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開發之紫坪鋪工程將斷送都江堰

人氣 10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3月22日訊】大紀元編者按:體現遠古天人合一哲學思想的古跡都江堰正面臨西部大壩水利工程紫坪鋪工程的毀坏。當今中國,強調人定胜天,改造自然,但仍天災泛濫。近百年來西方興起的筑壩水利工程思維,實質上有其破坏自然環境的一面,正遭學術界冷落。但全球有半數水利筑壩工程在中國,古人天人合一精神被遺棄,道德心法視為迷信。長江洪水泛濫,都江堰斷送在即,實質是中國傳統文化精髓最後的喪失。上圖為都江堰及李冰畫像。
—————————

西部開發十大工程之一紫坪鋪工程將斷送都江堰
王維洛(德國工程博士)

都江堰工程被列入國際科教文組織“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之目的就是保護世界尚存不多的自然与文化遺產。

都江堰和其它自然与文化遺產的一個不同之處,就在于它雖然建造于公元前200多年前,但至今還發揮重要的防洪和灌溉功能。但是這顆中國和世界文化的珠寶,就要被紫坪鋪大壩水庫工程所破坏。紫坪鋪大壩水庫工程是開發西部十大工程之一,是四川省實行“追赶型”、“跨越式”發展的一號工程,工程決策者認為該工程具有重大現實經濟意義。

*紫坪鋪工程效益人為夸大

紫坪鋪大壩水庫工程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紫坪鋪大壩水庫工程(距都江堰9公里),二是是魚嘴大壩工程(原設計距都江堰魚嘴340米),后者是前者的反調節工程,因此對外只稱紫坪鋪大壩水庫工程。据說這座50余層樓高的大壩的主要目的是農業灌溉、城市供水、防洪、發電、環境保護、旅游等。整個工程預算為69.76億元。

紫坪鋪大壩水庫工程的工程效益是人為夸大的。

首先,紫坪鋪大壩工程的設計灌溉面積為1134万畝,其實只是把受益都江堰工程的1100万畝灌溉面積,改換成了紫坪鋪大壩工程的效益。其次是紫坪鋪大壩水庫工程的防洪效益,決定大壩水庫防洪能力的最重要的技術指標,是水庫庫容和年徑流量之比,數值越大,防洪能力越大。紫坪鋪水庫的庫容量為11.12億立方米,而岷江年均徑流量900億立方米,前者只是后者的12%,根本不可能提高已有的防洪能力。

*取代都江堰得不償失

尤其目前岷江上游森林植被已經被破坏得十分嚴重,岷江泥沙量增多,11.12億立方米的水庫庫容,用不了几十年就會被泥沙淤滿。加上岷江中多卵石礫石,會加重水庫的淤積。到那時,自然洪水加上一個被淤滿的水庫,其威脅要比現在嚴重許多。紫坪鋪大壩建成之后,壩下的水流發生變化,都江堰工程將失去分洪功能。用紫坪鋪大壩來取代都江堰工程實在是得不償失。特別令人不解的是,在論證報告中竟然提出紫坪鋪水泥大壩工程的建設,可以大大降低洪水對都江堰的威脅,延長這座千年古堰的壽命。

都江堰工程是順應水勢而建,不怕洪水淹沒。2200多年來,它經歷了多少風風雨雨,經歷了多少洪水,就是1981年的特大洪水對它也無可奈何。相反,在紫坪鋪大壩和魚嘴大壩建立之后,要利用洪水來沖刷水庫中的泥沙,從紫坪鋪和魚嘴大壩沖下來的淤泥倒是很快會斷送了都江堰工程,也會破坏都江堰工程周圍地紫坪鋪大壩工程的建設,遭到了文物專家的堅決反對。

*紫平鋪工程是先斬后奏

1999年11月23日,國家文物局給四川省人民政府的信中,對紫坪鋪大壩,特別是魚嘴大壩,表示堅決反對,認為魚咀大壩距都江堰工程的魚嘴只有340米,而且大壩橫切古代文物百丈堤,對文物及都江堰的環境景觀有十分不利的影響。國家文物局明确表示,不同意的紫坪鋪大壩選址方案。

