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南遷珍貴文物得以保存 工作人員不畏艱難可歌可泣

人氣 3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訊】此次在寶爾博物館隆重推出之「皇權南京博物院精品展」主辦學者南博的院長﹑寶爾博物館榮譽館長徐湖平教授指出,南京博物院為蔡元培先生於六十五年前倡導建立的原中央博物院,原計劃建立自然﹑人文﹑工藝三館,後因戰爭只建了人文館;在他擔任院長後首先籌建了一座現代化的文物庫房,九九年建立了「藝術館」完成蔡元培等老一代學人的遺願。
  
他說明當年,有關人員為保存中華文物將國寶南遷的偉大事跡,清宮收藏,承襲自宋﹑元﹑明三朝宮廷,再加之兩百六十七年的蒐藏,文物極為豐富。中華民國成立,一直留住在紫禁城北部的內廷中,一九一四年國民政府在紫禁城南部的外廷設立古物陳列所,並將前清熱河避暑山莊和瀋陽故宮的文物撥交該所。
  
民國初年軍閥混戰,直到一九二四年,馮玉祥進駐北京命溥儀遷出北京,使得文物不致繼續流失,功不可沒。
  
次年十月十日,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同時展開展覽,一九二八年六月國民革命軍進入北京,國民政府命易培基接管故宮,十月公佈「故宮博物院組織法」故宮正式成為國民政府之下的一個機構。除持續原有的查點文物及編目工作,加強文物展覽;同時進行刊物和專書的出版。到了一九三六年出版品已多達數百種,這是故宮二十世紀的第一個黃金時代。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以後,中國北方局勢動蕩,國民政府決定將故宮文物南遷。南運上海的文物共分五批,總計運出一三四九一箱,同時也附帶運出分藏於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的文物六○六六箱。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爆發,故宮將八十個鐵箱文物精品用輪船運往武漢,轉長沙﹑貴陽﹑安順,最後運往四川巴縣,這是一路。
  
其次上海戰事失利,南京故宮搶運出文物一六○○○餘箱,包括古物研究所和頤和園的,分別由水陸兩路撤離。水路首先經由長江運到漢口,接着運往宜昌,抵達重慶南北兩岸的倉庫,後又西運樂山。陸運用火車載運北上,再轉隴海路西行,運抵陝西寶雞,又用卡車運往南鄭﹑褒城,最後抵達峨嵋。
  
一九三三年國民政府在南京成立的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延聘中央研究院史語所長傅斯年兼主任,下設自然﹑人文﹑工藝三館。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中博籌備處的文物箱件也水運西遷,首先運抵重慶,三九年以後,又分別運往昆明﹑樂山,最後運抵四川南溪。戰亂中,中博籌備處仍進行對川康民族﹑舊式手工業﹑西北史地﹑彭山漢墓等考察和發掘的工作,成績卓著。
  
四五年八月,日本投降;故宮先後將文物集中到重慶再運抵南京。中博籌備處的文物也全部運回南京,政府將古物陳列所撤銷,該所南遷文物撥交中博籌備處。
  
一九四八年秋國共戰爭,故宮和中央圖書館﹑中央研究院史語所﹑中博籌備處決定挑選文物精品運往臺灣。該年年底第一批文物箱件由海軍載運,次年第二批文物由商船,第三批箱件仍由海軍載運抵臺共二九七二箱,只是北平南遷箱件的百分之二十二,但頗多精品。中博籌備處運臺的有八五二箱也多是精品。餘下的大批文物在一九四九年以後陸續運回故宮博物院一萬餘箱,但至近還有二二二一箱仍封存於南京庫房,由南京博物院保管。
  
在這場長達十餘年的慘烈的戰爭期間,由於工作人員不畏艱難險阻,盡職盡責,南遷文物數量雖巨,卻沒有一件丟失和損傷,工作人員的精神﹑事跡,可歌可泣,令人佩服,由於他們的流血流汗,珍貴的國寶得以保存。

上圖為「金銀錯雲紋銅牛燈」。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