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授遭解聘事件”真相調查

人氣 2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5月31日訊】千龍新聞網5月30日消息﹐從5月20日開始﹐北京三家媒體相繼報導了中國音樂學院某“教授”遭解聘的事情﹐其中一篇于28日發表﹑名為《一位音樂教授被解聘的背後》因為揭露了藝術院校在高考招生中存在的“黑幕”﹐而被各地媒體廣泛轉載﹐並成為網站上評論最熱烈的新聞之一。

5月29日﹐中國音樂學院校方接受記者採訪﹐表示上述媒體報導的都是一面之詞。被解聘的李光陸既非教授﹐更非勇揭黑幕的英雄﹐而是該校一個因違反考試紀律﹐擾亂考場秩序而受到學校行政處份的教師。

5月20日﹐京城兩家報紙對中國音樂學院老師李光陸被解聘一事作了報導﹐其中一家報紙標題為《提出考紀存在問題被指擾亂考場秩序中國音樂學院一教授遭解聘》。5月28日﹐某報以《一位音樂教授被解聘的背後》對事件作了長篇報導﹐同時揭露了藝術院校招生考試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現象。該報導迅速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並被多家媒體轉載。

雖有細節上的不同﹐但三家報紙均引用的是李光陸因被解聘而遞交給北京市教委的申訴材料﹐事件敘述大體一致。根據李光陸的說法﹐4月17日﹐中國音樂學院器樂系吹打專業復試考試中﹐主考官管樂教研室主任王老師當着18位考官及所有考生的面﹐對一個考生直接發表議論﹐當眾指出他的笙演奏有問題。李光陸認為這樣違反了招生紀律﹐不僅會誤導其他考官公正評分﹐還會給考生造成壓力﹐影響其繼續考試的發揮。於是他提出了反對意見﹐但遭到了王老師的反對。此謂第一次爭論。

隨後﹐按照規定﹐考生復試要演奏兩首曲目﹐原則上一首快板一首慢板﹐但當日考試中王老師沒有宣佈這項規定﹐讓其中一位考生只演奏快板。李光陸提出意見後同樣遭到王老師反對。這是第二次爭論。

當天下午﹐器樂系系務會和招生委員會將情況上報。18日﹐中國音樂學院本科招生委員會作出決定﹐認為李光陸“擾亂考場秩序﹐違反考試紀律”﹐隨後將其解聘。18日下午﹐李光陸向學院提起申訴。23日﹐中國音樂學院作出進一步處理﹕給予李光陸嚴重警告處份﹐同意器樂系解除其任教聘約的決定。5月8日﹐李光陸委託律師正式向北京市教委提起行政申訴。

29日﹐中國音樂學院院長金鐵霖教授等院領導以及親身經歷“4·17事件”的器樂系招生委員會6位委員接受了記者採訪﹐指出媒體報導存在多處失實﹕

首先﹐李光陸不是教授。在媒體報導中﹐有兩家媒體將其稱為中國音樂學院教授﹐而實際上李光陸只是國家一級演員﹐並不具有教授職稱。

其次﹐三家媒體對整個事件的描述均引用的是李光陸的材料﹑說法﹐完全是顛倒黑白。在4月17日考試過程中﹐恰恰是李光陸首先違反了考場紀律﹐當着考生的面發表了評論。

當時﹐第一位考生演奏完準備的曲目﹐系副主任張尊連當場剪開視奏題卷宗發給李光陸時﹐他當着考生面質問﹕“這個視奏題誰出的﹐太沒水平﹐太業余了……”並表示﹐“儘管如此﹐我認為這個考生視奏的還是很好﹐三連音節奏很準確嘛。”這時﹐主持考試的教研室主任王以東要求李光陸不要在考場內發表個人評論意見﹐有什麼問題待考試後解決。李光陸離開座位﹐打斷王以東的話說﹕“是你懂還是我懂﹐我是笙專業教師﹐而你是搞打擊樂的﹐你不懂笙專業﹐你也不能發表個人評論。”在大家的勸阻下﹐李光陸才回到座位上。

此時﹐笙專業教授張之良﹐也就是發現﹑培養李光陸十多年的老師建議先讓考生退場然後從笙專業的角度闡述了個人意見﹐才使得考試得以繼續進行。此為第一次爭吵。

第二次爭吵是這樣發生的。教研室主任王以東說﹐器樂系專業復試要求演奏兩首曲目﹐可根據實際情況由主考教師選取其中段落演奏﹐從未有規定快慢板一說。然而﹐在第二位考生演奏完曲目準備視奏時﹐李光陸又一次從座位上站起來﹐再次當着考生的面質問他“為什麼只讓他演奏快板﹐而不演奏慢板”﹐對其主持考試提出異議。