紫坪鋪工程導流洞1號施工支洞和右岸1號施工公路工程業已完工,首批庫區移民工作也已經開始。中國的工程環境影響評价報告制度,它的編制、審查和批准,對工程決策過程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影響,也不能起到保護生態環境的作用。先斬后奏,工程開工在前,工程環境影響評价報告的審查在后。即使環境影響評价報告通不過審查,工程也不會停下來,因為領導的決心已下,工程的合同已簽,工程的部分資金已經投下,開弓沒有回頭箭。

*愧對祖宗造孽子孫

都江堰,一座自然造化与科學美妙相結合的渾然天成的水利工程。雖然它建于2200多年之前,卻反映了先進的科學技術。

德國學者曾用先進的現代測量技術結合計算机,對都江堰工程進行測量研究,得到的結論是,完全符合現代水利工程的原理。都江堰工程雖然是人工构筑物,卻順應天時地利,展示了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自然觀。

紫坪鋪大壩工程對都江堰工程的危害,就在于它破坏了都江堰工程的功能,使都江堰工程成為紫坪鋪大壩的附屬品。2200多年來,都江堰工程為灌溉、防洪、航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如今這個人類最偉大的水利工程卻要斷送在我們這一代的手中!“天府美自古堰來”,都江古堰被破坏了,還有天府之美嗎?

—————————————

都江堰:人与自然共生息

王維洛

四川,自古以來就有天府之國的美稱,而這一切都是和建于2200多年前的都江堰水程分不開的。

*蜀太守李冰決計排洪災

《史記》是這樣評价都江堰的:都江堰建成后,從此成都平原“水旱從人,不知飢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

岷江是長江上游的一條大支流,發源于四川北部高山地區,年均徑流量900億立方米。流域總面積13.4万平方公里。每當夏秋山洪暴發時,江水奔騰而下,從灌縣進入成都平原,由于河道狹窄,古時常常引起洪災,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灌縣岷江東岸的玉壘山又阻礙江水東流,造成東旱西澇。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李冰任蜀郡太守,決計排除洪災之患,引水灌溉,李冰与其子二郎,邀集有治水經驗的人,對岷江的地形和水情作了實地勘察,規划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李冰根据川西的地貌條件,西北高、東南低,鑿開玉壘山,引水澆灌良田。又在岷江江心筑堤分水,堤的前端是“分水魚嘴”,把岷江分為內外二江。外江是岷江正流,經都江堰、樂山至宜賓入長江,全長700多公里。內江是人工渠道,經“寶瓶口”的節制,流入成都平原。

*維修都江堰歷代列史記

為了不使更多的洪水及泥沙流入內江,在分水堤中段修建了“飛沙堰”,讓洪水、泥沙自動泄歸外江,有效地控制了內江的流量,這樣既保證了灌溉,又避免了水患。這個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就由魚嘴、飛沙堰和寶瓶口三個主要部分組成。創業難,守業也難。歷代都把維修都江堰作為當時的一件大事。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人為都江堰修固完善作出了巨大的努力而載入史冊,有如三國時蜀國丞相諸葛亮等。

到如今都江堰水利工程可灌溉農田1100万畝,并一直承擔著城市生活与工業供水的任務。

*人類奇跡——無壩分洪、引水工程

兩千多年前建造的都江堰工程,“其設計之精密,營构之宏偉,實創人類科學治水之先例,建華夏文明之奇觀;征之四海,無出其右者。”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國自古以來人与自然和諧共存哲學的具體體現,是一個親自然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工程的效益是防洪、灌溉和航運,但是這個工程卻是個既無高聳的大壩,也沒有复雜的閘門控制系統,一切都利用自然地貌和水流動力。比如魚嘴与飛沙堰的建設,使岷江河床分為內江和外江,冬、春枯水季節,岷江水位較低,魚嘴將約十分之六的江水流入內江,十分之四的江水流入外江,保證了成都平原灌區的用水量,簡稱“四六分水”;而到夏、秋洪水季節,岷江水位相對升高,河流主流線相對變直,大部分江水流向凸岸,故魚嘴又將十分之六的江水排入外江,十分之四的江水注入內江,保證成都平原免受洪水的災難。

