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脅不再是傳聞 海平面上升將帶來什么?

人氣 4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月19日訊】科學家預言,到本世紀末,地球平均溫度將上升1﹒4─5﹒8℃,而目前地球的平均溫度是14℃(57華氏度,圖中的刻度均為華氏度)。對這一預言,公眾顯得出奇的平靜,似乎并不理解其中的可怕含義。

  南方周末消息,新研究表明,到2050年,天津塘沽地區海平面相對升幅將可能達到88厘米,上海地區海平面相對升幅也將可能達到75厘米。果真如此,海平面的上升,將對作為我國經濟火車頭的沿海地區构成威脅。

威脅不再是傳聞

盡管人類來自海洋,但蔚藍色海洋帶給人類的并不總是幸福。

不久前,太平洋島國圖瓦盧無奈地宣布,由于溫室效應導致海平面持續上升,圖瓦盧所有努力均告失敗,這個國家的全部1﹒1萬國民將不得不放棄家園,舉國遷往新西蘭,這項特別移民行動將從2002年幵始。

圖瓦盧,這個陸地最高處衹比海平面高出4﹒5米的太平洋島國,因此成為全球第一個因海平面上升而全民遷移的國家。

有關資料顯示,最近100年,全球平均升溫0﹒3─0﹒6攝氏度,气候變暖產生的“溫室效應”,加速冰川融化,使海水發生熱膨脹,從而導致海平面上升。世界衛星組織祕書長德溫澳巴西曾警告,到2030年,海平面有可能上升20到140厘米,雖然一些專家認為這個數字的最大值可能估計偏大,但卻引起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

据統計,全世界大約有半數以上的居民生活在沿海地區,距海衹有60公里左右,人口密度比內陸高出12倍。根据美國環境保護署最保守的估算,如果本世紀海平面上升1米,美國可能要損失2700億至4250億美元。荷蘭學者估計,如果海平面上升1米,全球將有10億人口的生存受到威脅,5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耕地約占1/3)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聯合國環境計划署和美國環保局一份報告指出,如果不采取相應措施扭轉全球變暖的趨勢,上升的海洋還將會淹沒馬爾代夫、塞舌爾和那些沿海海拔較低的城市和地區,從而造成大量“生態難民”外流。

最近,中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也表明,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50年后,不斷上升的海平面,將可能使我國沿海一些地區面臨著与圖瓦盧同樣的威脅。

最大升幅88厘米

中科院國家攀登項目“現代地殼運動与地球動力學研究”剛于2001年底通過結題驗收,其中一項名為“中國沿海地區陸地与海平面垂直運動研究”的課題研究結果表明:

在未來50年內,中國沿海海平面總体處于上升趨勢,高于全球海平面上升數值。其中,中國北部沿海升幅高于南部沿海,并且由于一些河口地區地面下沉顯著,造成海平面相對上升非常明顯。到2050年,位于海河口的天津塘沽地區海平面相對地平面將可能上升88厘米,上海地區沿海海平面相對上升幅度將可能達到75厘米,而珠江三角洲海平面也將可能有29厘米的相對升幅。

這項歷時四年的課題由中國測繪科學院、國家海洋信息中心等多家單位科研人員完成。該課題負責人、中國測繪科學院胡建國研究員認為,近年來,全球溫室效應加劇加速地球冰川融化,全球海平面普遍上升﹔此外,我國沿海一些地區由于本身就處在构造沉降帶,或者因過量幵采地下水造成地面迅速沉降,沿海地區海平面平均以每年1﹒4毫米的速度上升,這個速度雖然不大,但一些地區陸地沉降速度是它的數倍,有的甚至達到數十倍,因此,海平面上升和陸地沉降相迭加所造成的后果較為嚴重。

哪些地區受影響

資料顯示,我國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公里,沿海11個省、市、自治區的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13﹒6%,全國的大城市有70%以上集中在沿海地區。其中,上海和江浙所在的長江三角洲,廣東所在的珠江三角洲,以及天津所在的老黃河三角洲,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火車頭。粗略估計,中國社會總財富的60%以上分布在沿海地區。因此,研究我國沿海地區海平面相對上升造成的影響和對策,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目前,我國沿海絕大部分地區海拔小于5米,有的甚至衹有1到3米,一些地區甚至已經在海平面以下,目前衹能靠海堤防護,更應高度重視。”胡建國說,研究報告表明,在海平面相對上升最快的天津地區,高程一般在2﹒5米到4﹒5米之間,平均海平面在1﹒5米左右。令人擔憂的是,從1959年到1988年,天津地區陸地沉降面積達7300平方公里,使天津地區高程半數以上降到1米至3米,有些地面高程已在海平面以下。

