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與展望:香港今年經濟表現不佳前景難料

標籤:

【大紀元12月28日訊】(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特稿)近日香港的失業率連續兩個月從高位下調,消息令人鼓舞。但另一方面,消費市場卻持續惡化。對此,不少市民都感到無所適從,他們固然希望香港經濟早日擺脫困境,但衡量週遭環境,卻又不敢樂觀。

香港自一九九八年初受到亞洲金融風暴衝擊以後,除了翌年出口呈現技術反彈以外,經濟就一落千丈,包括出口下跌,失業率偏高,破產個案激增,房地產價格和股市下跌,薪金下調,以及消費市場疲弱等。以失業率為例,今年五至七月季度的失業率上升至百分之七點八的歷史新高,二十七萬餘人失業。

不過,就在二○○二年只剩下兩個多月之際,失業數字於八、九月連續改善,令不少人憧憬經濟從谷底回升。當局公布,七至九月季度的失業率從百分之七點八輕微下調至百分之七點四。

但整體來說,百分之七點四的失業率還是相當高。所以,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對數字的回落不但不敢過份樂觀,且表示由於外圍經濟不明朗,難以預測中、長期的失業情況。他只能強調政府仍會不斷努力創造職位,包括推動物流、旅遊和金融業發展。

本地學者對失業問題也有不同看法,有人覺得失業率開始從高位調降;也有人預期,由於通貨緊縮情況沒有改善,失業問題不會徹底改善。

的確,本地九月的一般消費物價指數持續惡化,比上月的負百分之三點三,進一步下跌至百分之三點七,顯示出通縮問題嚴重,且至今沒有穩定下來。有學者指出,如果通縮問題不解決,民眾不願消費,恐怕經濟難有起色。

一些學者及輿論分析,香港經濟已進入一個惡性循環,民眾因為經濟不景氣,以及擔心飯碗不保,紛紛存錢以防萬一。此外,近年大企業不斷削減員工薪酬及獎金,也打擊了員工的消費意願。這些因素都加速通縮問題惡化。

對於來年的薪酬情況,民眾也不表樂觀。而根據香港人才管理協會近日公布的數字,接受訪問的三十二家企業中,其中百分之六十三表示來年將會凍結員工薪酬,只有百分之三十四表示會調高薪酬。

由於市場薪酬大幅滑落,本地大學畢業生的一般起薪點已下降至八、九千港元,兼且是「有價無市」。大學生如此,中學生的情況更糟。讀書程度只有初中三至高中二的學生,被媒體貶為「雙失青年」,即失學和失業。屬於此類的青少年數以萬計,一些社會工作者十分憂慮他們會被黑幫利誘,作奸犯科。

經濟低迷所帶來的另一個問題是破產個案激增。根據統計,今年頭九個月破產個案創下了一萬七千四百二十七宗的新紀錄,較去年同期增加了兩倍。破產個案激增,主要是房地產及股市泡沫化引致。「九七」前不少投資房地產及股市的人包括知名影星鍾鎮濤,也都因此破產。

所幸破產數字與失業率一樣,九月開始下降。

由於整體經濟環境不理想,年內香港本地製產品的每月出口都是負數,一月為負百分之十九點四,五月為負百分之二十四點三,八月負百分之十二點九。假如沒有轉口的帶動,恐怕香港的出口情況更糟。

對於上述種種問題,香港當局正採取各種經濟手段加以改善。譬如大量投資旅遊業,興建迪士尼樂園,以及發展物流業。即使中國大陸也配合香港,年內先後多次放寬當地民眾來港旅遊,使香港旅遊業得以保持盛勢。旅遊發展局估計,二○○二年訪港旅客人數將會高達一千五百萬人次,打破過往水平,其中大陸已成為香港最大客源。

在香港經濟一片不景氣中,旅遊業已成為支撐大局的重要因素。

此外,為鞏固香港的空運中心優勢,香港與美國日前達成協議,擴大對美開放本地的「第五航權」,讓更多美國航機中途停留香港卸載客貨。當局預期,這將會為香港創造工作機會。

但長遠而言,特別行政區政府的計劃是發展高增值的科技資訊行業。一般認為,香港失業問題所以遲遲無法解決,主要是本身沒有工業基礎,無法吸收大量失業工人。此外,香港經濟增長以往過分倚賴房地產,一旦爆破,香港經濟就缺乏增長點。所以,近幾年政府致力推動資訊科技行業,資助科研項目,主動建造數碼港,又統籌科學園的發展。不過,這些措施帶來何種效益,尚待時間驗證。

不能不注意的是,香港正面臨來自珠江三角洲的激烈競爭,恐怕會削弱香港本身的優勢。而特區政府則認為,只要結合珠三角,香港將可從中獲得利益。

當局在解決經濟民生問題之餘,本身也陷入困境,因為近幾年經濟不好,稅收減少,但相對民生困苦,又不得不大量支出,以致財政連年赤字。在二○○二年四月起的財政年度,政府頭五個月的財政赤字就達到五百六十億港元。

雖然政府到九月底的外匯儲備達到一千一百餘億美,排行全球第五,但民眾擔心,假如經濟長期如此不振,儲備總會有耗盡的一天。年中阿根廷爆發金融危機時,一些輿論就擔心香港會步其後塵。

針對龐大財政赤字,梁錦松在其上任後發表的首份財政預算案中,承諾以七年時間改善赤字。遺憾的是,他原先增加政府收入的如意算盤,包括削減公務員薪酬等,至今效果不彰,收入未能達到目標。

近日坊間謠傳政府有意徵收新稅項,以及有意把足球賭博納入監管範圍,以便從中收稅。這些都是政府急於改善財赤的表現。

綜合而言,二○○二年香港經濟基本上沒有起色。雖然失業及破產個案情況改善,但仍然偏高,且通縮問題持續惡化,在各種因素利弊不明的情況下,以致一些學者覺得,未來仍難以斷定明年香港的經濟走勢。(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23條立法或影響歐盟與中國關係 美重申關注
陳勁松﹕“二十三條”与“新加坡模式”
新唐人電視:就香港23條訪高敬文先生
新浪网和[南方周末]評選[年度人物]文章被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