*無壩治水

無壩治水水利工程,曾經是古代中國最普遍的水利工程形式。可是近五十多年來中國的水利建設,卻是偏离這种有效的形式,采取筑壩攔水。例如毛澤東要用大壩把長江洪水在三峽這個總口子上卡起來,畢千功于一役。霎時間,中國大地上大壩水庫工程取代了這一無壩治水的水利工程形式。

中國几乎所有的天然河流都被混凝土大壩截斷,缺乏科學規划而盲目興建大批大壩水庫工程,導致河流下游斷流、地下水枯竭。順應河流水沙特性的水工程和無閘控制工程,被巨大的大壩和閘門所取代,天然河流渠道被混凝土的渠道取代。

*大壩工程負面結果被政府封殺

2000年底國際大壩委員會(WCD)公布了他們對世界上眾多大壩水庫工程的正負面影響的最新研究結果,特別指出大壩水庫工程對生態環境的破坏以及工程所帶來的移民問題。世界各大報紙都在顯著地位報導了這個研究結果,而中國有關方面卻全面封殺的這個科研成果。

西方國家的普通民眾現在都認為,用大壩巨庫攔水的治水措施,不能獲得所期望的成果。而中國則認為,用大壩巨庫治水,是現代化的標志。西方國家中小學課本中把埃及阿斯旺大壩當作破坏生態環境的實例,而中國的主要領導人卻認為它是埃及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柱。

*祖宗之訓導被忽略

1998年長江洪水后,中國人開始尋找洪水的原因,一些科學家在都江堰找到了回答。在都江堰紀念李冰父子的二王廟中,存有一塊石壁,上刻有都江堰治水的要訣:“深掏灘,低作堰”。

都江堰治水三字經全文為:深淘灘,低作堰;六字旨,千秋鑒;挖河沙,堆堤岸;砌魚嘴,安羊圈;立湃闕,留漏罐;籠編密,石裝健;分四六,平潦旱;水畫符,鐵樁見;歲勤修,預防患;遵舊制,毋擅變。“深掏灘,低作堰”這三字經是先人治水的經驗總結。

洪水泛濫,河流泥沙淤積,旱情出現,古來有之。但是中國這些年來出現的洪水、干旱災害,許多是人禍的結果,或者是人禍加重了自然災害的結果,也是違法“深掏灘,低作堰”原則的結果。五十年來,深掏灘基本沒有做,長江、黃河的河川越淤越高;高筑壩倒是做了不少。

*世界一半水庫大壩在中國

現在世界上的一半水庫大壩都集中在中國。

特別從八十年代以來,三峽工程提到了議事日程上后,中國人就把長江防洪的希望都寄托在這個巨壩上,而忽略了“深掏攤,低作堰”的教誨,忽略了堤防需要“歲勤修”。李銳當年就指出,只要安排分洪蓄洪區,确定平原防洪方案,加固長江江堤,不需要建設三峽大壩,也可以防御1954年型的大洪水。

可惜主其事者,志不在此,古人天人合一精神被遺棄。花費大量美元進口的用于“深淘灘”的挖泥船,也被調作運輸用,加固江堤的計划由于資金不足,拖了十几年一直沒有完成,以至于造成1998年長江洪水的重大損失。就是到如今,加固江堤的工作也還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

在1998年洪水中被沖垮的九江大堤,就象一個扶不起的阿斗,在2000年和2001年又先后發生第二和第三次潰堤,被朱熔基比喻為豆腐渣工程的九江大堤,如今被老百姓稱作成豆腐花工程。

—————————————

都江堰順勢利導融于自然

李易

見過都江堰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它總體結构非常簡單純朴。修建都江堰的一切都直接取之于自然,借助于自然,而又完全融于自然。

當一個生命體完全与自然融為一體的時候,它的生命就同自然關聯起來了。自然不坏,他的生命就得以存在。這些都是都江堰生命不衰的很關鍵的因素。

都江堰建成以后,一直得到人們的呵護,同時它也成了人生活中的一部份。

歲修是每年必須進行的維護都江堰的活動。建都江堰時,李冰作一石犀埋在內江中,作為歲修時候淘挖泥沙的深度標准。歲修的原則是“深淘灘,低作堰”。“深淘灘”是說淘挖淤積在內江江底的泥沙要深些,要淘到石犀為止,否則內江水量過小,不敷灌溉用;“低作堰”是說飛沙堰堰頂不可修筑太高,以免洪水季節泄洪不暢。

