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流行“复古”狂潮 年紀越大越吃香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0月10日訊】恒星,永遠照耀著夜空,流星,短暫卻美麗。其實在娛樂圈的星空之中,也有恒星和流星之分,40多歲的劉德華、羅大佑永遠是人們追逐的話題和人物,在娛樂圈中他們是公認的恒星級人物。而在層出不窮的新人里面,也總是會少了一些人的聲音和影蹤,隱退之風盛行在新生代之中,謝霆鋒是一個,而言承旭、張柏芝、蔡依林、孫燕姿等等新人也都曾出現過“隱退症狀”,不堪壓力,身體、精神狀況欠佳,當然更有新人剛剛升起就不見蹤影,真正成了流星。

中年的劉德華身价依然打敗年輕的天王們,任他F4掀起熱浪,任他周杰倫大獎連連,出場費和片酬才是永遠不變的真理,這上面劉德華、成龍是第一;生出皺紋的劉嘉玲也依然穩坐廣告天后寶座,將多個名牌產品廣告代言集于一身,而其他年輕的女孩子們就只能洗洗頭、賣賣婦女衛生產品了。明星、年齡、名气之間到底是怎樣的一個關系,年紀大就名气大,名气大娛樂价值就大嗎?再看看這一季的娛樂動態,莫文蔚、張宇、伍佰、蘇芮又卷土重來老將出馬,王朔也轟轟烈烈開拍自己的新戲,連日本的樂壇巨將小室哲哉也老樹開花,第三次走進婚姻盛殿。至于各种電視、電影、大獎,老將們仍然占据著重要位置。難不成娛樂圈真得也在流行“复古”狂潮?

年齡和身价的正比關系

不可否認人气和身价有的時候是不能夠划上等號的,娛樂圈新出茅廬的藝人們永遠不可能赶上老藝人的身价。記得几個月前,《薰衣草》中的男主角許紹洋來西安開歌友會,据說當時他的出場費是很低的,几乎和內地普通新人的身价等同。但是當時第一場簽售會來了3000多歌迷,第二場簽售會則來了5000多歌迷,有關方面只好放棄了簽售。而西安有關音像發行部門的統計數字則表明,許紹洋的簽售成績在近年來排在了第三位,超過了很多老牌明星、歌壇大腕的成績。但是因為是新人所以只能圖個名气大,而不能落個錢囊飽了。而任憑F4的名气越來越大,甚至媒體稱他們的身价赶上了劉德華的身价,但是人們不能含糊一個概念,他們的身价其實是四個人平分,這樣算來,即使人气再旺,勢頭再猛,也比不上老將的身价。當年的四大天王劉德華、張學友、郭富城、黎明四人的身价少說也都在百万以上,就是兩三百万的出場費也不足為奇。而對于謝霆鋒、周杰倫等等的新生代天王們,他們不可能有那么高的身价,七八十万也就是好收成了。如果以此作為明星的年齡和身价的參考數字,那么年齡和身价是應該成正比的。

努力、机遇是保證成功的系數

其實娛樂圈永遠是一個充滿了競爭意味的殘酷競技場,稍不努力,或者堅持不下來就會被大浪淘沙沖回到岸邊。這個時候倚老賣老的姿態是不能起到任何作用的,即使年紀大、經驗丰富、資歷老也不頂用。只有努力、机遇才是保證成功的系數。

記得當年的無線五虎將劉德華、黃日華、湯鎮業、苗喬偉、梁朝偉都是平起平坐的風頭人物,當時光荏苒,歲月變化,他們中惟有劉德華、梁朝偉還都在各自的領域中有所突破和發展,黃日華雖然尚在圈中但已是銳气大減,而湯鎮業曾經親口告訴記者,他要隱退了,做幕后工作。至于苗喬偉更是早早地做了好好先生,不再理會娛樂圈里的是非恩怨、風云變化。記得也是今年,在一次采訪中遇到了湯鎮業,發福的身形和落寞的神情讓當年的倜儻小生已經“風化”成了中年男人,忽然心頭一震,人人都在感慨美人遲暮的悲哀,那么“英雄”呢?那些叱吒風云的男人們在遭遇了時光的催化也已遲暮,那种悲哀的力量更為巨大。

但讓人更為感喟的是,同樣一路走來的劉德華今年一直在各地開演唱會,參加各种活動,記得不久前記者見到劉德華時惟一的感覺就是:這才是偶像。謙虛的態度、不變的容顏、現代的味道。每天都要精心護理、健身鍛煉的劉德華能延緩“風化”的惟一秘訣就是努力,當然机遇也起到不小作用,那次西安個唱空前成功。湯鎮業曾經向記者感嘆:屬于我們的那個時代過去了。真的過去了嗎?

恒星、流星遇到娛樂都美麗

不可否認,在群星閃耀的夜空里,惟有經歷過風雨的星星們才變成了恒星,那些一閃而過,好似曇花一現的流星們雖然短暫,但也不?R。但明星是否是恒星和流星絕對不能按照年齡去划分,誰又知道天空耀眼的一顆星星不會永久美麗呢?永恒和短暫,擁有和失去都是美麗。就像周慧敏,盡管各种美麗的容顏在人們的視野中“泛濫”,但當年的玉女周慧敏,她的美麗至今讓人怀念,甚至是紅顏薄命的瑪莉蓮溯硠S,剛剛香消玉殞的陳寶蓮,她們曾經閃過的星光在人們的記憶中定格為美麗。無論活躍的明星們在制造怎樣的轟動和光輝,逝去的流星總在人們心中留有一席之地……于是乎,年齡、名气、身价、地位等等東西都變得不那么重要了。(華商報)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蘇南成宣布:  以無党籍身分參選台南市長
日本電影業出現复古風
章子怡金球獎禮服被彈老气
2001年好萊塢電影風潮:科幻加复古、浪漫配惊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