器樂系考試委員會委員之一﹑國際揚琴協會副主席項祖華教授說﹐李光陸第二次站起來發言時﹐他看考試進行不下去了﹐作為考試委員會委員﹑老教師﹐他覺得自己有責任制止李光陸﹐於是對李光陸說有意見會後提﹐現在擾亂考場秩序是不對的。沒想李光陸一下子把矛頭對准他﹐竟然說“我們教研室考試輪不到你說話”﹑“你已經六十七八了﹐你該退了吧﹐你不要擋年輕人的道”﹑“你發病氣死了我不管﹐你快跳河去自殺吧”……結果引起考場混亂﹐致使考試中斷20分鐘。

在座的6位系考試委員會老師均告訴記者﹐是李光陸自己先挑起事端﹐擾亂考場秩序的﹐到頭來他卻倒打一耙﹐把這個罪名反扣在維持秩序的其他老師身上。

談到解聘問題﹐器樂系主任﹑國家著名的琵琶大師劉得海教授說﹐這純屬學校內部事務。是否解聘一個老師﹐主要是看工作量需不需要﹑有沒有業績﹑道德品質如何。而李光陸無視考場紀律﹐擾亂考場秩序﹐並對勸阻他的老師進行漫罵﹑侮辱﹐根本不能為人師表。所以系裡面按照程序決定解除其任教聘約。解聘不等於開除﹐李光陸仍然是院裡的正式職工﹐工資﹑福利照發﹐目前在學院內部人才交流中心待聘。

“倒打一耙者被媒體塑造成了英雄”

29日下午﹐記者看到某網站再次轉載了這則消息﹐只是標題已經改成了《因質疑藝術招生不公正中國音樂學院一教授遭解聘》。

報導中﹐有媒體稱“一些老師認為﹐李光陸正直﹐脾氣太壞﹐不會保護自己”﹐並引用李光陸自己的話說﹕“違反考紀的是其他考官﹗在考場上﹐我當場指出來﹐觸動了一些人的利益。”但學院老師們告訴記者﹐事實並非如此﹐李光陸違反考試紀律事件的發生並不是偶然的。接受採訪的老師們舉了很多例子說明瞭李光陸的一貫表現。

張之良教授告訴記者﹐2000年﹐一個來自外地的考生找李光陸輔導過﹐然而考試時演奏技術一般﹐視唱練耳不及格。於是李光陸三番五次找院系為這個學生活動﹐並找到教視唱練耳的老師﹐要求給學生改分數。老師拒絕了﹐他就大發雷霆。

70年代時張教授曾將樂曲《單簧管波爾卡》改編了一下﹐加上合音﹐作為學生上課的練習曲。然而在今年出版的全國民族樂器演奏藝術水平考級系列叢書《笙曲集》部份﹐李光陸赫然將張教授移植的這首樂曲稍做一點改動後﹐換成他的名字﹐並將曲式結構等一字不改地照抄﹐還抄錯了一個英文字母。

5月30日﹐記者就張教授所說的例子電話採訪了李光陸。他表示自己從未為那個外地學生活動過。至於《波爾卡》樂曲﹐他說全國移植該樂曲的人很多﹐他是根據自己的想法移植的﹐跟張教授毫無關係。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京城媒體刊登的三篇報導用了絕大多數篇幅在描述李光陸的意見和說法﹐其中有兩篇隻字未提學院意見。據第二家報導此事的媒體記者說﹐他當時聯繫了中國音樂學院想採訪此事﹐但出稿時間太急﹐沒能在事前得到學院答復。他還採訪了北京市教委法制處的有關人士﹐得到的說法是“實際情況複雜得多﹐並不像李光陸說的這麼簡單”﹐然而這句話被編輯刪除了。

中國音樂學院的老師們說﹐自5月20日兩家媒體報導出來後﹐他們就寫了關於此事件真相的書面材料。後來在第三家媒體採訪時﹐他們向記者提供了所有書面材料﹐然而報導中只引用了材料中兩句半話﹐對“4·17事件”的描述幾乎全是李光陸的話。隨後李光陸將這份報紙在校園內到處散髮﹑張貼﹐造成了極壞的影響。