歲修的方法是在每年水量最小的霜降時節,在魚嘴西側,用榪槎(就是馬扎)在外江截流,使江水全部流入內江,然后淘挖外江和外江各灌溉渠道淤積的泥沙。到第二年立春前后,外江歲修完畢,把榪槎移到內江,讓江水流入外江,然后再淘挖內江河槽,進行平水槽和飛沙堰的歲修工程。清明節前,內江歲修完畢,撤除榪槎,開始放水灌溉。

*放水儀式表達對神明之敬畏

歲修大約在清明節時完成,然后砍榪槎放水。放水時鳴放爆竹,敲鑼打鼓樂,熱鬧而隆重。

堰工們先卸去壓盤石和壓盤木,將土埂挖至水面,拆去水面以上搪梁,砍斷岭子木、再砍斷盤杠結點竹線,拉倒撐子木和座兜,最后用大繩綁住“揭腦頂”。拉倒揭搓放水。砍揭搓放水后,更有許多祭祀儀式。堰工們要用竹杆打水頭,告訴流水:不要好坏朗不要沖毀橋梁,要安通順軌。年輕人沿江用石于遲打“水腦殼”。有的人放下鴨子,年輕人下水爭搶水頭鴨。老人們則爭舀“頭水”敬神。這一儀式中不是慶祝一种胜利,而是表達對江水滋養的感恩,是對神明的敬畏。

*現代力學改建都江堰失敗

當人与自然如此相互關怀時,人也就同自然可以同生息了,更沒有“人定胜天”的愚狂了。不過,這种看似簡單但意義很深的教訓似乎在現代科學的沖擊下很容易被拋棄掉。

抗戰時期,就曾有德、英、法、美等許多西方國家的現代水利學者、堤壩專家們,到都江堰共同參觀研究,認為常換流籠太麻煩,于是提出計划,以他們的現代力學方法,改建水泥壩,想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可是一下子就垮了,唯有恢复原狀,用几千年前李冰父子的老辦法。

都江堰給了我們一個深刻的啟示。古人相信河流的生命与靈性,從而沒有把都江堰當作一勞永逸地改變和控制河流,使人能凌駕于自然之上的工具,而是把它作為自然的一部份,作為同人們息息相連的生命存在。而工程本身所做也不過是對已存在的一切加以順勢利導。

—————————————

都江堰為何具精确參數?

歷智京

都江堰的具體結构參數雖然簡單,但非同尋常。

“魚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魚嘴而得名,它昂頭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內外二江。西邊叫外江,俗稱“金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東邊沿山腳的叫內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魚嘴的設置極為巧妙,它利用地形、地勢,巧妙地完成分流引水的任務,而且在洪、枯水季節不同水位條件下,起著自動調節水量的作用。

*“分四六”正好是黃金分割

魚嘴所分的水量有嚴格的比例。春天,岷江水流量小;灌區正值春耕,需要灌溉,這時岷江主流直入內江,水量約占六成,外江約占四成,以保證灌溉用水;洪水季節,二者比例又自動顛倒過來,內江四成,外江六成,使灌區不受水潦災害。在壁上刻的治水《三字經》中說的“分四六,平潦旱”,就是指魚嘴這一天然調節分流比例的功能。

在數學里有一個非常奇特的數0.618,稱之為黃金數。它有著令人不可思議的代數和几何性質。按照0.618的比例來分割,稱之為黃金分割,所以0.618也稱為黃金比例。黃金分割有著獨特的最优性質。“分四六”正好是黃金分割。

*李冰如何獲數据呢?