上海市從1921年到1965年市區地面累計下沉1﹒76米,1965年采取措施后,大面積地面下沉已得到控制。但目前上海市平均海拔僅為大約1﹒8到3﹒5米,最低處衹有0﹒91米。整個長江三角洲和蘇北濱海平原,北起灌河口,南至錢塘江口,有11000平方公里海拔不超過2米。

面積為6932﹒5平方公里的珠江三角洲,河道縱橫,地勢低平,絕大部分地區海拔高度不到1米,其中有1/4的土地在珠江基准面高程0﹒4米以下,大約有13%的土地(約803﹒65平方公里)在海平面以下。廣東的廣州、佛山、珠海、中山、東莞等大部分地區高程在珠江基准面0﹒5到2﹒0米左右,許多地區目前靠堤圍防護。

該研究小組馮浩鑑研究員一份研究報告認為,如果將海拔高度不超過4米的地區列為因海平面相對上升而可能受災的地區,估計可能受災面積為3萬到4萬平方公里。

嚴重的后果

事實上,我國沿海地區現在就經常遭受風暴潮的“光顧”,海平面的上升,無疑將使局部地區被直接淹沒的危險增大。

平均高程僅為2米的天津地區,專家預測,當洪季河水水位漲到4米時,天津市河東區將遭水淹,如果海平面繼續上升,這些地區排水入海流量減小,時間延長,洪澇隱患加劇。

地勢低洼的廣東沿海經常遭受風暴潮威脅,汛期洪水泛濫成災,50年后如果海平面相對上升20厘米,則珠江三角洲面積將大為減少。更讓人擔憂的是,目前,珠江三角洲的中山市北部、新會、斗門縣、珠海西區等地區有460萬人生活在海平面以下,靠堤圍保護生存,50年后不斷上升的海平面勢必會給這些地區帶來威脅。

地勢低平的長江三角洲和蘇北濱海平原,地處我國東部新构造運動沉降區,在其5224﹒8平方公里的潮灘和1252平方公里的濕地上,擁有具較高幵發价值的自然生產力和种類丰富的生物資源。即使未來海平面相對上升量衹有50厘米,該地區潮灘損失面積也將達到304﹒8平方公里,年經濟損失774萬元。

由于海平面相對上升導致低洼地排水能力下降,在汛期將造成大量洪水滯留腹地。粗步估計,蘇北里下河地區可能就有30億立方米洪水無處外泄。而上海市區地勢低平,夏秋暴雨常常積澇成災,未來海平面相對上升,將造成污水長期回蕩,可能還會出現海水倒灌,威脅長江口沿岸和黃浦江上游水源地。

海平面相對上升,除了直接淹沒沿海一些地勢較低地區,還將使沿海地區防潮工程抗災能力不斷降低。

近100年來,長江三角洲和上海市出現大潮汛的年份達12次。1981年9月1日,10級台風使上海潮位打破歷史紀錄,黃浦江外灘防汛牆頂高程衹有5﹒8米,僅高出水位0﹒8米,海浪濺入牆內,情形极為危險。黃浦江外灘防洪牆是按千年一遇標准設計的,如果海平面相對上升0﹒5米,則堤防標准將降為百年一遇。

至于我國沿海其他地區,多數堤防標准偏低,能抵御百年一遇洪水或風暴潮災害的本來就為數不多,一些港口碼頭的標高已不适應海平面相對上升產生的新情況。由于海平面的上升,使得原本可以抵御百年一遇洪水的防洪工程可能變成20年一遇或10年一遇,抗災能力顯著降低,風暴潮威脅更大。

海平面相對上升,還將加速海水向沿入海河口上溯和沿海岸地下含水層向內陸地區滲透擴散,形成“海侵”,導致水資源污染,使河口航道淤積,土地鹽漬化。

有學者推測,在本世紀中期海洋溫度升高1﹒5攝氏度后,由于熱帶洋面溫度上升,气壓下降,產生台風的机會將增加,本世紀下半期在中國登陸的台風頻率將比目前增加兩倍。一方面台風增加,一方面海平面不斷相對上升,如果不采取有效防範措施,中國沿海地區將在本世紀中期遭受嚴峻考驗。

