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留學生46萬 送給“洋學校”數十億美元

人氣 2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9月27日訊】目前有資料顯示,中國在外留學人員高達46萬人,僅學費這一項,中國人每年投入“洋學校”的錢就達數十億美元。而在龐大的“留學大軍”中,小留學生占的比例越來越高,他們的消費水平比起那些大留學生來說,似乎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更有甚者,一些小留學生一到了國外,就把學習的任務拋諸腦後,開始開名車、住別墅,頻頻出入各種社交場合.

環球時報9月25日報道﹐前日,記者到倫敦希思羅機場去接一位來英國讀研究生的朋友。盡管航班信息屏上明明顯示飛機已準時抵達,可苦等了大約3個小時,纔見他步履匆匆的身影。一問纔知,在健康檢查處,一名中國小留學生因不懂英語急得要哭,已經辦完手續的朋友出於好意客串了一把翻譯。可沒想到,這批學生總共有50多個,他又不好意思“半途而廢”,隻好堅持到底。說到這裡,朋友感嘆道,看著他們年齡都不大,基本都是頭回離開父母,自己受點兒累倒也沒關繫,隻是50多人在他的幫助下順利入境,卻沒幾個人說個“謝”字,令人心寒。

中國小留學生異軍突起

隨著中國海外留學熱不斷升溫,類似的小插曲時有耳聞。據中國有關部門的統計顯示,目前在外留學人員總數已達46萬人,分布在全球至少103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尤以美國和英國居多。據美國方面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已經連續3年成為美國最大的留學生來源國,光是每年簽發給中國留學生的簽證就近2萬張。目前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已接近6萬人。此外,到英國留學的中國人也不斷增加,大有躍居各國之首的態勢。雖說具體人數尚無統計,有說3萬,也有說6萬。不過,據英駐華使館透露,僅2001年,留學簽證就發放了1.7萬張。而且在留洋求學方面,中國學生和家庭十分慷慨,據說中國留學生每年都要向國外送去數十億美元。

與過去相比,中國留學生的情況有兩大變化:一是過去出外求學的中國留學生主要是靠公費或國外大學提供獎學金,攻讀博士或碩士學位。而在新一輪留學熱中,盡管這部分人仍占較大比重,但自費留學人數正迅速增長,而且留學層次也呈現多樣化。最主要的是小留學生的異軍突起,其中,又以高中生占主導地位。在英國,學生從中學畢業後,雖可獲得一張GCSE普通中學教育證書,卻不能直接上大學。GCSE隻相當於中國高中一年級的水平,而中國高中二、三年級(16–18歲)則是英國的繼續教育時期。中國小留學生大多就集中在這個年齡段。他們來到英國後,往往先讀一段時間的語言學校,然後同普通英國學生一樣進入繼續教育的六年級,學習專門為進入大學設置的課程,或者就讀專為海外學生設計的大學預科。待以上預備課程完成後,他們纔可以通過UCAS申請程序進入大學讀書。

上述兩個變化隻說明一個問題,就是中國人手中的錢多了,留學生不再完全依賴國家選送和接受國提供獎學金了。

赴外中國留學生增長,國外學校的學費也跟著上漲

由於在收入、物價和彙率等方面眾所周知的差距,對大多數中國老百姓來說,在英美留學費用還是相當可觀的。據記者了解,美國的哈佛、麻省理工學院等名牌私立大學一年的學費要好幾萬美元,公立大學收費低些,但外國學生加倍。一位朋友的孩子在芝加哥某公立大學上本科,美國學生一年學費8000美元,而他則要1.6萬美元。稍好點的名牌大學學費也得要兩三萬美元。英國的普通私立學校收費也相當可觀,每年學費約5000–6000英鎊(約合人民幣6萬–8萬元),頂尖的貴族寄宿學校一年的基本費用更是高達2萬英鎊(約合人民幣26萬元)。但中國學生並未因此望而卻步。據悉,英國哈裡王子就讀的伊頓公學早已出現中國人的身影,而老牌的哈羅公學目前其網頁除英語版外隻有兩種外語–––德語和中文。

