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查制度與中國

人氣 5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3月3日訊】上週在全美以傳播媒體和視覺表演藝術專業聞名的愛默生學院 (Emerson College)舉辦了以“日常生活中的審查制度”(Censorship In Everyday Life)為主題 的學術研討會﹐這也是該學院視像與傳媒藝術系每年例行主辦的“多棱鏡會議”(PRISM Conference) 2002年度年會。 二月二十三日(週六)下午以“審查制度與中國”為題進行了中國專場討論。來自中國大陸的三位知識份子和藝術家孟浪﹑吳學燦﹑秦風應邀出席演講﹐到場的有中西方的專家學者及感興趣的人士四十餘位。

波士頓的詩人孟浪主講的題目是“光榮的顛覆﹕一九八O年以來中國現代藝術中的表達自由”﹐介紹了中國大陸現代﹑前衛藝術的發展狀況﹐以及中國對這種“叛逆”的﹐極具“顛覆性”的藝術的管制情況。秦風以“其他的空間”為題﹐介紹了近幾年他參與的在新疆﹑北京及歐洲進行的幾次行為藝術活動﹐其中在北京的展覽被中國有關部門查禁。

從華盛頓趕來的自由亞洲電臺時事評論員吳學燦﹐以“人人都是檢查員﹕中國共產黨控制的新聞媒體”為題﹐介紹了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大陸如何有效地控制媒體。吳學燦先生1975年到1980年任職人民出版社﹐1980年到1989年在《人民日報》工作﹐1989年天安門運動期間﹐因為將中國共產黨前總書記趙紫陽反對軍事戒嚴的消息﹐以《人民日報》號外形式向公眾公開﹐而被判刑入獄四年﹐之後被流放海外。吳先生根據自己在中國共產黨最高級別媒體工作的經歷﹐將中國共產黨控制媒體的方法做了簡要介紹。

吳先生說﹐中國大陸實際上並沒有正式的﹑有規章可循的媒體審查制度﹐共產黨是通過對人思想﹑精神的清理﹑在物質生活上的支配﹑在工作程序中的具體控制﹐以及近些年來頗具中國特色的以“反腐敗”為名的監控﹐來達到全面﹑深入﹑有效地緊密掌控媒體的目的。

共產黨對媒體工作人員的思想﹑精神的控制有四種方法﹐一是“搞運動”﹐從延安整風﹐反右運動﹐文化大革命﹐反資產階級自由化運動﹐到現在還在進行的“反法輪功”運動﹐共產黨發起的運動接連不斷﹐在各次運動中被批鬥﹑被逼自殺及被直接害死的人無法記數﹐而涉及的普通民眾更是以千萬計﹐不能與黨中央保持一致的人都是被“運動”的對象﹔二是“政治學習”﹐主要以學習英雄模範的方式進行﹐如學習雷鋒﹑張海迪﹐教育人們要“把一切獻給黨”﹐還如現在進行的“三講”學習運動﹔三是黨組織活動﹐如《人民日報》每個專業組(政治﹑工商﹑農業……)都有黨支部﹐每週學習三小時﹐每個人都要檢查自己對黨的四項基本原則的認識情況﹐(四項基本原則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堅持無產階級專政﹐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不但要自我批評﹐還要互相批評﹐嚴重時還要在全體工作人員大會上做檢查﹔四是不定期的整黨運動﹐“清理﹑純潔”黨的隊伍﹐由於主要媒體的領導都是黨員﹐因此控制了黨員﹐也就能控制媒體了。

如果媒體工作人員還可以在各種思想整頓活動蒙混過關﹐那麼共產黨對其在物質﹑生活上的控制就徒喚奈何了。由於主要媒體的工作人員的工資﹑福利如今依然掌控在國家(黨)的手裡﹐工作人員對黨的忠誠﹑擁護的程度就與其所得到的收入﹑待遇緊密相連了。一個記者文章寫得再好﹐如果對黨的方針﹑政策宣傳不力﹐也不會得到昇遷﹐而且媒體工作人員的職務是與行政級別套起來的﹐這決定了其住房條件﹑工資水平﹑出差的享受待遇(如坐飛機還是坐火車﹐可以住什麼樣的賓館等等)。如果政治上表現不讓黨滿意﹐將導致其生活方面的貧窮。

在具體的工作程序上﹐媒體工作人員也沒有“越軌”的可能。由於時間關係加上涉及具體的操作細節﹐吳先生沒有就此展開﹐而是著重介紹了近些年中國頗具特色的以“反腐敗”為名的“巧妙”控制。媒體工作人員屬於國家公務員﹐正式的收入非常低﹐僅夠維持基本生活﹐如果要想讓一家人生活溫飽﹑舒適一些﹐必須靠所謂的“灰色收入”﹐對於媒體工作人員﹐“有償新聞”即是其一﹐也就是拿誰的錢﹐就為誰做正面的報導。如今在大陸的媒體工作人員﹐幾乎沒有不拿灰色收入的。對此種現象﹐共產黨一清二楚﹐但並不在意。可是如果某人“在政治上犯錯誤”﹐沒有按黨的指示辦事了﹐那麼就以“腐敗”為名﹐將其逮捕﹐使其身敗名裂。

這樣媒體工作人員的小辮子﹑脖子﹑肚子甚至腦袋無不緊緊地握在黨的手裡﹐哪個還能不自覺地﹑嚴格地做起黨忠實的新聞檢查員來呢﹖有如此高超的﹑無所不在的控制手法﹐哪裡還需要什麼“新聞檢查制度”呢﹖也難怪中國政府發言人在回答外國記者的有關問題時﹐理直氣壯﹑驕傲自豪地﹑帶著幾分對西洋蠻夷輕蔑的口吻說﹕“中國沒有新聞檢查制度﹐中國媒體有著充份的新聞自由”了。(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相關新聞
觸目驚心:腐敗官員與黑幫勾結大揭祕
涉案35人金額27億 中行被挖大案要案線索二十二起
酷似《花樣年華》 徐靜蕾耿樂"情感地鐵"初春始發
徐靜蕾的《開往春天的地鐵》引發關注和爭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