按照當前的方法,首先需要收集大量的气象水文歷史資料,然后進行分類,如十年一遇和百年一遇的大旱大澇,再利用歷史模型或數字模型進行分析,從而确定參數。顯然2200年前的李冰不可能有這些,不過也正是因為沒有這些,才能獲得具有永久性适用的參數。

數學里有一种技術,叫坐標變換。在不同的坐標體系,同一個几何形狀,在不同的坐標體系可顯示完全不同的形狀。在一個坐標中可能極為复雜,而在另一坐標體系可能就非常簡單。在簡單的形狀下,什么都是一目了然了。一條河流似乎很复雜,涉及到地理地質水文气象諸如此類。在別的空間中,一條河流是一個生命體。如果能透過這一空間而直接認識那一空間,河流的過去,現在和將來就可能一目了然了。當然,要透過這一空間,并不能通過坐標變換這种數學方法來實現,而是要通過人的特別的功能來實現。

*神話述李冰父子另外空間故事

由于現代人類受到西方實證科學的沖擊,同時淡化了心性与道德的修養,這种功能也就退化消失了。關于李冰建都江堰,有許多傳說,如李冰降伏孽龍在离堆之下,用石犀壓水怪,与江神要約等。這些傳說正是反映了另外空間所發生的事情。

四川有一句諺語叫“先有都江堰,后有天府之國”。

成都平原本是一塊盆地,它的西北是綿延的岷山山系。發源于成都平原北部岷山的岷江,沿江兩岸山高谷深,水流湍急;到灌縣附近,進入一馬平川,水勢浩大,往往沖決堤岸,泛濫成災;從上游挾帶來的大量泥沙也容易淤積在這里,抬高河床,加劇水患,現在的天府之國就會成一片澤國;特別是在灌縣城西南面,有一座玉壘山,阻礙江水東流,每年夏秋洪水季節,常造成東旱西澇。都江堰從根本上把水患變害為利。

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整個都江堰的工程中體現得最為充份。

“天人合一”并不只是一個哲學概念,而是人与自然之間客觀存在的相互制約,并且是主動的制約關系。現代科技工程人員,但過度依賴于數值分析和計算,不承認自然生命的一面,對自然的感悟能力不斷減弱。如此巧借天力的水利工程是現在任何一位水利專家都不可能想象出來的。

—————————————

李冰父子与鬼谷子屬大道高人
—傳都江堰在另外空間是天神降魔故事

李冰父子,清人錢茂所撰《歷代都江堰功小傳》中有對他們的簡述:李冰,戰國時人。知天文地理,隱居氓峨,与鬼谷友。時張若守蜀,与張儀筑城不就,兼苦水患,乃荐冰代若。冰營郡治,致神龜,鑿离堆,以避沫水之害。壅江作堋,穿鄲檢兩江,別支流過郡下,以行舟船。

李二郎為李冰仲子,喜弛獵,史軼其事,名字無考,世傳种种异跡,荐紳先生難言之。可征者,誰作五石犀,以壓水怪,穿石犀溪于江南,命日犀牛里,与其友七人斬蛟。

李冰与中國道家高人鬼谷子是朋友。鬼谷子是中國道家祖輩之一,擅長道家術數、神通。中國史書有很多關于鬼谷子用功能降魔、造山,福澤百姓的故事。鬼谷子是漢大將軍張良的師父,相傳活了八百年。据傳,張良隱退后,進山修道,就是去投奔師父鬼谷子。

有史書稱,李冰父子和鬼谷子是朋友,屬大道高手。李冰之子二郎,就是中國神話中的二郎神。二郎神功夫高強,孫悟空都敗在他手上。据傳說,二郎神為修都江堰,与四川蛟龍打丈,后与河神談判,做石犀牛鎮河怪,歷盡艱辛,設立都江堰,造福百姓。

古人說“天神打仗,百姓遭殃”。說得是另外空間正邪交戰,都會反映到人的空間,天人合一。相傳,都江堰在另外空間是一個降魔的故事,有大魔被二郎神制伏,換取天府之國二千多年的恩澤。道后來衰落,先天大道高人,在中國越來越少,到近百年來,道已經淪落為看風水、算命等民間小術,群魔亂舞,都江堰也遭此劫。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投資近億元 劉德凱傾力打造余秋雨的《文化苦旅》 (3/11/2002)    
  • 奇聞:一豬崽竟長有兩個頭 (12/8/2001)
  • 相關新聞
    投資近億元 劉德凱傾力打造余秋雨的《文化苦旅》
    法輪功創始人發表《驚醒》
    法輪功創始人發表《法難》
    【特稿】共慶世界法輪大法日 同走回升之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