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與展望:斷交三十年台日關係展望新契機

人氣 59
標籤:

【大紀元12月1日訊】(中央社記者張芳明東京特稿)一九七二年九月二十九日,日相田中角榮在北京簽署「日中聯合公報」,宣佈和中共建交,台灣和日本斷交。三十年來,國際情勢在冷戰結束下激烈變化,台海兩岸在民間交流下呈現新局面,日本政界支持兩岸的勢力則出現消長對比,台日關係展望新契機。

台日斷交三十年來,兩國雖無政府間關係,但民間交流密切有目共睹。雙邊貿易額增加四十倍以上,台灣成為日本第四大貿易伙伴,兩國人民年間往來逼近兩百萬人次規模,國土交通大臣扇千景於二OO二年十月十日在東京的雙十節慶祝酒會上致詞很確切地指出,日台兩國關係已發展到無法切斷。

中共和日本建交後,以「一個中國」原則處處打壓台灣,使得台日的交流受阻,特別是外務省的「媚共和恐共」作風已引起年輕一代國會議員開始公然指責。最具代表性的是,台日斷交三十周年的今年,一名自民黨年輕眾議員為抗議日本對台政策而不惜辭去外務大臣政務官的職務。

當選兩屆的三十六歲眾議員水野賢一於八月二十五日抗議外務省不同意他前往台灣訪問的要求而辭去兼任的外務大臣政務官。他公開指出,日本固然應和有邦交的中共保持友好關係,但也應加強和重要近鄰台灣的關係,兩國的高層官員應該來往。他並指責日本對中共的軟弱作風,要求政府以毅然決然的態度表明反對中共對台動武主張。

水野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指出,他並非「親台派」或「親中派」,強調日本應立足於國家利益來衡量對台海兩岸的關係。水野的主張足以代表日本年輕一代的看法。日本國內高漲的「中國威脅論」及中共一向只責難日本的作風使得年輕一代的日本國會議員傾向於「對中國強硬論」。以自民黨「橋本派」前黨幹事長野中廣務為首的「親中派」因為難以吸收年輕一代議員而傷腦筋。

冷戰時期,民主和共產陣營壁壘分明,意識形態掛帥,日本國會議員中「親台派」和「親中派」對立凸顯。但是,隨著冷戰結束,特別是年輕一代議員,開始重視以國家利益作為政策取向,不再支持一邊倒政策。這種動向反映出日本國會議員對以外交為主的國際事務的價值判斷有了趨於客觀性和實務化的轉變。

包括橋本龍太郎前首相在內,二OO二年秋天有超過一百位日本國會議員訪問北京,參加兩國建交三十周年慶祝活動,這種營造友好氣氛作法可以理解。然而,兩國關係實際上是處於建交以來的最低潮,中共駐日大使武大偉就任後的去年八月就曾公開承認,而小泉日相將原定二OO二年九月底的北京訪問加以延期且何時訪問尚無眉目就是最具象徵性的一件事。

中共十多年來大幅增強軍備,數年前起情報船在日本周邊海域大事活動,動輒打「歷史牌」,大量大陸客偷渡日本,大陸人犯罪率在日本占外國罪犯近半數而高居首位,加上,今年大量進口自大陸的農產品被發現含有高濃度農藥,大陸減肥食品則造成多位日本女性死亡,這一連串事件使得日本國民對中共的不信感大幅升高,一家日本媒體九月發表的民調指出,日人對中國的信賴程度一路下跌,由一九八八年的七成六跌至今年的三成八,對中共表示不信任的則超過半數。

日本和中共建交後,以輿論界為主的日本各界曾爭先恐受地向中共一邊倒而漠視台灣。六四天安門事件後,日人對中共政權有了較為冷靜客觀的認識。相對之下,進入一九九O年代,李登輝前總統將台灣帶進民主化,九六年首次總統民選,兩千年政權和平轉移,令日本對台灣民主化發展刮目相看,儘管沒有邦交,共享民主價值觀的日本對台灣的評價與親近感是遠高於對集權獨裁的中共。

台日斷交後,日方最大的交流管道是始於自民黨而後發展成為國會超黨派組織的「日華議員懇談會」。陳水扁總統就任後,日本最大反對黨民主黨也成立「日台友好懇談會」。日本政論月刊「選擇」專文分析指出,日本朝野政黨一起接近台灣的契機是,陳總統除增進對美關係外也重視對日關係,成立「對日工作專案小組」,此外,執政黨民主進步黨也成立「台日友好協會」,推動對日政黨外交。

台灣高度民主化和對日友好促使日本政界支持台灣的勢力不斷擴大;相對地,日本和中共間的交流管道則呈現萎縮,主要是年輕一代國會議員對中共作風的反感日增。另一方面,日本外務省「中國幫」官員在去年阻止李前總統訪日就醫未成後紛紛遭到外放,而中共內部的「知日派」也地位下降,日本觀察家指出,胡錦濤領導的第四世代可望將重用知美派,知日派處於劣勢。

李登輝前總統去年實現訪日就醫,得力於當時的首相森喜朗和多位現職大臣以及眾多國會議員的支持,而最大的後盾是日本的媒體和輿論。所有全國性大報一致指責外務省的消極推延態度而支持李登輝訪日,這種對有關台灣問題的一致正面回應是過去未見。

圍繞台海兩岸和台日兩國關係是無法忽視美國居中發揮的影響力。布希總統上台後積極加強對台關係,並於二OO二年二月訪日時,在國會演講中公開重申美國對台承諾,表明重視台灣的安全。這項於順道訪問北京之前的發言不僅帶給中共強烈的訊息,也明確地讓日本了解美國的對台立場,很有助於安定兩岸和日本之間的關係。

展望台日關係,以年輕一代國會議員為主的日本政界開始立足於兩國的共同利益來加以考量,對位居亞太地區及日本海上生命線要衝地位的台灣來說,是很有利的動向。儘管處於日本和中共有邦交以及利害關係錯綜的大環境,但是,台日關係今後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兩國關係的更趨密切是大可期待。(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菲參議員:調查顯示菲律賓小城女市長是中國人
調查:中國地下錢莊讓墨西哥毒販洗錢更便利
玻利維亞政變 中國產裝甲車故障視頻熱傳
美國籲中國人赴美學文科 專家:有兩個好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