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品牌都被涮 馮小剛為什麼如此肆意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月3日訊】筆者日前體驗了一次《大腕》的瘋狂。上一場還沒有結束,下一場著急的觀眾已在入口處水洩不通,開門時他們擁進場內占座位的情形,就像搶著上地鐵和擠公共汽車。開映時,差不多就爆滿了。放映始終,筆者數到全場出現超過103次的笑聲。這的確讓人體會了該片3天狂收200萬的魔力。但是,這裡面又總有讓人笑不出來的東西。

  影射張藝謀?

  成都晚報消息,除了徹頭徹尾的娛樂性,最大的感覺是,影片處處瀰漫著馮小剛的肆意。這位導演把當下幾乎有名的品牌都「涮」了一遍,甚至不惜株連他的同行。片中,「小柱」與「尤優」請來了張導,稱其為當紅大導演,正在網上選演員,要找本色的,要做成「電影還沒有紅,演員就已經紅了」等等,在億萬觀眾面前,把這位「張導」足足羞辱了好幾分鐘。筆者問過幾位觀眾,他們都道:「這是不是在說張藝謀?」時下幾乎所有名牌企業也都落到了馮導的槍下。人間有搜狐,他來個搜狗;人間有海飛絲,他來個菲絲;人間有報喜鳥,他來個報喪鳥;人間有娃哈哈,他來個樂哈哈,還義正辭嚴地說是樂哈哈盜了娃哈哈。片中所有的品牌都是以蒙羞者的形象出現的。媒體已傳出溫州報喜鳥集團要打官司的傳聞。筆者打電話詢問,集團辦公室的一位人士不置可否,但稱公司上下都知此事,「正以平靜的心態對待之」。

  而馮小剛則理直氣壯地表示:「絕對不會出問題,我們專門請了法律顧問處理這方面的事情。」顯然,精明的馮小剛從一開始便很清楚自己在幹什麼。據報道,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他顯得對自己的這個「歪點子」頗有信心:「這就是影片吸引人的地方,我還非得用這樣的方法,要不這部片子絕對沒有它現在這樣有看頭。」馮小剛是近年來中國才華出眾的導演和商人,他當然有權力用這種方式來奚落別人。筆者想當然地以為他完全可以用更有獨創性和開放性的方式去展示幽默感,實在太書生氣了。法律也許奈何不得馮小剛,但他暴露出的「小氣」,卻完全有可能成為妨礙他攀登事業輝煌頂峰的絆腳石。至少在《大腕》中,他不太像是具備著一流大導演的那種情懷。現在,大概會有一部分觀眾要去猜想他的境界了--是片中葛優在關之琳面前扔出的第幾塊石頭呢?

  文化暴發戶

  筆者猜想,馮小剛在《大腕》中表現出的肆意,大概是要傳遞一個信息:我馮某才是真正的大腕。但給人的感覺又像一個任性的3歲孩子:我要做什麼,我就得做,而你們統統拿我沒有辦法。不消說,馮小剛此人頗具某種北京人的個性:得理不讓人,無理也不讓人。曾幾何時,他便因為媒體批評其作品,而衝入該媒體的編輯部幹架,顯露出了大腕的本色。當時,有報道評價:這使人想到王朔--我是流氓我怕誰。
  現在,馮導更加有本錢了:連續4年賀歲片的成功,成了中國人民最喜愛的大腕,因此就可以把什麼人、什麼事都不放在眼裡了。因為,在他眼中,控制了市場才是最重要的,其他都好搞定。馮小剛自稱,他從來不把觀眾當上帝,而是當作對手。說到底,這都是錢燒的。馮導其實是一位精明的商人。馮氏電影的最大特色就是商業性,以掙錢為出發點和歸宿點。就說《大腕》,片子還沒有映,地鐵站、街頭、報紙便是鋪天蓋地的廣告;片子開映前幾分鐘,又是一連串的廣告;整個片子,圍繞著無數的廣告展開;影片結尾,再次出現了百事可樂和寶馬的廣告。這本來無可非議,全世界的商業片都是這樣運作的。但是,被錢燒得發慌的馮小剛,因此在影片中大肆貶低錢,同時又進行著似是而非的道德勸喻,總讓人覺得有一種刻意,流露出文化暴發戶的俗氣。

  媒體為何眾口稱好?

