就業。”

有關部門提供的資料和統計資料也證實了這一點。

實際情況究竟如何呢?記者隨機選取了規模較大的皖淮化工廠進行了實地採訪。這是一家從1999年起全面停產的企業,也是有關資料顯示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獲得“按時足額發放”的企業。

負責生活費發放的廠勞資科幹部和部分職工告訴了記者另外一種“實情”:這個擁有2000多名下崗職工的廠中,除了320多名離退休老工人能按時領到退休工資外,每名下崗職工每個月能領到的基本生活費僅為100元,尚不到應發放標準的一半。扣除每個月必須要交的水電費後,實際領到手中的只有60多元錢。由於一家兩代、三代以及夫妻雙方同在一廠的現象比較普遍,因此不少職工家庭全部的生活費只有兩三百元。

100元對下崗職工的家庭意味著什么呢?在吃中午飯的時間,記者走訪了五六戶職工家庭,發現所有的餐桌上沒有一點葷腥。在下崗職工夏龍、陳生等的家裏,職工們向記者講述了大體相同的“百元生活方式”:每個月首先要買上30公斤的米和20公斤的面,為了便宜,只能去買別人不要的“半截米”,剩下來的就要嚴格規劃為每天的菜金,如果能有一天2元錢的標準就應該是很不錯的了。冬天的日子比較難過,因為每月必不可少的一筐蜂窩煤要花去27元。逢到附近農民地裏有什么收成的時候,很多職工會去撿地裏剩下的東西。

廠工會副主席湯虹雲說:“因為市裏下崗的人太多,職工出去打零工補貼生活的可能性實在太小,基本都是靠發放的生活費過日子。由於幾十元錢實在難以維持,很多工人和家屬經常回附近農村的家裏,摘一些蔬菜回來吃。職工要是生了病,大多是在家裏捂著,實在要去醫院,再少的錢也得靠借。”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與皖淮化工廠類似的情況在其他一些企業中也有存在,由此帶來的職工生活困窘狀況也大體相同。

那么,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領取數額和應得數額之間的較大偏差究竟是如何造成的?為什么會出現“名實不符”的狀況呢?

記者調查發現,部分企業“中心內職工數額”與生活費實際領取數額不符,一些地方下崗職工出、留中心人數在賬面“空轉”,造成一人名下的費用實際多人分攤,從而使“確保”只停留在了賬面上。

據了解,從2000年開始,淮南市為保證中心內下崗職工數額實現“出大於進”,制定了國企下崗職工“出中心計劃”,並將任務層層分解給了每個企業。以記者採訪的皖淮化工廠為例,2000年4月,市裏給這個廠下達了30%的出中心“計劃指標”,使這個廠在中心內的指標從1910多人驟減至1337人。廠勞資科科長兼再就業中心副主任馬里說:“由於企業無力對職工進行補償以及就業環境惡劣、協定未到期等原因,在中心的人數實際上一點沒減,但賬面上‘中心協定人數’的數位減了。更要命的是,此後市裏就只按70%的人頭撥付保障費用。大家的情況都一樣,你說我們給誰不給誰?經廠黨委和廠部研究,把市裏下撥的這1000多人的基本生活費由大家平均分攤。”

人頭與賬面數位不符還不是造成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短斤少兩”的唯一原因。按照“三三制”原則,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由財政、社會、企業共同負擔,企業自籌確實有困難的,由財政負責“兜底”。記者在淮南、亳州等地的採訪中了解到,在企業難於自籌的這一塊中,要么由於當地財政困難只兜了60%的底,要么有關部門乾脆簡單地採取了將“財政”和“社會籌集”兩塊資金打到企業的做法。一些職工將這種做法稱為“兩塊確保”。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企業在明知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發放數與領取數存在巨大缺口的情況下,仍將錯就錯地製作相關報表,出現了對上和對下的“兩張表”現象,往往使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發放中的真實情況和問題被隱瞞。

在皖淮化工廠採訪時,記者看到了截然不同的兩份表格:其中有下崗職工本人簽名的“基本生活費領取表”顯示了每名職工領取到的錢數是100元,而在12月10日的一份“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資金申領表”中,有關欄目卻按“中心協定人數1337人”、“人均領取200多元”進行了填報。

廠再就業中心負責人說:“申領表是按(化工)集團指導中心的要求做的。這樣,只要上面按時撥付了1337人的費用,自然就實現了100%的發放率。起碼在賬面上是這樣。”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中國市民最關注的問題不是世貿是下崗 (1/10/2002)    
  • 社會采訪日記:東北下崗工人生活現狀紀實 (1/8/2002)    
  • 湖北恩施一名下崗女工法院前自焚重傷 (1/6/2002)    
  • 大陸入世後社會將進一步開放 但下崗問題依舊 (1/6/2002)    
  • 今年甲A甲B各降一支 下崗球員可去港澳台 (1/5/2002)    
  • 請大家看看:大陸下崗職工的“幸福”生活! (1/2/2002)    
  • 吉林省一名軍醫關注下崗工人被隔离審查 (12/28/2001)    
  • 北京下崗保安持槍搶劫一月之內作案五起 (12/19/2001)    
  • 大陸爆炸餘波反響: 貧富懸殊激化矛盾 (12/17/2001)    
  • 西安麥當勞爆炸案 打劫不遂引? (12/17/2001)    
  • 走向衰弱的株洲:下崗工人的惡夢 (12/13/2001)    
  • 下崗工人自殺報告 (12/13/2001)    
  • 2002年北京失業人員數量繼續攀升 將達到26万 (12/6/2001)    
  • 網絡大腕分析師下崗 互聯網狂熱時代徹底結束 (11/28/2001)    
  • 美國之音:中國貧富差距擴大,工人日益不滿 (11/24/2001)    
  • 中關村IT業下崗者:”我恨,因為我在食物鏈的底層” (11/22/2001)    
  • IT業下崗者:“我恨,因為我在食物鏈的底層” (11/21/2001)    
  • 奧運羽毛球男單冠軍吉新鵬面臨”下崗”危机 (11/20/2001)    
  • 入世 四千萬失業人口讓中共傷腦筋 (11/11/2001)
  • 相關新聞
    網絡大腕分析師下崗 互聯網狂熱時代徹底結束
    請大家看看:大陸下崗職工的“幸福”生活!
    今年甲A甲B各降一支 下崗球員可去港澳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