不過,院校、專業不同,收費也相差懸殊。以讀MBA為例,美國哈佛大學的學費要5萬多美元。與哈佛齊名的麻省理工學院略高一些,為5.16萬美元。英國倫敦商學院的MBA則需2萬英鎊。除此之外,還有生活費等基本開支。其費用取決於留學生喫、住的標準,自己獨住和與人合租的花費明顯不同。在英國倫敦、劍橋和牛津等物價較高的地區,每年不下8000英鎊(約合人民幣10萬元),其他地區也得5000–6000英鎊(約合人民幣6萬–8萬元)。目前英國的中國自費留學生應不低於2萬人,如以每人每年學費7000英鎊、生活費6000英鎊計算,他們每年至少要給英國送去2.6億英鎊(約合人民幣33億元)。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

孩子的日常開支需要父母咬牙堅持

與過去相比,中國小留學生目前已成為海外留學生中的一大特色。不少中國人總想找機會讓孩子到國外學習,這對於有錢人似乎是理所當然的,而對於那些經濟實力不強的人,多數是考慮到孩子在國內上大學難度比較大。但是說實在的,這項投資對中國普通家庭來說,成本實在是太高了。記者身邊就有許多“做小留學生生意”的人,更有許多專門以中國小留學生為“培養對像”的學校。光是一個孩子從中國到美國上中學的入境費都得10多萬美元。而一旦踏足美國,這錢就像打開閘門的水,想控制都控制不住。

一位在美國上中學的女學生告訴記者,她們學校一共纔30人,年紀從9歲到18歲不等,有些課幾個年級一起上,老師基本是那些剛畢業的華裔大學生,不需要很高的工資。她們學校沒有一個美國孩子,就連在美國出生的華裔子弟也沒有,雖在美國,語言環境並不理想。但就是這類學校,一年的學費也要1萬多美元,絲毫不亞於大學的收費標準。

另一位學生告訴記者,他在美國讀了兩年高中,現在終於熬出了頭,在外州上了一個普通大學,但學費、住宿等各種費用也沒見少。一位送獨生子來上大學的父親喜憂交加,他說,他們夫婦原來賺了不少錢,日子過得無憂無慮。可自從孩子到美國上學後,生活水平直往下掉,兩年來孩子他媽連件衣服都舍不得買。現在孩子還得上四年大學,這牙他不知還能咬多久。

日常開支更是沒有底兒。設想一個十幾歲的孩子獨自在異國,家長能不牽腸掛肚?為了不讓孩子喫苦受罪,家長總是盡量滿足孩子的要求。一位家長說:“就這麼一個孩子,又費了那麼大的勁兒纔邁出這一步,我在國內就是砸鍋賣鐵也得保他供他。”有些孩子嬌生慣養慣了,即使家長養著供著也難以適應。有個孩子住在美國人家裡,美國人可不慣孩子,尤其喫得比較簡單,不到一年這孩子換了四五個家庭,還受不了,最後隻得打道回府。

一些小留學生的奢華生活讓周圍鄰居都看傻了眼

如果說以上所列的隻是自費留學生的必要支出,那麼一些學生在外國的奢華生活恐怕會讓許多家長大跌眼鏡。來自瀋陽的鵬鵬目前在英國牛津一所學校讀大學預科,父親是位大老板,有很強大的經濟後盾。鵬鵬來英後的第一周,就操著磕磕巴巴的英語,買回了即便英國人都羨慕不已的最新款手機和嶄新的山地賽車。除了一些正規的私立學校外,英國接收小留學生的國際學校大多沒有自己的學生公寓,學生通常住在當地人家裡。鵬鵬覺得這種寄宿生活“受氣,既喫不好,環境又差”,於是干脆自己搬到一套月租700英鎊(合人民幣9000元),而且不包水電煤氣費的公寓去住。鵬鵬說,在這裡,有彩電、音響、遊戲機,生活可以“更豐富一些”。其實,在眾多的中國留學生中,鵬鵬的生活隻能算是中上等。有些人來英後,住豪宅、開跑車,大把花錢的“氣魄”讓英國鄰居都看傻了眼。