不确定性 

胡建國說,這衹是一個中等估計結果。根据他們的研究,到2050年,天津塘沽地區的相對升幅將在75─107厘米之間﹔上海地區沿海海平面的相對升幅將在63─94厘米之間,而珠江三角洲海平面的相對升幅也將在17─48厘米之間。

那么這一預測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胡建國認為,如果全球變暖的趨勢沒有重大變化,這是很有可能的。而現在的情況是,美國退出了《京都協議》,人類控制全球變暖的努力受到了挫折。

“你看今年我們即將又度過一個暖冬。”胡建國補充說。

應當指出的是,目前,盡管大多數科學家對未來海平面的上升趨勢持肯定態度,但對于本世紀海平面變化的預測,中外專家眾說紛紜。一個原因是,科學家們對本世紀的气候變化趨勢意見不一。

1992年IPCC的一份報告指出,燃燒化石燃料排放出來的硫對大气有冷卻作用,有可能減弱或抵消過去几十年北半球溫室作用。同時,全球變暖將導致海水升溫,但卻增加其蒸發量,有可能使地球极區和格陵蘭的降雪量增加,使這些地區的冰蓋不但不會變薄,反而加厚。而地球极區和格陵蘭的冰雪占全球冰雪總体積的99﹒3%,對海平面的升降有決定性的影響,如果其冰冠變薄1米,就足以使全球海平面上升4厘米。

另外,人們對海洋中二氧化碳對大气的影響、海洋底部地殼運動造成洋盆体積的變化等也都知之甚少,這些都是造成科學家們對海平面上升估計值尚無定論的因素之一。

當務之急

專家認為,比起冰川融化、海水上漲來,更為可怕的是由于過度幵采地下水導致的大幅度地面沉降,它正使一些沿海地區一步步“滑向大海”。要想遏制和減緩未來海平面的上升勢頭,除了全球共同努力減輕溫室效應外,避免過量幵采地下水,采取多种措施控制沿海地面沉降也是當務之急。

早在1965年,上海市就采取人工回灌地下水的方法,使上海市的地殼和陸地反彈,從而控制住地面下沉,后來天津市如法炮制,結果也行之有效,這說明主動采取有力措施,完全可以使局部地區的地面沉降得以有效控制。

此外,專家同時指出,鑑于我國沿海一些堤防已不适應未來海平面相對上升的新形勢,除及時加高加固現有堤防設施外,沿海地區新建港口、防洪工程和城市建築時,必須為將來海平面相對上升“留足余量”。

“最重要的是,應加強對海平面上升、陸地沉降以及引起的相應變化進行監測,爭取在較短時間內,做到對海平面的變化提供5到10年的短期預報,讓人們心中有數。”胡建國研究說。(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日本簡化樹脂原料的制造工藝 (1/16/2002)    
  • 冰箱在“撫養 ”細菌 小心“冰箱腹瀉癥 ” (1/16/2002)    
  • 今明兩天上海最高溫度將達21℃ (1/15/2002)    
  • 今年春天聖嬰將重返 (1/12/2002)    
  • 2001年全球扑朔迷离明星婚戀糾葛 (1/5/2002)    
  • 元旦起 氣象預報時間將調整 (12/25/2001)    
  • 世界气象公報稱 2001年是有記錄以來第二高溫年 (12/19/2001)    
  • 歐洲暴風雪 陸空癱瘓 (12/17/2001)    
  • 地板突然熱浪逼人可煎蛋 居民惊慌不敢住 (12/16/2001)    
  • 中山一民宅地板發燙達100攝氏度可煎蛋 (12/15/2001)    
  • 冷! 氣溫陡然降低 今晨 11 ℃ (12/14/2001)    
  • Pentium 4﹕溫度過高不适合筆記本電腦? (12/14/2001)    
  • 全台受輻射冷卻影響 入東以來昨最低溫 (11/20/2001)    
  • 入冬最強冷氣團 今晚登陸 (11/14/2001)    
  • 東北季風增強 下周更冷 (11/10/2001)    
  • 地中海深海水溫逐年升高 (11/9/2001)    
  • 南極洲海域冰層出現异常增厚現象 (11/1/2001)    
  • 圖文綜述:世界第二長隧道大火慘案紀實 (10/26/2001)    
  • 神火從天降—-《碰撞的世界》簡介 (10/14/2001)
  • 相關新聞
    圖文綜述:世界第二長隧道大火慘案紀實
    2001年全球扑朔迷离明星婚戀糾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