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政府封鎖抗疫 德醫學權威:學會與病毒共存

人氣 570

【大紀元2020年10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余平德國報導)德國目前單日感染病毒的人數達到了新的高度,默克爾與各聯邦州州長本週三舉行了病毒峰會,決定從11月2日開始在德國再度實施封鎖政策,以抑制病毒擴散,好讓民眾能過一個相對正常的聖誕節。峰會前,德國幾位權威醫學界人物提出批評意見,要求決策人徹底改變策略。他們認為,僅因為感染數字就做出封鎖的決定有失偏頗。

醫生專家:應全盤改變防疫策略

德國醫學界的幾位重量級人物,包括漢堡伯恩哈德-諾希特(Bernhard-Nocht)熱帶醫學研究所樹木病毒學系主任施密特-沙那西特(Jonas Schmidt-Chanasit)教授、波恩大學病毒學研究所所長施特里克(Hendrik Streeck)教授、德國法定醫療保險醫師協會董事會主席加森(Andreas Gassen)博士在週三病毒峰會開始前舉行了在線新聞發布會。

他們認為,籠統地施行封鎖政策,將全國「幾個星期、幾個月置於人工昏迷中」,這種作法「既不準確有效,也無法實施」,而且還會給社會、文化、經濟帶來損害。

這幾位醫學權威認為,一味強調感染人數這種作法不對。目前的疫情發展顯示,不能完全寄希望於通過切斷感染鏈,就能阻止病毒傳播。而且10萬人7天的發病率也只是單方數據,還要考慮測試數量、住院及重症監護病患的情況等多個方面因素。

波恩大學病毒學研究所所長施特里克教授表示,疫苗僅僅是抗疫的一種方法,不是全部。「我們應該做長期打算,不要以為過兩三個月,通過什麼辦法,比如有了疫苗,就能如何。我們要學會與病毒共存,即使疫苗研製出來了,我們肯定也還要與病毒打上幾年的交道。」

他認為應該採取長期有效的方法。「我們現在要為馬拉松作準備,而不是一個短跑。」

不能一味頒布禁令 要鼓勵民眾合作

政治家迫切希望降低感染人數,但不能「不惜一切代價」。如果發現一項措施不合邏輯,自相矛盾,或是被法院否決了,就要考慮「民眾接受和信任與否」的問題了。

政治家希望藉助封鎖措施抑制病毒擴散,但封鎖會帶來其它損害,例如一些必要的手術被迫推遲;對青少年帶來諸如社交孤立、教育缺失等副作用;當然還有經濟領域的危機等。

加森博士表示,不能小看疫情,但也不能只給人描述一個陰暗的世界末日場景。應該鼓勵民眾合作,讓他們看到希望,給他們勇氣。他主張提倡「戒律,而不是只談禁令」。

幾位醫學專家認為,應該對危險人群加以重點保護,比如建議訪客進行快速測試後,拿到陰性結果才能進入療養院或老人院,要戴防病毒的口罩。對護理人員、醫生、清潔人員要定期進行病毒測試。

10月28日,德國總理默克爾與16個聯邦州州長開會決定,從11月2日至11月底,在全國範圍內二度實施封鎖政策,所有飯店和文化娛樂休閒場所關門,取消所有文化藝術活動,禁止私人旅行,旅館只接待出公差人員,公共場合的聚會限制在兩家10人以下,只允許中小學、幼托機構和商店照常開門。#

責任編輯:周仁

相關新聞
德國單日感染人數連破紀錄 疫亡人數首破萬
口罩有防疫功效嗎?德國醫生協會主席質疑
德國住宿禁令遭法院否決 僅剩一聯邦州保留
疫情籠罩 德國大批城市取消聖誕市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