還有一些孩子在國內大手大腳慣了,即便體諒父母想省錢,也難以控制自己。更何況有些孩子空虛、想家,需要打發日子。有一個去年到美國上學的男孩,語言有障礙,學習興趣不大,玩電子遊戲成為主要寄托。他不停地向家裡要錢,父母怕孩子受苦,借錢也給兒子彙來。好在孩子還沒有和那些吸毒的美國孩子混在一起。

據英國官方統計,英國的教育和培訓出口已成為英國無形貿易出口的大項,每年總額高達80億英鎊。作為外國在英留學人數最多的中國,不知為此作出了多大“貢獻”?

中國留學生良莠不齊

父母花這麼多錢,想方設法把孩子送到萬裡之遙的陌生國度,無疑都出於“望子成龍”的心情。但隨著留學之風愈刮愈烈,留學生隊伍也更顯良莠不齊。有相當一批小留學生,甚至是在中國高考落榜的情況下出國的。殊不知國外學習和生活方式均與中國不同,那些在國內就不愛學習的孩子,出國後沒有父母的管教,在松散式的教育環境下,更是為所欲為。樂樂來自浙江,班上總共20個學生,其中5個是中國人。由於同其他外國同學在觀念上有較大差距,再加上語言障礙,他們5個就形成一個小圈子,整天混在一起,不是泡酒吧就是去蹦迪,早上睡不醒干脆就逃學,反正沒人管。一學期下來,不但英語沒長進,反而沾染了抽煙、酗酒等不良習氣,其中兩人居然還發生了同居關繫。最後,就連他們寄宿的英國家庭也看不下去,下了逐客令。記者問樂樂:“你在外面不學習,家裡還會給你寄錢嗎?”他卻反問道:“我爸怎麼知道我不學習,又怎麼知道我亂花錢。再說了,他敢不給我寄錢,我就給奶奶打電話,告訴她我活不下去了。”

當然,在英國也不乏一些優秀的中國學生,他們基礎扎實、勤奮上進,來英後不負厚望,不僅學習了知識、開闊了視野,而且鍛煉了能力。來自北京的萌萌,知道父母是勒緊褲腰帶把自己送出來的,所以不僅學習刻苦,還到餐館打工掙錢。最後,她不僅如願以償地被倫敦一所著名大學錄取,而且獲得了全額獎學金。萌萌的老師說:“萌萌不僅是中國人的驕傲,也是我們的驕傲。”同樣,洋洋在英也學會了自立。他父母欣喜地說:“以前在家的時候,衣食住行樣樣都依靠大人。臨出國前,纔開始學煮面條。我們都擔心他到外面不會照顧自己。現在變了很多,除了學業大有長進外,還學會了獨立生活,並且懂事多了。”

此間分析人士指出,中國自費留學熱在給外國帶去大批財富的同時,也暴露出國內亟待解決的兩大問題:一是留學支出已成為資本非法外逃的一個重要地下管道。小留學生基本是靠父母供養,其中不乏省喫儉用、用大半輩子積蓄來培養子女者,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人的財富來路不明。有些不法之徒“致富”靠的是不正當的經濟手段,甚至是權錢交易,然後通過送孩子留學等方式把財富轉移到國外。二是對教育產業重視不夠、投入不足。尊師重教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中國完全有條件像英國那樣把教育作為產業,甚至是龍頭產業來發展。可是,現在中國的教育資源卻在嘩嘩地往外流,幫助外國發展了一個新的支柱產業。不過,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教育改革的完善,這一現像將最終得到根本改觀。(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多倫多發現懷疑為中國留學生尸體
多倫多男尸身份證實 正是上海留學生唐文峰
美收緊簽證 中國留學生轉向加拿大
中國大陸四十六萬留學生形同資本外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