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節奏樂隊的樂與淚

人氣 4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4月21日訊】

【大紀元波士頓記者楊天儀報導】“…對音樂人來說,玩樂器的技術並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玩音樂那份感覺和態度…音樂是一種藝術,用來表達自己,歌曲和歌詞也是為我們的情感服務,不需太執著自己演繹得好不好,盡心盡力去發揮便是…一首好的作品,不一定要有爐火純青的彈奏技巧,甚至是沒有歌詞的純音樂作品…只要作者能將感覺寫入曲中,而聆聽者又可以從曲中感受到那份感覺,這便是一首好歌!”

  這是香港樂隊RHYTHM吉他手Laputa Lee對音樂的追求﹐同時也道出了新節奏樂隊音樂人的心聲。憑著一份對音樂的熱忱與堅持﹐新節奏樂隊走過了13年的風雨歷程﹐當中經歷了離合聚散﹑平淡燦爛﹐見證了波士頓華人樂隊的發展歷程﹐現已成為其中的佼佼者。

  新節奏樂隊成立以前﹐波士頓曾有過馬士威樂隊﹑浪子樂隊﹑JKS樂隊﹑晨光樂隊﹑時代樂隊等華人樂隊﹐但由於是業餘樂隊﹐組隊純粹是出於興趣和愛好﹐樂隊成員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每每為了家庭和工作的問題被迫離開樂隊﹐樂隊通常維持數年便解散。新節奏樂隊成立於1989年﹐成員來自各行各業﹐其中包括一些前馬士威樂隊和晨光樂隊的成員﹑和來自中國和香港的音樂人﹐主要策劃人是陳秀華女士。樂隊主要演譯一些港臺流行歌曲﹐成立的當初獲得前進會的支持﹐借出場地給樂隊練習和聚會。

  1989年8月在波士頓華埠的中秋慶祝會上﹐新節奏樂隊進行了第一次的登臺表演﹐初展雛聲。隨後漸漸活躍於不同的華人社區活動;如中國賑災義演﹐社團宴會助慶﹐節目表演﹐各種舞會﹑晚會中﹐在波士頓華人社區中贏得了大家的喜愛﹐成員也逐漸增加﹐最多時曾有二十多人。1992年﹐新節奏樂隊加入僑聲音樂社西樂組﹐改名為“僑聲新節奏樂隊”﹐與僑聲音樂社攜手推動波士頓華人社區的音樂活動。經過三年多的錘煉﹐新節奏樂隊的風格越趨成熟﹐水平越來越專業﹐曾受邀大波士頓文化協會的專業表演。自1992年起連續三年舉辦了“波士頓華埠劇場”音樂會﹐受到了華人社區的歡迎和重視。為了更好地服務華人社區﹐滿足喜好音樂的各界人士﹐樂隊自1992年開始舉開辦各種音樂班﹐教授基本音樂理論﹑流行音樂樂器知識﹑演唱技巧﹑運氣方式等。於1995年樂隊更獲得大家的認同﹐參加國際龍舟節的表演﹐在查爾斯河畔著名的“SHELL”演奏廳進行了公開表演。自1998年開始至今﹐新節奏樂隊還主辦了“中國學生歌唱比賽”﹐吸引了眾多華裔學生的參與﹐在波士頓造成了很大影響﹐香港“歌唱新秀大賽”在美國分賽時的獲獎者不少正是新節奏音樂班的學生。後來新節奏樂隊離開僑聲音樂社﹐在高雅樓上自租場地練習。一年前﹐主要成員陳秀華和曹勇在昆西市中心開了新節奏餅屋﹐新節奏樂隊也搬到了餅屋的地庫繼續發展。

  樂隊早期的成員包括來自廣州的有“華埠許冠傑”之稱的專業歌手/鼓手曹勇﹑吉他手/歌手陳競存﹑電子琴手/歌手陳秀華﹑低音吉他手陶林和歌手楊麗華等。中間成員雖有聚散的變化﹐樂隊成員曹勇﹑陳秀華﹑陶林始終是樂隊的主力。現在樂隊的主要成員除了以上人員外﹐還有歌手司徒偉銘﹑阿May﹑吉他手阿敏和Steven等。值得一提的是歌手楊麗華﹐她本是一名平凡的家庭主婦﹐加入新節奏樂隊後成為一名歌手﹐參加了各種演出活動﹐人生由平淡走向燦爛﹐隨著樂隊的成長慢慢體會到人生的各種滋味﹐後來楊麗華不幸得了癌症﹐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她衷心感謝樂隊給她這個平凡的女人帶來過光輝的時刻﹐使她的人生過得充實豐盈。她的墓碑上刻有新節奏樂隊的名字﹐可見新節奏樂隊在其人生中的重要的地位。確實﹐新節奏樂隊使不少成員實現了音樂夢想﹐獲得了人生的自我實現和滿足。

  採訪中﹐樂隊成員曹勇﹑陳秀華﹑陶林﹑阿May﹑阿敏和Steven為我們即興演奏了“光輝歲月”﹑“銷魂夜”等歌曲﹐在地庫昏黃的燈光中﹐看著成員自資購買的各種閃亮的樂器﹑設備﹐聽著歌手淳厚的歌聲﹐我們看到了他們能持續到今的原因﹐就是這份對理想的堅持,他們熱忱付出, 使樂隊走過了風雨飄搖﹐到今天成長茁壯﹐我們相信它必將邁向光輝的明天。◆
(圖片說明﹕ 樂隊部分成員(左起) 曹勇﹑Steven﹑阿敏﹑陶林即興表演)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減少超速駕駛 波士頓擬舖上千減速帶
麻州難民庇護所 7月起發驅逐通知
波士頓Lyric Stage力作《黃色面孔》 6月上演喜劇戲中戲
Clark Art法國新古典藝術展 6/15免費開幕講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