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生

肖祥云

人氣 12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9月15日訊】立秋已經一個月了,立秋之后天气由熱漸涼,進入了“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初秋由于盛夏余熱未消,气溫仍然很高。加之時有陰雨綿綿,濕气較重,天气以濕熱并重為特點,常有“秋老虎”出現。但中秋后,雨水漸少,天气干燥,晝熱夜涼,气候寒熱多變,身體一旦不适,便易傷風感冒,舊病也易复發,所以有多事之秋的說法。人體的生理活動要适應自然界陰陽的變化,因此,秋季必須注意保養內守之陰气,凡起居、飲食、精神、運動等方面調攝皆不能离開“養收”這一原則。

起居調養

秋季,自然界的陽气由疏泄趨向收斂、閉藏,起居作息要相應調整,《素問極|气調神大論》說:“秋三月,早臥早起,与雞俱興。”早臥,以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气。早起,以順應陽气的舒長,使肺气得以舒展。有人對腦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發病時間進行過調查研究,發現這類疾病在秋季發病率較高,發病時間多在長時間睡眠的后期,而秋季适當早起,可減少或縮短小血栓形成的机會,這對于預防腦血栓發病有一定意義。

秋燥,常會使人的皮膚和口角干裂,皺縮增多,口干咽燥。還可見毛發脫落增多,大便亦易干結。這時應注意保持室內一定的溫度和濕度,要适當多吃水果和補充水分。秋令气溫多變,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出現“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況。因而,應多備几件秋裝,如夾衣、春秋衫、絨衣、薄毛衣等,做到酌情增減。

飲食攝養

秋屬肺金,主收。酸味收斂補肺,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盡可能少食蔥、姜等辛味之品,适當多食一些酸味甘潤的果蔬。

秋燥津液易傷,引起咽、鼻、唇干燥及干咳、聲嘶、皮膚干裂、大便燥結等燥症。因此秋季在飲食上宜多選甘寒滋潤之品,如百合、銀耳、山藥、秋梨、藕、鴨肉、柿子、芝麻等,以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秋季飲食除了以酸、潤為主之外,還須注意的是,夏季過后,暑气消退,人們食欲普遍增加,加之秋收食物品种丰盛,此時不宜過多進補,以免“飲食自信,腸胃及傷”。

精神養生

秋季气候漸轉干燥,日照減少,气溫漸降,尤其深秋之時,草葉枯落,花木凋零,一些人心中常會因此產生凄涼、垂暮之感,懮郁、煩躁等情緒變化。故有“秋風秋雨愁煞人”之言。這時,人們應該保持神志安宁,減緩秋季肅殺之气對人體的影響。收斂神气,以适應秋天容平之气。

運動護養

金秋季節,天高气爽,是開展各种運動鍛煉的好時期。在鍛煉時,一方面要根据個人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另一方面要針對季節特點進行自我鍛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季是收養的季節,運動也應遵循這一規律。運動量不宜太大,不宜劇烈。秋天气候多變,天气漸冷,此時可逐步進行一些耐寒鍛煉。

保健防病

秋季是腸炎、痢疾、乙型腦炎等病的多發季節。要做好預防工作。首先要搞好環境衛生,消滅蚊蠅,注意飲食衛生,不喝生水,不吃腐敗變質和被污染的食物,按時接种乙腦疫苗。

秋季燥邪易傷人,除适當補充一些維生素外,對于确有陰傷之象,表現為口燥咽干、干咳痰少的人,可适當服用沙參、麥冬、百合、杏仁、川貝等,對于緩解秋燥有良效。

(健康報)(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養生一日三杯水
茶:養生傷身 濃淡有別
台灣師大暑期將開辦少林功夫禪與養生研習營
孫中山的養生“四物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