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工程」發行紀念幣混帳

---低入高出 盈利去向不明

人氣 1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3月20日訊】明報上月披露中國青少年基金會(簡稱青基會)挪用希望工程捐款違規投資,招致重大損失,引起海內外人士廣泛關注。慈善捐助的監管一度成為日前召開的全國人大政協「兩會」代表的話題。20多名本港全國人大代表聯署提議,促請中央有關部門關注報道,派員審計青基會帳目,以正視聽。

明報3月20日報道﹐最新獲得的消息顯示,事件揭發後,內地舉報者受到連串威脅和恐嚇。舉報者向本報提供了進一步的文件,顯示青基會在發行希望工程紀念幣一事上帳目混亂,讓青基會一些人有機會「中飽私囊」,連青基會內部財務報告都不得不承認,活動「管理混亂」、「收支無序」、「違反國家的財務制度」。

事源於94年10月,為紀念「希望工程」實施5周年,國務院特別批准中國人民銀行發行面值1元的「希望工程紀念幣」,上有鄧小平手書「希望工程」四字和英文「中國人民銀行」字樣,因此,該幣的發行不僅有政治意義,還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即商業價值。

內部報告認帳目混亂

青基會基金部主任劉文華在《希望工程調查報告》一書中,對此有一番陳述﹕紀念幣共發行2000萬枚,經過我們(即青基會)的努力,中國人民銀行直接「批給」青基會1000萬枚,讓他們在希望工程實施系統內發行。

至於這1000萬枚紀念幣如何運作,劉文華只表示「將500萬枚兌換給各省青基會,另外500萬枚用於裝幀為紀念品」,但兌換價是多少,紀念品是以何價格「送」出,則語焉不詳,但劉文華自己在書中承認,97年時,一枚紀念幣的市場價已炒到30元人民幣。

曾任職青基會部門負責人的舉報者對本報指出,青基會並非全部按照面值1元的價格,將這些紀念幣兌給各省的。換言之,紀念幣是溢價(高於面值價)兌換的,至於溢價多少,不一而論。

帳款入個人戶口難清查

青基會財務部發出的報告證實了舉報人所言。報告列舉了青基會從94年10月至96年10月運作176萬枚紀念幣的財務情??,其中表明青基會是按面值支付央行的,兌換出去1,080,705枚,應收款為1,502,555元,即每枚平均溢價為0.39元﹔經過裝幀(附上紀念卡)紀念幣40萬枚,兌換出305,090枚,應收款1,649,242元,每枚平均兌換價為5.4元,溢價4.4元。

也就是說,青基會用「低入高出」的辦法「運作」紀念幣,僅這176萬枚有帳可查的,就賺取了至少170多萬元回報,而這相對於青基會所獲1000萬枚紀念幣的「運作權」,只是冰山一角,至於其他824萬枚紀念幣又如何「運作」,青基會的審計帳目中並無交代。

青基會基金部主任劉文華曾表示﹕「如果控制得嚴些,收入可達兩個億,甚至更多﹗」(見《希望工程調查報告》)然而,青基會財務部批評基金部讓少數人包攬紀念幣發行,居然以個人名義出庫、入庫、收款,紀錄混亂,帳目與實收款額及庫存數目不符,還有未經審批程序辦理,超越權限發行大量紀念幣等種種問題。

龐大收入填投資窟窿

舉報人稱,以每枚平均獲利5元計,1000萬枚紀念幣就有5000萬元收入,加上外匯兌價、義演收入等,這一時期青基會總收入應超過6000萬元。

至於這些錢用到了什麼地方﹖同一時期青基會的一個會議紀要可以佐證﹕96年10月27日青基會基金管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議題透露,近期需支出3126萬元,其中參股中青實業就要1200萬元,派「共同基金」紅利(青基會為吸收地方捐款供其投資所付高息)就要508萬元﹗即是說,基金會的「增值收入」,大部分要用於填那些投資的窟窿﹗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希望工程一筆糊涂帳 (3/20/2002)    
  • 港區代表擬人大質詢「希望工程」 (3/1/2002)    
  • 一個徹頭徹尾的謊言 看”希望工程”如何”救助”失學儿童 (12/2/2001)    
  • 跳級生三餐吃咸菜 學習成績拔頭籌讓同齡人羨慕 (4/28/2001)    
  • 我國首批“希望工程”學生留學加拿大 (4/28/2001)    
  • 希望工程:苦澀的輝煌 (4/19/2001)
  • 相關新聞
    港貿發局指參展商須守國安法
    港議員倡重塑深水埗排檔 締造文化旅遊區
    港初選案|戴耀廷今開始陳情 辯方倡判2年
    美國販運人口報告 香港被列第二級監察名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