  另一讓人佩服之處,是深諳市場的馮導對媒體的控制,他知道,瘋狂的宣傳一定會激起強烈的觀影欲。《大腕》的宣傳承襲了前幾部馮氏賀歲片的慣例,從電視到報紙,從街頭到巷尾,從國內到海外,一律轟炸個體無完膚。連馮小剛本人也帶著他的班子到處遊說、鼓吹,乃至到網上聊天。創下京城影院放映《大腕》最好成績的首都影院的經理關志斌說:「《大腕》前期宣傳相當成功,激發了觀眾觀看影片的慾望。」馮小剛本人在京城的媒體中有多少關係,這說不好。娛樂圈與傳媒界的利益結合已愈發緊密,這是一個事實。控制市場,要媒體從愛護的角度出發去炒作,需要實力,《大腕》在國內的宣傳費達到了300萬元人民幣。於是,一時間,首都傳媒對《大腕》是一片的叫好,幾乎聽不到任何批評的聲音,本來是客觀的評判者,現在滿口是「小剛」、「小剛」的。反過來,也使人洞悉到,馮小剛當年對傳媒大動肝火的秘密了。不過,在市場化的背景下,傳媒喪失了獨立批判精神,其實也不值得大驚小怪。因為,世俗崇尚的便是流行,而且,崇尚的又僅僅是那種由大腕和准大腕們包裝出來的流行。

  反思生活的蒼白

  新東安影城的經理姜偉,因為參與了《大腕》的策劃,特別關心觀眾對影片的反應,抽空就到電影廳裡去看看。他說:「觀眾其實看《大腕》比所謂的專業人士要平和,他們直接衝著娛樂去,看完之後挺開心的,並且普遍覺得這片子上檔次。」上不上檔次,不敢評說,影院裡的笑聲與網上的點擊數一樣,並不說明一切。但觀眾確實是衝著娛樂去的。然而,為著一個馮小剛,為著一部賀歲片而如癡如醉,中國觀眾想起來畢竟又頗可憐。《大腕》的製造手段其實並沒有太多新意:一個誇張的劇情,一些似曾相識的包袱,京式俏皮話的堆砌,從網上抄來的笑話,對名牌的「含沙射影」。但憑這些便已能主宰市場。讓人難堪而深思的是,我國那麼多的導演和製片廠,為什麼就拍不出第二部這樣的影片?如此,觀眾便只好一年笑這麼一回了。因此,我們的生活中到底缺乏什麼?缺乏幽默和想像力。而這是因為沉重和乏味。人們為了掙錢而打拼得精疲力竭,卻不能從中得到樂趣,引發會心的笑聲,便只有到每年年終去期望馮導的救市與救世了。《大腕》讓人不能不反思生活的蒼白,又不能讓人真正去反思--因為它給你一種吃搖頭丸般的幻覺和麻醉。在這種背景下,大腕們一旦具備了哪怕是很微薄的想像力,那便也會成為一種權力。既是文化的權力,又是金錢的權力。一朝如能讓這種權力回歸人民大眾和日常生活,便會發現,《大腕》這樣的片子,也就是可看可不看的東西。(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美女”關之琳憑《大腕》角逐柏林影后 (1/3/2002)    
  • 《大腕》獲邀參加柏林影展 角逐金熊獎 (12/29/2001)    
  • 葛優:賀歲片不是人人都能上的船 (12/26/2001)    
  • 電影票成緊俏品 《大腕》京城票房一路飛揚 (12/26/2001)    
  • 關之琳:誰說長的漂亮就是花瓶? (12/25/2001)    
  • 馮氏定律:鐵打的葛優,流水的女星 (12/23/2001)    
  • 馮小剛關之琳英達談《大腕》侃大山 (12/22/2001)    
  • 好友劉德華承認戀情 關之琳:他早該這樣 (12/21/2001)    
  • 《大腕》不如《甲方乙方》 葛優:我的高峰在35歲 (12/21/2001)    
  • 賀歲片的男主角葛優:我不介意別人拿我開心 (12/18/2001)    
  • 與馮小剛首度合作 周星馳為《大腕》捧場相中葛優 (12/16/2001)    
  • “馮氏幽默”吸引美人–關之琳加盟”大腕”內幕 (12/14/2001)    
  • 2001中國電影遍地英雄起狼煙 (12/12/2001)    
  • 首映式也要與國際接軌 《大腕》明日熱鬧開場 (12/11/2001)    
  • 關之琳被馮小剛拉下水 “我不適合張藝謀” (12/10/2001)    
  • 攜《大腕》現身上海 馮小剛:葛優是中國電影頂樑柱 (12/8/2001)    
  • 馮小剛的電影–“鐵打的葛優,流水的女主角” (12/5/2001)    
  • 馮小剛:為使影片進軍國際影壇 不惜”貶低”葛優 (12/4/2001)    
  • 《大腕》即將撩開面紗 馮小剛想續寫票房神話 (12/4/2001)
  • 相關新聞
    "美女"關之琳憑《大腕》角逐柏林影后
    章子怡:希望和「大長今」李英愛演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