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MSN“偷襲”AOL 搶奪用戶初見成效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5月30日訊】仔細算來,美國在線(AOL)統治美國的互聯网接入服務已經有了6年的歷史,情況正如微軟統治桌面電腦的操作系統一樣。現在,美國在線的老大地位顯露出岌岌可危的跡象:用戶的增長速度開始放緩,互聯网廣告收入在1年內就暴跌了31%。為此,美國在線時代華納的首席運營官–彼特曼–空降到互聯网業務部,准備開始一場惊天救亡行動。

  eNet5月29日消息,美國在線門戶大開,正好為微軟乘虛而入提供了方便。今年秋季,微軟旗下的“微軟网絡”(MSN)將會向用戶提供一些全新的服務,單是做廣告就會花掉1500万美元,以期吸引一些AOL的散兵游勇。MSN還會向寬帶用戶提供免費的接入設備,甚至專門編寫了一套程序,以方便用戶把网上地址本和約會記錄等從AOL過戶到MSN。目前,MSN的用戶數量為800万名,而AOL的數字則為3400万名。

  搶占用戶初見成效

  現在每天訪問MSN的免費用戶已高達2500万名,微軟正向它們頻頻拋出繡球,以期能夠吸引某些免費用戶變成付費用戶。微軟的努力已經開始顯現功效。今年初,MSN宣稱自己在過去一年里吸引到的新用戶數量已經跟AOL持平————100万戶。AOL則聲稱MSN的數字有水分,當中有至少30万戶不應該被計算在內,因為他們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付費用戶。

  MSN和AOL兩家在言辭上針鋒相對。微軟方面稱有大量用戶放棄了美國在線而轉投它們的怀抱,后者則聲稱MSN還稚嫩得很,尚不足以构成威脅。事實上,微軟要打贏這場硬仗將是十分艱辛的一個過程,因為互聯网新注冊用戶的數量近年來的下跌速度極為迅速。用戶增幅最大的是1999年,當年錄得24%的數字。但是今年這個數字預計將下降至76%。這意味著MSN要使業績取得增長,就必須更多地依賴從AOL手中搶奪現有用戶,因為單靠新用戶的注冊已不能滿足MSN的增長需要。

  微軟更具實力

  微軟和美國在線都可以稱得上是互聯网領域的泰斗,但是前者似乎更具實力:微軟手中現在持有380億美元的現金,每年的現金流量達146億美元,而且負債為0。相比之下,美國在線時代華納的債務則高達286億美元,手頭現金只有86億美元,每年的現金流量僅為55億美元。

  由于大幅打折,MSN在每位用戶上取得的收入可以算是業內最低的:每個月僅為9美元,而AOL則為25美元。兩年前,MSN為了吸引新用戶,甚至允諾只要簽訂3年的協議,就能取得高達400美元的補貼,此舉為MSN增添了300万名的用戶。

  重新打造MSN

  MSN新推出的廣告著力抬高自己的形象,与此同時,公司的高層也正在重新考慮MSN的定位。AOL的策略是把自己打造成一個网上社區,用戶可以在社區內獲得各种各樣的寬帶服務。MSN現在的賣點則是互聯网的門戶网站,用戶可以借此提高工作效率而不是進行單純的社交活動。現在有100名編程專家正在全力以赴,希望能夠在今年11月推出全新界面和全新功能的MSN网站。

  MSN的首席執行官默迪稱,新的MSN网站將會令用戶和投放廣告的商家各得其所,所有人都會發覺新网站的吸引之處,其結果就是,付費用戶數量增加,廣告投放量也會同步增加,最終形成“雙贏”的局面。

  在与AOL的競爭中,MSN現在還只能算是一名弱者。不過凡是打上“微軟”標記的事物,都有著一种一而再,再而三的精神去努力求存然后繁榮昌盛。現在的AOL還占有絕對的統治地位,但說不定某天等你一覺醒來,你會發覺AOL的地位已經被MSN取代了。羅文毅編譯

  MSN轉型一波三折

  MSN曾有過數次轉型失敗的經歷。1995年,MSN曾試圖把自己打造成一個類似AOL的网上社區,隨后又變身為純粹的互聯网接入服務提供商,之后MSN又把触角伸向了网上內容供應商,甚至一度試圖拍攝情景喜劇。事實證明MSN的努力均付諸流水。

  微軟的CEO巴爾默終于忍無可忍,于1999年委派默迪(网站現任的首席執行官)負責MSN的營銷工作,隨后又讓其接手整個MSN。在默迪的領導下,MSN迅速對AOL的地毯式轟炸作出了回應:MSN寄出了數以百万計的免費試用光盤,又与不少大型連鎖店進行聯合促銷,結果知名度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MSN仍需努力

  MSN     VS     AOL
  付費用戶 
  770万           3400万
  每月瀏覽者
  8300万          9200万
  每位用戶平均瀏覽時間(每月)
  178分鐘           444分鐘

  從AOL手中搶奪現有用戶是MSN滿足增長需要的關鍵。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微軟挑戰AOL 推出領先MSN地圖服務
MSN爭搶AOL用戶不惜血本 5千萬美元“拉攏”網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