張之良教授接受了第三家媒體採訪﹐29日的見面會上也邀請了這家媒體記者。張教授說﹐他詳細敘述了事件經過﹐然而文章中沒有體現。始終報導的是李光陸的一面之詞。

“在媒體的斷章取義下﹐倒打一耙的李光陸竟被塑造成了揭露黑幕的英雄。”器樂系副主任劉順說。

“招生黑幕”是社會問題

引起強烈反響的報導《一位音樂教授被解聘的背後》一文分為兩個部份。第一部份是對整個事件的描述﹐將其稱為“4·17高考事件”﹐第二部份則是揭示當前藝術專業招生的“黑幕”﹐將“這起事件”看作反映招生不公平的“一個信號”。這種聯繫引起了學院老師的普遍不滿。

器樂系副主任劉順老師說﹐所謂的“4·17事件”與窮人的孩子不要學音樂沒有任何關係。將招生中的黑幕作為社會問題探討甚至繼續追查可以﹐然而媒體卻將此事與李光陸的解聘聯繫在一起﹐顯然矛頭直指中國音樂學院﹐在暗示學校有多黑。“處理李光陸是學院對教師違紀問題的正常處理﹐是工作中一個非常正常的程序。”

老師們認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學習藝術專業成本高﹐對家境貧困的人的確有困難。然而這個問題絕不是單純的招生“黑幕”造成的。

某報記者講了這樣一件事﹕某家長要培養孩子學舞蹈。該家長說﹐孩子就算千辛萬苦考上了清華﹑北大﹐畢業後也未必能找到好工作。然而我現在即使培養孩子要花10萬塊﹐但她從藝術院校畢業後就能進好的歌舞團﹐很可能一年之後就能賺回20萬。

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困難﹑成名後豐厚的回報讓稍有天賦的孩子選擇了學習藝術。即使不能成為專家﹐也可將其作為特長﹐以便在選擇好的中學﹑參加高考時加分。

學院附中校長沈誠說﹐據估計﹐中國學琴的孩子至少有百萬。需求這麼大﹐而我國藝術類教育資源又這麼缺乏﹐自然造成這個市場價格偏高。就算在國外﹐雖然中小學普及藝術類特長教育﹐但真正頂級的音樂學院﹐其學費也是讓許多孩子望洋興嘆的。另外﹐學習藝術的成本本來就高。比如一個孩子學鋼琴﹐稍微好一點的琴就要上萬﹐平時還要上各種輔導班﹐經濟條件不好根本難以承受。再比如培養一個指揮家﹐除了需要老師一對一的教育外﹐同時還需要兩個鋼琴伴奏。“算一算這就是多少成本﹖”

老師們告訴記者﹐為了考他們學校﹐有些家長甚至辭了工作﹐專門在附近租房子陪着孩子復習考試一年多。然而藝術跟別的不一樣﹐孩子必須有天賦有潛質。也許孩子在當地拔尖﹐但畢竟學院招的是全國“高精尖”的頂級人才﹐錄取率極低。“放榜的時候﹐家長當場癱在地上的都有”。一旦考不上﹐投入這麼多﹐很可能會產生各種怨言和懷疑。另外﹐藝術類招生有特殊性﹐其專業課在基本標準一致的情況下﹐還有很多方面﹐每個老師的取向沒有完全一致標準。比如外貌都是其中一個因素。因此某個老師給學生分打低了並不意味着這個老師對該生的輔導老師有意見。“錢不是萬能的。也許有老師腐敗﹐但那隻是個別現象。藝術類招生就是收弟子﹐是要出成果才行的。要是資質真的很差﹐給再多錢都不會招。”

院方認為﹐中國音樂學院在大學生招生中嚴格按照國家規定辦事﹐不收贊助費。為了嚴肅考紀﹐學院每年都在總結﹑改進﹐比如所有老師一起擔任考官﹐一人一票﹐打分寫評語﹐並且分數事後公開可查﹔比如視唱樂理考試中採用電腦題庫﹐在考試前一天晚上隨機抽取封存﹔比如打亂考場﹐直到進考場前才通知相關老師﹔比如紀委委派監督員等等。“總之﹐李光陸事件是學院建院以來在招生工作中首次發生的﹐對他的處份也是為進一步嚴肅考紀採取的措施﹐一切都是符合程序的﹐並且有據可查的。”(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臥虎藏龍」監製強調沒有盜用音樂
【新聞大破解】A股又跌破三千點 經濟多癌併發
【新聞大家談】拜登川普2024首場辯論 火花再現
美國籲中國人赴美學文科 專家:有兩個好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